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看着很美”的地方“活着很难”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yin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下面看着很美,在上面活着很难。”
  这是在巫山县双龙镇流传甚广的一句老话。
  双龙镇地处国家5A级景区小三峡腹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大山大水赋予了双龙镇绝佳的自然风光,却也成了横亘在当地发展面前的阻碍。
  而今,随着脱贫攻坚战在双龙镇深入推进,“在下面看着很美,在上面活着很难”这句老话得换一个说法了。
  “搬进新房子,才能过上好日子”
  9月8日上午,双龙镇安静村。
  村民宋功柏坐在自家院坝里,不时回头看看身后的两层小楼房。
  这栋红砖绿瓦的新房今年刚修好。在此之前,宋功柏一家一直住在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坯房里。
  老屋见证了宋功柏一家的艰难生活:他家共有4口人,夫妻俩常年患病,再加上子女上学,家庭负担很重。
  在历经40余年的风吹雨打后,这间土坯房已严重老化,破损严重,墙上裂痕遍布。
  “住在屋里最怕的就是大风大雨,晚上睁着眼根本不敢睡。”宋功柏说。
  搬进新房,成为一家人的念想。
  为了修房,宋功柏早早选址打下地基,但因为资金不足,迟迟未能动工。
  “做梦都想搬进新房,可是没钱啊,怎么搬嘛?”宋功柏说。
  在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宋功柏被精准识别为建卡贫困户。
  保障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成了脱贫攻坚的重要目标。宋功柏家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也在第一时间被列入改造之列。
  对此,安静村党总支书记赵长保和村主任赵本林不遗余力为宋功柏奔走,并为他争取到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助。
  有了这笔补助,新房的修建工作一下子顺畅起来。
  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宋功柏修房要用的材料很快进场。
  2017年7月底,新房完工。
  “住新房第一天,兴奋了整整一宿,高兴得睡不着啊。”宋功柏回味着搬入新家时的心情。
  不止宋功柏,双龙镇许多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都在脱贫攻坚战中发生了改变。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双龙镇共完成624户、2780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65户、668 人C、D级危房改造,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大户带小户,走上幸福路”
  “走,去看看我家的脆李,虽然只有一亩地,但是长势喜人啊。”宋功柏指着家门外,对记者说道。
  宋功柏口中的“脆李”,正是双龙镇脱贫攻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对于脆李,村民赵本庭感触更深。
  赵本庭原本在厦门做大理石生意。一次他回家探亲,赵长保闻讯而来,要跟他商量个事儿。
  “村里很多土地都是闲置的,我们准备发展脆李产业,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回来种植脆李?”赵长保直奔主题。
  一直以来,双龙镇产业基础都十分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始终没能摆脱传统的“三大坨”:包谷、洋芋、红苕。
  由于长期没有主导产业,双龙镇百姓致富无门,进一步加深了贫困程度。
  仔细听完赵长保的一席话,赵本庭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在厦门的生意做得还不错,放弃生意回村种植脆李,将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彼时的“巫山脆李”已小有名气,对家乡来说,大力发展脆李产业也许是一个机遇。
  思量再三,赵本庭顾不得家人反对,还是决定回乡种脆李。刚回家,赵长保又找他来了:“你有做生意的经验,可以带领村里的贫困群众跟你一起发家致富。”
  这一理念与赵本庭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当即拍板同意,计划走“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以大户带动小户,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进一步扩大脆李的种植面积。
  很快,赵本庭办好了农村合作社注册手续。
  经过流转土地,共有46户农户参加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数百亩。
  被流转土地的农户,不仅每亩地可获取300元/年的租金,还可以在基地上打工,获得80—150元/天的工钱。
  如今,赵本庭用其中的百余亩地种植了脆李,并在其中套种上了西瓜。今年夏天,光是西瓜产量就达到了1.5万公斤。
  这一喜人局面,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目前,安静村的脆李种植面积达1200亩,未来计划再增加600亩,而整个双龙镇的脆李种植面积已达到11350亩,几乎覆盖所有贫困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合作社开张后,赵长保和赵本庭到巫山县委党校参加了一场培训。
  培训完后,两人都有一个想法:既然到县城了,何不到县委宣传部和县旅游局走一趟?
  原来,他们是想把安静村的美景“推销”出去。
  双龙镇地处国家5A级景区小三峡腹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安静村更是坐拥云顶和鱼头湾两大自然景区。
  美景虽好,却因缺乏宣传无人光顾,这让村干部很是头痛。
  让赵长保和赵本庭没想到的是,去完宣传部和旅游局不久,来自重庆主城的20余位摄影师就携带“长枪短炮”抵达双龙镇,用镜头记录下这大山大水之美,并在网上传播开来。
  从此,安静村开始变得“不安静”——不少游客闻讯而来。
  同时,双龙镇也将打造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立体经济摆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为之努力的目标。
  围绕大山大水,双龙镇打造了“一心四线”的旅游规划,即建设以安静村云顶和鱼头湾为核心景区的钱家坝旅游中心;打造以“三峡院子”乡村特色民宿和钱家坝“田园综合体”为主的农旅乡村,建设环天鹅湖、大宁河沿岸滨湖休闲度假亲水旅游线路;打造中硐桥水库4A级景区旅游线路;打造以渔家乐、巫文化舞台为主的风情小镇;形成湖光山色旅游环线。
  为搭上这趟“旅游快车”,双龙镇不少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
  宋功柏就是其中之一。早在房屋规划时,他就将自家的新房改成了农家乐,后来又到景区里当起了保洁员。
  “等村里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不止要脱贫,还要致富!”宋功柏坚定地说。
  随着一幅幅美好蓝图的绘就,双龙镇的绿水青山,必将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銀山”。
其他文献
重庆是著名的水码头之乡。因为美丽的阿蓬江,濯水古镇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成为这无数水码头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驿站。  那些飘扬于唐末的古镇酒旗,在奔流不息、清澈如镜的阿蓬江中早已找不到它们的倒影,但濯水这个地名却一直温暖着旅人的心。  作为川黔两省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作为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舟楫帆影,汇于濯水,商贾乡民,交易于市。我们的父辈祖辈在彭水与
【摘要】本文回顾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论述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及其与企业预算管理的关系,尝试建立了利益相关者的预算管理基本框架,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讨论企业的预算管理。    按照企业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集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的利益主体包括所有者、债权人、职工、政府等,它们都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影响并承担风险。企业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利益主体有关,是多个利益主体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
【摘要】本文首先概括了英美CPA行业监管体制的变迁过程,分析了其体制变迁的主要动因;然后在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英美CPA行业监管体制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安然事件后,CPA行业监管问题成为会计审计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监管实务看,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成立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PCAOB),对CPA行业
【摘要】以远光财务管理新纪元系统为代表的核算软件已在电力系统内大面积推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远光系统不能支持票据打印、多账套数据汇总查询、资金实际余额查询等功能。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开发了企业资金结算系统,通过资金流、信息流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对企业银行账户、现金流量、现金存量的统一监控和管理,完善了企业资金管理网络的建设,可在电力企业内大力推广使用。    中国企业已步入信息
涪陵区后溪河经过治理,水质明显改善 图/王耀东  盛夏早晚,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的合川区,很多市民都要到河边休闲游玩。  市民发现,河岸醒目位置竖立着河长公示牌,河道情况、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举报电话等信息赫然在目。  一个小小的河长公示牌,公示出一条河流的党委、政府守护责任人——这是河流的责任人,也是河流的代言人。  只要发现身边的水环境问题,就可以找到责任人。  而在璧山区,大路街
为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党组织应做好“五个注重”,把那些在脱贫攻坚一线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好干部发现出来、选拔上来、使用起来,以精准化的组织措施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注重精准选派,将务实肯干的干部派下去。一是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从对口帮扶部门和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改非干部中选派得力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严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彻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关心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必须整合各方资源,找到最大公约数、画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復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把调查研究能力列为必须提高的“七种能力”之一,要求一
4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发言的代表中,有一位村支部书记,他就是城口县周溪乡凉风村党支部书记伍东。“我很想为家乡干点实事”  “总书记问了我两个问题。”在座谈会上,作为第三个发言的代表,伍东自豪地表示,在2016年以前,自己—直在湖南开手机店,“一年能有十来万元的收入吧。”  打了十几年工,每次伍东回到家乡城口县周溪乡凉风村,都有同一个
今年70岁的王贞六是黔江区黑溪镇胜地社区农民,因儿子身患残疾、老伴也常年患病,2014年7月,王贞六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骨气不能丢!”面对贫困,王贞六“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历经两次失败后,靠借钱养蜂摆脱了贫困,创办了中蜂养殖股份合作社,带领28户贫困户一起发展“甜蜜事业”,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蜂王”。  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