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是中国当前社会发育最成型、活动能量最大的产业利益集团之一。
“地产富豪”已成为中国财富排行榜的一道亮丽风景,即使是国务院“抑制房地产暴利”从年头到年尾挂在嘴边,也依然无法摆脱这一“惯例”。《新财富》杂志发布“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中,居于首位的仍是地产行业。
财富喷涌的火山口
当国内房价正在不断地刷新历史的最高点时,风光无限的地产商也在不断刷新着国内的首富纪录——2010年5月,新财富500富人榜上,辽宁万达集团王健林以401.1亿元的身价被推上2010年中国首富的宝座。
房地产行业似乎成了出产富翁的摇篮,2007年的《福布斯》亚洲版中国富豪榜上,杨惠妍——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26岁的女儿,以个人净资产160亿美元,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2008年的胡润百富榜,39岁的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当上中国首富;2009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在财富增长额最高的16位富豪中,有6人的主业是房地产或涉及房地产行业,并有154位房地产富豪扎堆上榜;2010年的500人财富排名榜中,财富增长额超过百亿元的26位超级富人中,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多达9位;而财富增长额最多的10位富人中,就有4人的主业是房地产,他们分别是大连万达的王健林、恒大地产的许家印、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及新湖集团的黄伟。此外,今年新上榜直接就进入前100名的9位富人中,佳兆业集团的郭英成家族同样来自地产业。
从行业看,房地产毫无悬念地成为富豪云集的行业。在500人中,有88位来自地产业,占上榜富豪人数的17.6%;其财富总额达6490.8亿元,占500富豪财富总额的22.5%,地产业成为财富集中度最高的行业。
漏网的富豪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
对于当事人,王健林显得低调得多。“人怕出名猪怕壮”,尽管王健林这样表示他对首富称谓,但是,扩张与上市,却使王健林成为国内地产界绝对大亨。
他带领的万达集团,已然是一家涵盖了商业地产、高档酒店和连锁百货的庞大集团。目前,万达在全国开办了27个万达广场,拥有收租物业面积700万平方米;开业8家五星级酒店和11家百货店;拥有五星级影城50家、400块银幕,占有全国15%的票房份额。即便是未纳入支柱产业的住宅地产,综合实力同样不容小觑,累计开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事实上,万达集团制定了一项宏大的扩张计划:到2012年,开业80个万达广场、45家五星级酒店、110家影城和15家百货店。
王健林是历届富豪榜单中的“漏网之鱼”,对于401.1亿元身家的计算也相当保守,只计算了商业地产部分,对其全产业链的价值还无从纳入,更何况上市后财富规模的大幅翻倍。
王健林身家的暴露是在2009年8月大连万达商业地产的第二轮私募。
为支撑庞大的扩张计划,万达旗下万达商业地产于2009年进行两轮私募融资,募集资金40亿元,创下民营公司内地私募融资之最。王健林父子持有万达商业地产23.6亿股,按第二轮私募价格17元/股计算,二人身家保守估计为401.1亿元。而院线、百货等其他业务产生的财富尚未计入。
现在,曾两度上市未果的万达集团,已将上市地由海外瞄向了A股市场。目前,万达商业地产已完成股改,进入上市申报程序,预计今年完成IPO。院线、百货等业务尚不在上市之列。
利益集团的能量
无需否认,房地产利益集团又是中国当前社会发育最成型、活动能量最大的产业利益集团之一。然而,用深层次的原因解读,房地业盛产富豪的原因,不能回避的是,房地产业界的实际贡献,因为住房改革以来,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家庭居住条件都有了显著改善,城市建设颇有进步,这些有目共睹。然而,巨大的成就也维护了这个行业的巨大利益。
由于中国正处在土地资本化进程之中,加上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持,地价强劲上升。土地溢价带来的红利,是所谓房地产暴利的真正来源。
而在《福布斯》的高级编辑、制榜人范鲁贤看来:“居民收入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向城市。这些趋势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创造了极大的商机。”这种解释里当然包含了事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房地产行业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当1/3强的房地产开发商扎堆于这个榜单、风光无限之时,无数国民或因不得不背负巨额的银行债务,而沦为房奴,是这个榜单的背后的真实与沉重。正如一位专家所指出的:房地产已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难题,而且它正在“套牢”中国的宏观经济。这样的说法尽管有些危言耸听,但作为一种忧患,却是应当正视的。
中国房地产业界“思想家”冯仑以《市场的力量真酷》为题撰文,声称“市场的力量决定一切”。以此为起点,房地产利益集团一发而不可收,在诸多方面展现了他们的能量。
获取大面积廉价和珍稀土地供给。当年的大面积低价协议转让土地和2004年“8?31大限”之前赶搭低价协议转让末班车的风潮已经展现了这个利益集团获取廉价土地的能力,在那之后,这种“能力”往往更多地体现在获取珍稀土地方面,即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使对生态至关重要的资源,也不能逃脱被攫取的命运,如洱海填湖风波,如华侨城集团在武汉东湖占填湖面开发房地产风波,莫不如此,一处又一处风景名胜在这个过程中从公共财富成为豪宅住户后花园。
与此同时,他们获取廉价土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演化,更多地体现为天价争夺“地王”,得手后修改规划提高容积率,城市规划和市场游戏规则则沦为牺牲品。
连续十年,这一富豪群体,与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过近年来围绕房地产市场的几轮博弈,海内外投资者普遍相信,中国房地产利益集团有能力维持偏向于他们的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散,房地产调控也一次又一次沦为“空调”。
在中国媒体市场化大潮中,挟有暴利的房地产业成为媒体争夺的重要广告客户和目标读者、赞助者,主要财经媒体普遍开办了房地产专版(专刊)作为收入增长点,部分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卷入这个利益集团,不分青红皂白地为之摇旗呐喊,更有专家学者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部分专家学者、媒体从业者低价获取房产,或参与房地产投机,推动他们的言论立场更加偏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富豪榜的意义就在于,提供八卦之余,它简单明了地向人们指示出,一个行业的巨大漏洞和暴利,无论如何,一张挤满房产商名字的榜单绝不应成为一个行业集体的狂欢,而必须成为现实的警示。
“地产富豪”已成为中国财富排行榜的一道亮丽风景,即使是国务院“抑制房地产暴利”从年头到年尾挂在嘴边,也依然无法摆脱这一“惯例”。《新财富》杂志发布“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中,居于首位的仍是地产行业。
财富喷涌的火山口
当国内房价正在不断地刷新历史的最高点时,风光无限的地产商也在不断刷新着国内的首富纪录——2010年5月,新财富500富人榜上,辽宁万达集团王健林以401.1亿元的身价被推上2010年中国首富的宝座。
房地产行业似乎成了出产富翁的摇篮,2007年的《福布斯》亚洲版中国富豪榜上,杨惠妍——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26岁的女儿,以个人净资产160亿美元,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2008年的胡润百富榜,39岁的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当上中国首富;2009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在财富增长额最高的16位富豪中,有6人的主业是房地产或涉及房地产行业,并有154位房地产富豪扎堆上榜;2010年的500人财富排名榜中,财富增长额超过百亿元的26位超级富人中,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多达9位;而财富增长额最多的10位富人中,就有4人的主业是房地产,他们分别是大连万达的王健林、恒大地产的许家印、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及新湖集团的黄伟。此外,今年新上榜直接就进入前100名的9位富人中,佳兆业集团的郭英成家族同样来自地产业。
从行业看,房地产毫无悬念地成为富豪云集的行业。在500人中,有88位来自地产业,占上榜富豪人数的17.6%;其财富总额达6490.8亿元,占500富豪财富总额的22.5%,地产业成为财富集中度最高的行业。
漏网的富豪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
对于当事人,王健林显得低调得多。“人怕出名猪怕壮”,尽管王健林这样表示他对首富称谓,但是,扩张与上市,却使王健林成为国内地产界绝对大亨。
他带领的万达集团,已然是一家涵盖了商业地产、高档酒店和连锁百货的庞大集团。目前,万达在全国开办了27个万达广场,拥有收租物业面积700万平方米;开业8家五星级酒店和11家百货店;拥有五星级影城50家、400块银幕,占有全国15%的票房份额。即便是未纳入支柱产业的住宅地产,综合实力同样不容小觑,累计开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事实上,万达集团制定了一项宏大的扩张计划:到2012年,开业80个万达广场、45家五星级酒店、110家影城和15家百货店。
王健林是历届富豪榜单中的“漏网之鱼”,对于401.1亿元身家的计算也相当保守,只计算了商业地产部分,对其全产业链的价值还无从纳入,更何况上市后财富规模的大幅翻倍。
王健林身家的暴露是在2009年8月大连万达商业地产的第二轮私募。
为支撑庞大的扩张计划,万达旗下万达商业地产于2009年进行两轮私募融资,募集资金40亿元,创下民营公司内地私募融资之最。王健林父子持有万达商业地产23.6亿股,按第二轮私募价格17元/股计算,二人身家保守估计为401.1亿元。而院线、百货等其他业务产生的财富尚未计入。
现在,曾两度上市未果的万达集团,已将上市地由海外瞄向了A股市场。目前,万达商业地产已完成股改,进入上市申报程序,预计今年完成IPO。院线、百货等业务尚不在上市之列。
利益集团的能量
无需否认,房地产利益集团又是中国当前社会发育最成型、活动能量最大的产业利益集团之一。然而,用深层次的原因解读,房地业盛产富豪的原因,不能回避的是,房地产业界的实际贡献,因为住房改革以来,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家庭居住条件都有了显著改善,城市建设颇有进步,这些有目共睹。然而,巨大的成就也维护了这个行业的巨大利益。
由于中国正处在土地资本化进程之中,加上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持,地价强劲上升。土地溢价带来的红利,是所谓房地产暴利的真正来源。
而在《福布斯》的高级编辑、制榜人范鲁贤看来:“居民收入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向城市。这些趋势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创造了极大的商机。”这种解释里当然包含了事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房地产行业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当1/3强的房地产开发商扎堆于这个榜单、风光无限之时,无数国民或因不得不背负巨额的银行债务,而沦为房奴,是这个榜单的背后的真实与沉重。正如一位专家所指出的:房地产已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难题,而且它正在“套牢”中国的宏观经济。这样的说法尽管有些危言耸听,但作为一种忧患,却是应当正视的。
中国房地产业界“思想家”冯仑以《市场的力量真酷》为题撰文,声称“市场的力量决定一切”。以此为起点,房地产利益集团一发而不可收,在诸多方面展现了他们的能量。
获取大面积廉价和珍稀土地供给。当年的大面积低价协议转让土地和2004年“8?31大限”之前赶搭低价协议转让末班车的风潮已经展现了这个利益集团获取廉价土地的能力,在那之后,这种“能力”往往更多地体现在获取珍稀土地方面,即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使对生态至关重要的资源,也不能逃脱被攫取的命运,如洱海填湖风波,如华侨城集团在武汉东湖占填湖面开发房地产风波,莫不如此,一处又一处风景名胜在这个过程中从公共财富成为豪宅住户后花园。
与此同时,他们获取廉价土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演化,更多地体现为天价争夺“地王”,得手后修改规划提高容积率,城市规划和市场游戏规则则沦为牺牲品。
连续十年,这一富豪群体,与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过近年来围绕房地产市场的几轮博弈,海内外投资者普遍相信,中国房地产利益集团有能力维持偏向于他们的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散,房地产调控也一次又一次沦为“空调”。
在中国媒体市场化大潮中,挟有暴利的房地产业成为媒体争夺的重要广告客户和目标读者、赞助者,主要财经媒体普遍开办了房地产专版(专刊)作为收入增长点,部分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卷入这个利益集团,不分青红皂白地为之摇旗呐喊,更有专家学者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部分专家学者、媒体从业者低价获取房产,或参与房地产投机,推动他们的言论立场更加偏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富豪榜的意义就在于,提供八卦之余,它简单明了地向人们指示出,一个行业的巨大漏洞和暴利,无论如何,一张挤满房产商名字的榜单绝不应成为一个行业集体的狂欢,而必须成为现实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