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的新概念及其危险分层

来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leu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以来已形成了早复极和早复极综合征的新定义,认为约>95%的早复极或早复极图形是良性的,且预后良好;有很少数早复极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密切相关,是特发性VT/VF的预测信号,定义为早复极综合征。90年代初,我国曾报道了许多特发性J波的患者。特发性J波的患者常伴有反复发作的VT、VF甚至猝死,部分有明显遗传倾向。我们认为这部份特发性J波和早复极综合征完全是同一病变,应归于早复极综合征。由于早复极综合征的高度危险性,如何在良性的早复极患者中,早期发现有发展为早复极综合征危险的患者,是近年来心血管和心电领域的研究热点。要重视早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的临床和心电图的几个高危指标,以便能及时发现有猝死危险的患者,使其尽早得到预防和治疗。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创新作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当前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发展中对人才的要求。化学是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当前课程改革及素質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化学课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大胆假设,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求证,这一过程也是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