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大庆市国土资源局经过以“管审分离”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一直致力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让百姓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政务服务。虽然近年来,在窗口服务质量、用地审批效率、不动产登记时限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达到群众“最多跑一次”目标还任重道远。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不动产登记时限仍然较长。一方面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后,不动产交易和登记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规章、条例和规范等开展工作,由于相关规章、条例、规范对申请材料都有明确的要求,存在不同部门收取相同申请材料原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各部门间信息联办和共享机制不畅,没有达到全网运行、联通办理,网上签字盖章的新技术还没有应用到位。
(二)用地审批程序流程还不够优化。一方面是,在用地审批业务中,内部审批系统运行处于相对低层次水平,和真正的全网集成服务高层次水平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是,用地审批过程中,政策掌握和运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复杂问题驾驭不够好,有时出现反复现象。
(三)软硬件设施配备严重不足。一是国土资源内部信息共享不畅。市局和区分局部署了国土“一张图”系统,却没有延伸到县级。目前县局往市里报件还需要报纸质件。二是內部各操作系统没有互联。国土部门现在使用的主要系统平台是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和金土工程办公系统。由于三个系统平台建设单位和时间不同步,采用的基础架构不一样,存在系统多、操作需来回转换系统、无法融合的问题。三是办公计算机老化,影响办公效。缺少辅助办公设备,如大幅面扫描仪、高拍仪等,外出打印大幅面会引起档案安全问题。四是业务网络带宽不足。目前,市国土局到省国土厅业务网带宽是10兆,到区县是4兆,到市行政服务中心是20兆。带宽标准和容量不同,有时会出现梗阻问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完全实现集成。一是无法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导致登记发证速度慢。虽然国土部门已经与房产部门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并打通了与公积金、法院实现共享的数据通道,但还没有通过市政府的数据资源中心与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实现共享。而且,林业、草原和各区政府相关部门等还没有建立不动产交易系统,有的历史数据缺失,有的没有电子数据,有的存在错登、漏登现象,存量数据整合工作还没完成,无法达到全口径的信息共享。二是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同影响登记效率。由于相关部门执行不同的规范标准,申请人在办理房地一体首次登记时所提交的申请材料中规划面积与房产测绘面积不一致。比如,申请人在申请林权登记时,所提交的测绘成果精度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标准,这些均影响不动产登记效率。三是由于受机构编制等影响导致现有窗口工作人员大多是临时聘用人员。其文化程度、技术职称普遍不高,培训学习机会又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达不到更快更好受理审核要求。
(二)用地审批国家要求多,审批流程、环节可再精简压缩空间小。如一个项目涉及预审、征转用、收储、征地、建设用地供地,但这些环节都是法定环节,国土部门不能随意减少。而且,国土系统与政府服务网络没有实现共享。由于国土专网是涉密网络,不能与政府服务网络实现互联。只能通过定期进行硬介质拷贝交换数据,严重影响效率。
(三)政府资金投入不均衡,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立整合各类信息平台需要大量政府资金投入,而且市县区投入严重不均衡,无法实现从上到下的信息贯通。从现有的数据平台来看,“一张图”采用SUPERMAP基础平台,由北京超图公司2017建设;金土工程采用ARCGIS基础平台,由特力惠公司2010年建设;不动产登记系统采用ARCGIS基础平台,由南京国图公司2017建设,三个系统相互独立,没有实现一张图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金土工程系统链接、数据共享。从硬件设施来看,由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集成使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对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比较高,而目前市县区主要业务部门办公计算机严重不足、支撑能力不够。
三、几点改革措施建议
(一)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一是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加快推进“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应用,逐步实现全部服务事项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研发不动产交易、登记的统一受理系统,搭建林业、草原和各区政府相关部门的不动产交易系统,完善其他不动产交易系统。加快不动产登记“互联网+服务”建设,尽快实现网上申请、申报、预审、缴费、手机查询等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国家层面应统一相关调查测绘标准,并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对收取的申请材料等给予明确。
(二)加快重点领域用地审批改革步伐。一是继续精简行政许可流程和受理要件,能够精简的一律精简,能够瘦身的一律瘦身,避免出现重复环节。二是推行审批代办服务、强化涉审中介服务市场信用管理,进一步推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完善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设,深化“一号问、一网答、一网查”。三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再升级。完善信息数据管理应用体系建设,加大数据归集力度。全力推进网上办事,扩大“零跑次”事项范围,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审核、信息网上互认共享,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就近办。
(三)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改善信息化水平。一是全面整合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争取建立统一的全面信息化的平台系统。加大存量数据整合工作力度,加快与各相关部门数据库对接、嫁接速度,尽快完成档案数据移交及历史数据整合工作,实现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二是争取政府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平台系统开发建设投入。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实时更新各类基础图件、遥感信息。由于网络运行的业务、数据量激增,需要将所有业务网络拓宽到50兆,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公开招取高科技素质人才,招聘具有研发能力和水平的技术人才。培养具有政策水平较高、信息化水平较强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前后台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实现受理人员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不动产登记时限仍然较长。一方面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后,不动产交易和登记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规章、条例和规范等开展工作,由于相关规章、条例、规范对申请材料都有明确的要求,存在不同部门收取相同申请材料原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各部门间信息联办和共享机制不畅,没有达到全网运行、联通办理,网上签字盖章的新技术还没有应用到位。
(二)用地审批程序流程还不够优化。一方面是,在用地审批业务中,内部审批系统运行处于相对低层次水平,和真正的全网集成服务高层次水平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是,用地审批过程中,政策掌握和运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复杂问题驾驭不够好,有时出现反复现象。
(三)软硬件设施配备严重不足。一是国土资源内部信息共享不畅。市局和区分局部署了国土“一张图”系统,却没有延伸到县级。目前县局往市里报件还需要报纸质件。二是內部各操作系统没有互联。国土部门现在使用的主要系统平台是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和金土工程办公系统。由于三个系统平台建设单位和时间不同步,采用的基础架构不一样,存在系统多、操作需来回转换系统、无法融合的问题。三是办公计算机老化,影响办公效。缺少辅助办公设备,如大幅面扫描仪、高拍仪等,外出打印大幅面会引起档案安全问题。四是业务网络带宽不足。目前,市国土局到省国土厅业务网带宽是10兆,到区县是4兆,到市行政服务中心是20兆。带宽标准和容量不同,有时会出现梗阻问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完全实现集成。一是无法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导致登记发证速度慢。虽然国土部门已经与房产部门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并打通了与公积金、法院实现共享的数据通道,但还没有通过市政府的数据资源中心与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实现共享。而且,林业、草原和各区政府相关部门等还没有建立不动产交易系统,有的历史数据缺失,有的没有电子数据,有的存在错登、漏登现象,存量数据整合工作还没完成,无法达到全口径的信息共享。二是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同影响登记效率。由于相关部门执行不同的规范标准,申请人在办理房地一体首次登记时所提交的申请材料中规划面积与房产测绘面积不一致。比如,申请人在申请林权登记时,所提交的测绘成果精度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标准,这些均影响不动产登记效率。三是由于受机构编制等影响导致现有窗口工作人员大多是临时聘用人员。其文化程度、技术职称普遍不高,培训学习机会又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达不到更快更好受理审核要求。
(二)用地审批国家要求多,审批流程、环节可再精简压缩空间小。如一个项目涉及预审、征转用、收储、征地、建设用地供地,但这些环节都是法定环节,国土部门不能随意减少。而且,国土系统与政府服务网络没有实现共享。由于国土专网是涉密网络,不能与政府服务网络实现互联。只能通过定期进行硬介质拷贝交换数据,严重影响效率。
(三)政府资金投入不均衡,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立整合各类信息平台需要大量政府资金投入,而且市县区投入严重不均衡,无法实现从上到下的信息贯通。从现有的数据平台来看,“一张图”采用SUPERMAP基础平台,由北京超图公司2017建设;金土工程采用ARCGIS基础平台,由特力惠公司2010年建设;不动产登记系统采用ARCGIS基础平台,由南京国图公司2017建设,三个系统相互独立,没有实现一张图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金土工程系统链接、数据共享。从硬件设施来看,由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集成使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对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比较高,而目前市县区主要业务部门办公计算机严重不足、支撑能力不够。
三、几点改革措施建议
(一)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一是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加快推进“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应用,逐步实现全部服务事项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研发不动产交易、登记的统一受理系统,搭建林业、草原和各区政府相关部门的不动产交易系统,完善其他不动产交易系统。加快不动产登记“互联网+服务”建设,尽快实现网上申请、申报、预审、缴费、手机查询等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国家层面应统一相关调查测绘标准,并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对收取的申请材料等给予明确。
(二)加快重点领域用地审批改革步伐。一是继续精简行政许可流程和受理要件,能够精简的一律精简,能够瘦身的一律瘦身,避免出现重复环节。二是推行审批代办服务、强化涉审中介服务市场信用管理,进一步推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完善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设,深化“一号问、一网答、一网查”。三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再升级。完善信息数据管理应用体系建设,加大数据归集力度。全力推进网上办事,扩大“零跑次”事项范围,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审核、信息网上互认共享,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就近办。
(三)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改善信息化水平。一是全面整合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争取建立统一的全面信息化的平台系统。加大存量数据整合工作力度,加快与各相关部门数据库对接、嫁接速度,尽快完成档案数据移交及历史数据整合工作,实现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二是争取政府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平台系统开发建设投入。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实时更新各类基础图件、遥感信息。由于网络运行的业务、数据量激增,需要将所有业务网络拓宽到50兆,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公开招取高科技素质人才,招聘具有研发能力和水平的技术人才。培养具有政策水平较高、信息化水平较强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前后台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实现受理人员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