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吃了,穿山甲并不“补”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山甲为鳞甲目,鳞鲤科地栖性哺乳动物。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目前,穿山甲野外数量稀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禁止私人捕杀和食用。
  这一全身长满坚硬鳞片的动物,是一群真正“外刚内柔”的小家伙。它们从不主动攻击人和其他动物,如果老虎狮子来了,它们就缩成一团,咬不动,再通过身体蠕动鳞片,很容易划破嘴巴,老虎狮子往往落荒而逃。
  不过,它们躺下不动这一套却对付不了狡猾的偷猎者,反而让偷猎者更容易把它们送上餐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供销社采购穿山甲时,一个猎户一个冬天可以抓到10多只,但一只穿山甲一年只能生育一次。
  大“补”纯属炒作
  为什么有的人会执着于吃穿山甲呢?不少人迷信穿山甲可“补”身体这一说法,不过,这一说法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一说,穿山甲鳞片药用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免疫力。不过也有人认为穿山甲的鳞甲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而已,其主要成分和毛发、指甲等成分没有本质区别,就是β角蛋白。谈不上药用价值。
  关于穿山甲药鳞片用价值的争论主要是在中药领域,西医里则几乎不使用穿山甲的鳞片。而那些关于吃穿山甲来补身体的说法更是经不起考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正逵表示:穿山甲肉和鳞片不是一个概念,中草药入药是鳞片,而肉的药用价值很难说,没有医学证明和科学证明。穿山甲肉高蛋白、氨基酸多,这些可能对人身体有好处,但并非像许多商家炒作的那样食用穿山甲肉有药用价值。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除了穿山甲许多其他野生动物的药用价值同样有被夸大的嫌疑。曾经被大力宣传的虎骨,至今还没有人能说出它到底有什么药用价值,但是已经有不计其数的老虎丧生在人们的这种“迷信”之下了。安徽医科大学祖述宪研究认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理由和临床试验证据,支持犀角、麝香、熊胆和象皮等动物药的治疗价值。
  食用野生动物很危险
  食用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不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而且还具有高危险性。社会上店家售卖的大多数野生动物的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的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是在这些野生动物的加工和食用中扩散传播开来的,有时甚至出现一些罕见的病,难以治疗,使用者为此白白丢了性命。
  有专家提醒,诸如狂犬病、口蹄疫、日本乙型脑炎、炭疽等多种疾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比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就有10%至60%细带可致人死亡的B病毒。这样的猴子在人挠上一下甚至吐上一口都有可能让人感染,食用猴脑者感染的几率更高,人一旦感染上此病毒,难逃一死。
  此外,野生的鸟类也有很高的危害,专家提醒,野生鸟类从未进行过免疫,食用野生鸟类容易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还有可能传播包括鹦鹉热、新城疫等10多种传染病。
  许多动物携带的病毒、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肌肉、血液、内脏里,煎、炒、烹、炸、煮根本奈何它不得。以蛙为例,受曼压裂头绦虫感染的青蛙达91%,这种寄生虫在人们食用过程中进入肠胃后寄生,然后又產幼虫顺血液钻入体内各部,如进入人脑的话,它将导致失明、瘫痪、癫痫,甚至死亡。蛇更因以鼠为食,其体内的寄生虫种类更是举不胜举,其伤害往往带有长短不等的潜伏期。
  食用野生动物,是一种高危的行为。
  中国每年消耗30多万只
  大家都知道大熊猫很珍贵,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国土生土长的中华穿山甲早在2014年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为极度濒危,而大熊猫在2016被降级到易危。这意味着中华穿山甲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2000年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结果显示,当时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大约在6-10万只,分散在全国多个省份内。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吴诗宝教授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穿山甲专家组中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成员,据他说估算,每年国内消费的穿山甲中95%以上来自国外,而我国每年的消耗量达30万只,一般说来,这些消耗中食用和药用的比例各为50%,但是近几年,吃掉的比例要超过药用的比例。(编辑/有庆)
其他文献
8月初,根据《科技部关于印发支持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和优秀企业名单的通知》(国科发资[2018]84号)文件通知,贵州省推荐参赛的3家企业,贵州小爱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迦太利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数宝網络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激烈角逐,在全国众多科技型企业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的优秀企业奖。(编辑/任伟)
2017年1月23日,全省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据了解,2016年贵州省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在全国排位提升1位,这是科技部1997年开展测评以来贵州省首次摆脱垫底位置。  2016年,贵州省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3527亿元,同比增长21.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5.1%;全省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同比增长35.6%,增幅列全国第二位。  2017年,贵州省科技和知
乍看这一标题,你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个“习惯性”的问题,雄性主动点追求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呀。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里面也是有很多科学道理的。  为了流传必须斗争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件事实,动物界大多数的动物之所以那么努力的在斗争,其最终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基因尽可能的流传下去。对于高等动物来说,留下自己的基因即意味着必须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比如说鸟类,它们婉转的鸣叫或是展示华丽的羽饰亦或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