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衣轻惹乌台香,醉帽斜萦章台柳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w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晁端礼一直以来都被归为大晟词人一派,但其成为大晟词人的时间极短。他的词雅俗共融,并出现新的特质。晁词在俗词雅化过程中,起着过渡作用。
  关键词: 晁端礼 言情词 俗 雅
  
  晁端礼在文学史上一直被归为“大晟词人”,但史料记载,直至晚年他才成为“大晟词人”。“计去时才五十日,未食太仓一粒粟,已为归人”[1]396,“实至京之逾月也”[2]。也就是说,从他应诏进京至因感疾身亡,整个过程历时还不到两个月。可见,晁端礼词的特质并不能简单地以“大晟词人”雍容典雅、无病呻吟、粉饰太平、阿谀取媚的特点来概括。综观其词,今存一百三十八首,其中九十首可归为言情词。因此,本文以晁端礼的言情词为对象,探讨晁端礼此类词中的“俗”和“雅”的特质及其具体阐释方式,以此对晁词在俗词雅化过程中的过渡作用有所钩沉。
  
  一、徽宗词坛
  
  词从民间而起,从其产生之初就被烙上了俚俗的印记。徽宗时期,“词为艳科”的思想已经为许多士大夫所接受。人们认为词是不能与诗歌相提并论的。诗可以兴、观、群、怨,在文人心中有着崇高地位。而词则不然,它是不能登入大雅之堂的创作,内容都是写男欢女爱,俚俗随意,绮糜香艳。“徽宗即位前,尚能装模作样,遵循祖训。即位后,渐渐得意忘形……北宋后期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繁华的虚像,给统治者的纵情声色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口实……统治者失去理智,文恬武嬉,朝野对日趋恶化的内外矛盾和危机很少察觉……淫糜世风表现在歌舞娱乐方面,俚俗词风大为盛行就是其一端”[3]111-119。帝王的喜好,加之北宋后期社会风气的糜烂,使得徽宗词坛掀起了继柳永之后又一次俗词创作的高潮。
  与此同时,苏轼豪放词豁然而出,为词正名,创作雅词的风潮掀起。苏派词人认为词是“诗余”,认为词应该提高到与诗歌同等的地位,起到与诗歌同样的作用。他们力图改变词“绮香糜艳”的面目,实践于扩大词的境界,通过词来抒发感情,描摹情境,反映生活。“北宋崇文抑武,以文为贵,所以,执文坛牛耳者,受到社会阶层的普遍崇拜,这已成为北宋社会的一种特征风尚。这种崇拜和迷恋,有点类似今天的‘追星族’的痴迷。加上苏轼高尚人格的巨大魅力,这一崇拜愈益深入人心”。[3]64虽然朝廷曾经对“苏派”进行压制,但这并不影响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派词人文学主张的传播。
  与许多同时代的词人一样,受两者影响,晁端礼的词中,“俗”与“雅”的特质相互颉颃,共同存在,构成其词的特殊风格。
  
  二、“伟男髫女,争气唱之”
  
  晁端礼的词曾经“时天下无问迩遐小大,虽伟男髫女,皆争气唱之”[4]28。可见其词之俗。但这里的“俗”,并非庸俗、低俗,而是指晁词中的通俗、流行的成分,亦指作者的创作所达到的效果以及其为平民化做出的努力。
  王灼指出晁端礼词“源流从柳氏来”[5]83。验之于晁端礼现存的言情词,我们可以大概理清晁端礼词中“俗”的渊源。柳永词“多本色语,所谓有井水处,能歌柳词……婉而步言语,语纤而气雌下,盖骫从俗者”[5]83。晁端礼的言情词,虽然对柳词“俗”特质有所吸取,但更多地展现了自身的特质。
  晁词的“俗”,首先表现在内容通俗。相对于抒发个人抱负,品评政治得失或是应颂之作来说,言情词更适合于青楼瓦舍,这些词往往充满真挚细腻的感情,更能为百姓所理解中,引起共鸣,因此,国家安定时期在民间所能广泛传诵的词,大多为此类言情性质的。柳永所谓“有井水处,皆能歌”之词,也大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之词。而晁端礼今存词一百三十八首,其中九十首可归为言情词。这一创作内容的选择,虽受传统词风的影响,但其大量的产生,亦可表现作者对柳词通俗内容的继承。在晁端礼的词中,有反映初恋狐疑心态的:“眼来眼去又无言。教我怎生团。又不分明,许人一句,纵未也心安”(《少年游》);有反映临别时女子的心情的:“琵琶休洒青衫泪。区区游宦亦何为,林泉早作归来计”(《踏莎行》);有反映别后相思的:“洞房消息有谁知,几回欲问梁间燕”(《踏莎行》);也有反映女子被抛弃后的复杂感情的:“扪就百般,终是心肠狠。应难更。是我薄命。不怨奴薄幸”(《点绛唇》)。这些词,写的同是男女之情,但却以不同的方式阐释和展现,细腻逼真,或缠绵悱恻,或温婉纤润,或激情排荡,或酣畅淋漓。作者用其敏锐的观察和想象,用其细腻的笔触,再现了感情的每一个侧面。
  其俗的特质还表现在作者有意识地对民间创作手法进行尝试。在词中作者主要是尝试了回文这种表现方式。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也叫回环。在民间,回文出现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把回文当成一种文字游戏,用于酒席宴请或者文人茶会助兴时诗歌的创作。二是将回文诗词与生活哲理或经验教训相结合,作为俗语谚语,用于教育和警示后人。《词徵》中在介绍“回文体”时,就特地指出:“有逐句回环者,晁次膺菩萨蛮是也。”“帘卷风入双双燕,燕双双入风帘卷。明日晓啼莺,莺啼晓月明。断肠空望远,远望空肠断。楼上几多愁,愁多几上楼。”“远山眉映横波脸,脸波横映眉山远。云插花新,新花插鬓云。断魂离思远,远思离魂断。门掩未黄昏,昏黄未掩门。”晁端礼词突出地继承了回文格式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不仅体现了高超的技艺,而且充满了别样的情趣。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晁端礼在部分词中“激进地”学习了柳永的口语,这是其言情词“俗”特质的另一个层面。在晁端礼这里,雅词与俗词有着绝对的界限,他试图在语言的选择上将它们分开。柳永几乎所有的词都是运用口语和白描,以表现含蓄温婉、绵延渺长的感情。而晁端礼则有意识地在一些词中通篇口语、俗语,力求与其所谓的典雅词加以区分,如:“眼来眼去又无言。教我怎生团。又不分明,许人一句,纵未也心安。是即自古常言道,色须是艰难。远早得来,虽然容易,管不等闲看”(《少年游》);“密约幽欢试思忖。教人又、怎生安隐。算都来、些子精神,诮烦恼、看看瘦损。也拟待、罗织伊家,图开解、较些可闷。把从前、以往寻思,又无可、教人可恨”(《遍地花》)。这部分词用语口语化,节奏顿挫短促,感情跳跃,直白大胆,市民化相当明显。
  
  三、“就中雅言又绝出”
  
  作为北宋后期词人,面对主流文坛对柳永词风的批驳,晁端礼也顺应唐宋词去俗复雅的整体趋向,明显淡化和摒弃了柳词鄙俗的成分和色彩。因此,尽管晁端礼词“源流从柳氏来”,但它又出现了明显的雅化特征。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价晁端礼词时,指出其作“皆有佳句,就中雅言又绝出”[6]。晁端礼为世熟知的谀颂词固然体现雅正的特色,其言情词也鲜明地表现出这一趋向。
  首先,抛弃前人言情词中色情部分,追求情感的单纯细腻、雅致端正。晁词在创作上不以色情博位,而是着力于细节和言语,以此感染读者。在具体的操作上,更注重琐碎细节的选取和小片段的勾连。描摹特殊环境下的常人常情,刻画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将细腻微小的情感生动再现,进而描摹放大,从而触动读者心弦,引起共鸣。试看晁端礼词《金盏子》:“断魂凝涕。望故国迢迢,倦摇征辔。恨满西风,有千里云山,万重烟水。遥夜枕冷衿寒,数更愁无寐。想伊家、应也背着孤灯,暗弹珠泪。屈指,重算归期,知他是何时见去里。翻思绣阁旧时,无一事,只管爱争闲气。及至恁地单栖,却千般追悔。从今后,彼此记取,恹恹况味。”上片写征夫,开篇以人自比“断魂”,可见其因别而暗然销魂,加之“凝涕”,更加神伤,烘托出整篇的伤感灰暗氛围。征途漫漫,何时是期?念家而不能回,也不知归期。不仅倦了,而且充满无限恨。有多少恨,就有多少思念。寒冷的夜晚,征夫因为思念不能入睡,遥想在同个月下,妻子也因想着自己而独自垂泪。下片采用代言形式写思妇:该回时又未回,只能掰着指头重算归期,脑海里全是两人以前的点点滴滴。妻子百般懊悔自己的爱争闲气,只想着丈夫早日归来团聚。整首词从微处着手,细腻感人,读之令人恻恻。
其他文献
主题:   演讲词除了具有议论文论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语言上还要求具有鼓动性。通过学习这类文章掌握一些写作演讲词的技巧是有必要的。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我以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以及修辞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然后设计探究性问题,完成仿写的练习,巧妙地把学生引到写作上,体现新课标中“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摘 要: 外来的佛教及佛教艺术初传中国,与其本土思想及审美风尚产生冲突,为顺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一方面依附于道教,一方面修改与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相违背的教义。在漫长的斗争、融合的过程里,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亦开始对佛教及佛教艺术不断地渗透,同时反映在北朝莫高窟佛教艺术中。  关键词: 传统儒道思想文化 北朝佛教艺术 莫高窟 渗透    外来佛教初传中国,即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
摘 要: 中国文言作品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将古诗文的魅力传递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具备独立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如何让阅读古诗文成为学生一生的爱好?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作者认为古诗文教学应当立足于两个方面,即诵读为纲、品味为本。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诵读 品味    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教学
摘 要: 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是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但是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不容乐观,影响和制约实效性的达成有很多因素,但关键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政治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技能素质等,才能更好地探究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达成。  关键词: 高职思想政治教学 政治教师素质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对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构
摘要:以教师素质为导向,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基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方面切实展开课程改革,进行了高职教师教育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育 现代汉语课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以教师素质为导向、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 要: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体现出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人的生涯发展也因而受到普遍关注,表现为从以前主要关注职业生涯,到现在延伸到对整个人的生命发展历程的重视。因此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人生规划和生涯辅导,在大学这关键的四年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开展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合理进行生涯规划,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能力,具有非常
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说:“诗自有初、盛、中、晚,非世之初、盛、中、晚。”这种就诗论诗的观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在探讨“盛唐气象”这个问题上却总不免显得狭隘了。钱先生看来是过于拘泥于诗歌的自律性而轻视了诗歌融于时代融于生活时受社会氛围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严羽的观点则显得更为可取。《沧浪诗话》中说:“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晚唐诗人,亦有一二可入盛唐者,要当论其大概耳”。可见诗的盛世作为一种群
摘 要: “人才为本,特色取胜”的教育理念的确立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改革创新的前提,“面向基层,实践育人”的战略选择由人才培养对象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的目标所决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注重素养,凸显应用”的错位优势,贯彻“高在素养,强在技能,赢在特色”的培养思路,架构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培养流程、五大培养机制和五项保障体系,强调实践育人,围绕“高素养”和“应用型”两个关键点,
摘 要: 本文对三种研究大调曲子源流问题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内容综述,并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由此,认识到当前大调曲子源流研究存在的方法上的不足之处。针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构想:紧扣大调曲子的本质特征,从夹牌子套曲的形式来源和去拍音乐的来源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调曲子 源流 夹牌子套曲 曲牌    一、缘起    我生于南阳,家居毗邻大调曲子曲场①,自小耳濡目染,十余年如一日,饱受大
摘 要: 21世纪,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经济全球化需要相当数量,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本文作者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野阐述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国际化实用型人才的内涵、培养目标,结合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学生管理方面培养此类人才的实际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与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