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必须充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图表、练习和实践活动等途径有机地进行渗透。
一、德育渗透的两条渠道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有许多,其内容覆盖面广,内涵丰富,有学习目的教育,有爱国主义教育,有集体主义教育,还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且题型多样,有插图,有图表,有应用题,有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若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那么就能成功地担负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
2.结合教学环节渗透。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复习、新授、巩固、质疑、练习、考核或指导学生编题目、算得快、制图表、搞活动的各教学环节中,均能找到渗透德育的有利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
二、利用好渗透的几种形式
1.课前渗透。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为什么学?学什么?等等的问题,所以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目的,向他们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1)让学生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联系实际,体会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在实际的数学知识应用中,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新课渗透。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又如:在教学“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与實际生活,出示我市新城区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编出例题与习题,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从小努力学习。
教材中也有许多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练习渗透。数学教材的许多应用题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在教学利息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解题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纳税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从小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再如: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通过计算,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这一效果远非空泛的语言说教所能达到的。
4.活动渗透。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数学教师若能因势利导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集数学活动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学生更会乐于接受。如:在实践活动《文明礼貌陋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你每天出门时对父母说再见了吗?你每天回家同父母道一声“我回来了”吗?你对你的父母说过辛苦了,谢谢了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一句话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欣慰,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5.材料渗透。在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接受能力,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一、德育渗透的两条渠道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有许多,其内容覆盖面广,内涵丰富,有学习目的教育,有爱国主义教育,有集体主义教育,还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且题型多样,有插图,有图表,有应用题,有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若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那么就能成功地担负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
2.结合教学环节渗透。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复习、新授、巩固、质疑、练习、考核或指导学生编题目、算得快、制图表、搞活动的各教学环节中,均能找到渗透德育的有利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
二、利用好渗透的几种形式
1.课前渗透。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为什么学?学什么?等等的问题,所以教师的第一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目的,向他们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1)让学生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联系实际,体会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在实际的数学知识应用中,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新课渗透。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又如:在教学“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与實际生活,出示我市新城区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编出例题与习题,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从小努力学习。
教材中也有许多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练习渗透。数学教材的许多应用题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在教学利息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解题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纳税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从小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再如: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通过计算,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这一效果远非空泛的语言说教所能达到的。
4.活动渗透。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数学教师若能因势利导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集数学活动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学生更会乐于接受。如:在实践活动《文明礼貌陋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你每天出门时对父母说再见了吗?你每天回家同父母道一声“我回来了”吗?你对你的父母说过辛苦了,谢谢了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一句话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欣慰,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5.材料渗透。在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接受能力,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