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会选购昂贵的物料创设高档的活动区域,但是这种活动区的活动往往缺乏生活源泉,幼儿不感兴趣。在开展“发挥罗浮山旅游资源,丰富幼儿教学活动”课题中,我园从本土资源入手,为幼儿园区角建设添加了丰富的特色素材。
关键词:自然环境;资源;活动区
近年来,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有的活动区内材料非常美观,可在使用过程中却没有实际的价值,不能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兴趣;有的材料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成本太高,超出幼儿园的承受能力。为此,我园在“发挥罗浮山旅游资源,丰富幼儿教学活动”课题研究中,重新认识幼儿园活动区的定位,将活动区资源的开发作为建设突破口。在材料选取的过程中,更加看重实用性、环保性、经济性和本土化,让幼儿在其中得到充足的乐趣和良好的发展。
一、充分挖掘罗浮山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等资源优势
我园在进行幼儿园活动区的建设中,充分挖掘本土的资源优势,其中罗浮山就是价值最大的资源,借助它让幼儿活动区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
1.多渠道挖掘罗浮山的自然资源
幼儿阶段的活动很多是借助物料的操作来完成,所以活动区的建设离不开充足的活动材料。罗浮山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库,为幼儿园活动区的建设提供了天然的物料资源。教师可以在不同季节到罗浮山采集不同的材料,供幼儿活动使用。例如,搭建小房子、桥梁用的小石头,拼贴、编制帽子及服装的花花草草等。这些大自然提供的材料非常受幼儿的喜爱,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就走进去玩耍。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积极利用罗浮山资源进行自然区角环境的开发。比如,在幼兒园的沙池旁边开辟了一个草药园,种了许多牵牛花,并装饰了许多石头、竹板、木棍、草秆、松果等,这里成了幼儿们开展活动的乐土。有的幼儿扯牵牛花藤条编草帽、编花环;有的幼儿把松果用石头捣碎,制作成“凉茶”;有的幼儿在沙池里用石头、木棍、竹枝建“会仙桥”……玩得乐此不疲。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快乐活动,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极大开发,情操得到陶冶。
2.多层次开发罗浮山的人文资源
学者杜威认为,能够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需要为其提供一个真实的、充分的社会环境背景。我园就此进行探索,努力挖掘罗浮山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
刚开始,幼儿对罗浮山无动于衷,毫无兴趣。后来,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如罗浮亲子一日游、参观罗浮山特产加工厂、品尝罗浮山特产等,使幼儿对罗浮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罗浮山特产情有独钟。在活动区里,幼儿有的把报纸揉团成了“甘草梅”,把面粉切块成了“酥糖”,有的把这些“成品”打好包装,有的把包装好的特产运到商场“售卖”,活动区俨然成了“罗浮山特产加工厂”,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让家长走进幼儿的课堂
很多家长对教师存在较大的依赖,认为教师是专业和权威的,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他们走进幼儿活动区,使其向教育靠拢,通过家园合作推动幼儿发展。
1.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有的家长对我园开展的罗浮山课题感到很不了解,认为那么多好的课题都不选,偏选这个,有什么好呢?为了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设立“爱家乡宣传栏”,开展“罗浮知识竞赛抢答”“罗浮亲子一日游”“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特意安排“品尝罗浮山特产”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孩子一起制作、包装、出售、品尝各种罗浮山特产,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各种宣传,大大转变了家长的观念,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也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促进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理解。
2.请家长向教育靠拢
通过助教的方式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互动,充分挖掘家长的各种潜能,对于幼儿园活动的开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例如,邀请懂游戏的家长在体育区里教小朋友学习本地的民间游戏“开锁”“进城门”“一米二米三米”等,深受幼儿的喜爱;邀请文史知识丰富的家长在语言区里生动形象地给幼儿讲述罗浮山的神奇传说、历史故事,赢得了幼儿阵阵欢呼声。把家长请进课堂,使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总之,当前学前教育面临重大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园努力从实际出发,挖掘本土化的资源来进行活动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金花.挖掘本土资源,凸显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J].读与写,2016(9).
[2]张晓梅,李岩.家庭、社区资源整合背景下开展幼儿户外活动的原则与途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2).
[3]刘筱丽.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关键词:自然环境;资源;活动区
近年来,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有的活动区内材料非常美观,可在使用过程中却没有实际的价值,不能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兴趣;有的材料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成本太高,超出幼儿园的承受能力。为此,我园在“发挥罗浮山旅游资源,丰富幼儿教学活动”课题研究中,重新认识幼儿园活动区的定位,将活动区资源的开发作为建设突破口。在材料选取的过程中,更加看重实用性、环保性、经济性和本土化,让幼儿在其中得到充足的乐趣和良好的发展。
一、充分挖掘罗浮山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等资源优势
我园在进行幼儿园活动区的建设中,充分挖掘本土的资源优势,其中罗浮山就是价值最大的资源,借助它让幼儿活动区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
1.多渠道挖掘罗浮山的自然资源
幼儿阶段的活动很多是借助物料的操作来完成,所以活动区的建设离不开充足的活动材料。罗浮山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库,为幼儿园活动区的建设提供了天然的物料资源。教师可以在不同季节到罗浮山采集不同的材料,供幼儿活动使用。例如,搭建小房子、桥梁用的小石头,拼贴、编制帽子及服装的花花草草等。这些大自然提供的材料非常受幼儿的喜爱,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就走进去玩耍。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积极利用罗浮山资源进行自然区角环境的开发。比如,在幼兒园的沙池旁边开辟了一个草药园,种了许多牵牛花,并装饰了许多石头、竹板、木棍、草秆、松果等,这里成了幼儿们开展活动的乐土。有的幼儿扯牵牛花藤条编草帽、编花环;有的幼儿把松果用石头捣碎,制作成“凉茶”;有的幼儿在沙池里用石头、木棍、竹枝建“会仙桥”……玩得乐此不疲。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快乐活动,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极大开发,情操得到陶冶。
2.多层次开发罗浮山的人文资源
学者杜威认为,能够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需要为其提供一个真实的、充分的社会环境背景。我园就此进行探索,努力挖掘罗浮山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
刚开始,幼儿对罗浮山无动于衷,毫无兴趣。后来,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如罗浮亲子一日游、参观罗浮山特产加工厂、品尝罗浮山特产等,使幼儿对罗浮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罗浮山特产情有独钟。在活动区里,幼儿有的把报纸揉团成了“甘草梅”,把面粉切块成了“酥糖”,有的把这些“成品”打好包装,有的把包装好的特产运到商场“售卖”,活动区俨然成了“罗浮山特产加工厂”,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让家长走进幼儿的课堂
很多家长对教师存在较大的依赖,认为教师是专业和权威的,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他们走进幼儿活动区,使其向教育靠拢,通过家园合作推动幼儿发展。
1.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有的家长对我园开展的罗浮山课题感到很不了解,认为那么多好的课题都不选,偏选这个,有什么好呢?为了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设立“爱家乡宣传栏”,开展“罗浮知识竞赛抢答”“罗浮亲子一日游”“家长开放日”等活动。特意安排“品尝罗浮山特产”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孩子一起制作、包装、出售、品尝各种罗浮山特产,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各种宣传,大大转变了家长的观念,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也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促进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理解。
2.请家长向教育靠拢
通过助教的方式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互动,充分挖掘家长的各种潜能,对于幼儿园活动的开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例如,邀请懂游戏的家长在体育区里教小朋友学习本地的民间游戏“开锁”“进城门”“一米二米三米”等,深受幼儿的喜爱;邀请文史知识丰富的家长在语言区里生动形象地给幼儿讲述罗浮山的神奇传说、历史故事,赢得了幼儿阵阵欢呼声。把家长请进课堂,使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总之,当前学前教育面临重大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园努力从实际出发,挖掘本土化的资源来进行活动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金花.挖掘本土资源,凸显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J].读与写,2016(9).
[2]张晓梅,李岩.家庭、社区资源整合背景下开展幼儿户外活动的原则与途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2).
[3]刘筱丽.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