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能源面对严峻考验的时期,伴随着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步伐愈来愈快。在能源消耗与日俱增的今天,更多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正在被提上日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兴建的大、中、小各类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作为保障工程安全及施工顺利完成的第一关备受重视。在此,本文将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进行一下介绍,对基础处理的内容、作用、意义、技术现状进行概述,并对未来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技术概述;展望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地质结构多样、建筑结构复杂、力学构造严谨、质量等级要求最高、受自然条件约束、施工周期紧凑等特点。因此,整个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导致坍塌、溢流、渗流、变形等施工事故,对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工期、工程周边人员及建筑安全造成威胁。只有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规范及要求,采取安全高效的基础处理技术,才能够保证工程准时、高质、高效完成。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内容
1、具备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及施工区域内地质资料,详细了解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并依此绘制合理的地基施工图纸。
2、特殊施工区域(如山区),要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以及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勘验。对危险易发区域(滑坡、落石、疏松地质等)的施工,应提前做好相关安全预防措施。
3、按照施工要求,将施工区域内障碍物妥善清理后,方可进行施工。
4、合理安排施工材料存放地、施工人员聚集区、施工人员安全逃离通道;于醒目位置及必要位置安插相关警示标志;若施工机械对所经过道路、桥梁等有特殊要求的,要进行合理完善。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工程大部分为隐蔽工程,而隐蔽工程具有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形式受限、施工工期紧迫等不利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仅如此,由于完工后对隐蔽工程无法进行直观的评价与检验,导致其质量缺陷无法提前知晓,只能在运行阶段才能暴露出来,埋下隐患。一旦发生工程基础质量问题,返修会变得异常困难及耗资巨大,严重的会威胁到周边人身财产安全。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现状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主要体现在应对不良地基方面,主要由基坑放坡、地基加固、截渗处理三部分组成。
(1)基坑放坡
(2)地基加固
1、锚固加固。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锚固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主要原理类似于船舶的锚链结构,原理是利用锚杆,将锚杆一端连接至工程结构物,或者是连接至挡土墙。通过与岩石及地基连接的锚固力,稳定地下结构,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防止发生施工事故(坍塌、滑移等)。锚固加固可以有效支撑上部结构物载荷,以及流体对地基的压力。锚固加固的适用地层是有限的,必须在有岩体或者挡土墙的区域施工。
2、桩基加固。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摩擦桩和承载桩。且摩擦桩可分为压力桩及拉力桩。摩擦桩主要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基桩的摩擦力来使基桩所在地基承受压力并产生致密影响,提高上部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可以用于地层没有较坚硬的承载,或者是桩基所在承载层较深。使基桩直接到达承载层上(岩石层上),通过此种硬连接,使较软的地基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桩基的施工方式是不同的,预制桩的使用最普遍,灌注桩其次。预制桩是预先加工的钢筋混凝土桩,具体施工时利用液压打桩机将其夯入地下。预制桩用料较省,强度比较高,当建筑施工要求较高时普遍使用。但是,其在施工时难度较大,施工时间对现场施工机械数量依赖强,导致施工时间过长。灌注桩是指施工时,在施工场地上利用钻机在特定区域采取合理间隔钻孔,钻达要求深度后将钢筋放入并浇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难度较低,桩孔可以采用人工挖掘,对机械数量的依赖程度低。所有桩基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施工,使工期大大缩短;但是,灌注桩会导致材料的严重浪费,并且其承载能力有限。
下水位线,并且不影响地下管线路径为原则。
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展望
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在施工机械及施工材料性能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例如成槽工艺、泥浆回收、水泥浆胶结性能、固化时间可控性、防水性能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更应该注重环保,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不对周围景观造成不利影响,因地制宜,具备较高美学设计理念,满足人群审美需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大量的施工过程中,我国施工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但是不同的地质构造及工程设计目标,又要求工程人员要灵活应对,增加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视程度。只有严格控制基础施工质量,才能避免事故发生返修的状况,保证整个工程能够顺利完成,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使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陶忠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27-29.
[2]冯占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2013(9):72-73.
[3]黄功学.水利水电工程基础[J].水利水电技术,2010(1):9-11
[4]徐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工程技术,2012(11):235-236.
作者简介
毛俊东:性别:男,出生年月:1971年10月,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利施工。
刘笑宇: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年4月,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利施工。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技术概述;展望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地质结构多样、建筑结构复杂、力学构造严谨、质量等级要求最高、受自然条件约束、施工周期紧凑等特点。因此,整个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导致坍塌、溢流、渗流、变形等施工事故,对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工期、工程周边人员及建筑安全造成威胁。只有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规范及要求,采取安全高效的基础处理技术,才能够保证工程准时、高质、高效完成。
一、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内容
1、具备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及施工区域内地质资料,详细了解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并依此绘制合理的地基施工图纸。
2、特殊施工区域(如山区),要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以及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勘验。对危险易发区域(滑坡、落石、疏松地质等)的施工,应提前做好相关安全预防措施。
3、按照施工要求,将施工区域内障碍物妥善清理后,方可进行施工。
4、合理安排施工材料存放地、施工人员聚集区、施工人员安全逃离通道;于醒目位置及必要位置安插相关警示标志;若施工机械对所经过道路、桥梁等有特殊要求的,要进行合理完善。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工程大部分为隐蔽工程,而隐蔽工程具有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形式受限、施工工期紧迫等不利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仅如此,由于完工后对隐蔽工程无法进行直观的评价与检验,导致其质量缺陷无法提前知晓,只能在运行阶段才能暴露出来,埋下隐患。一旦发生工程基础质量问题,返修会变得异常困难及耗资巨大,严重的会威胁到周边人身财产安全。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现状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主要体现在应对不良地基方面,主要由基坑放坡、地基加固、截渗处理三部分组成。
(1)基坑放坡
(2)地基加固
1、锚固加固。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锚固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主要原理类似于船舶的锚链结构,原理是利用锚杆,将锚杆一端连接至工程结构物,或者是连接至挡土墙。通过与岩石及地基连接的锚固力,稳定地下结构,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防止发生施工事故(坍塌、滑移等)。锚固加固可以有效支撑上部结构物载荷,以及流体对地基的压力。锚固加固的适用地层是有限的,必须在有岩体或者挡土墙的区域施工。
2、桩基加固。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摩擦桩和承载桩。且摩擦桩可分为压力桩及拉力桩。摩擦桩主要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基桩的摩擦力来使基桩所在地基承受压力并产生致密影响,提高上部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可以用于地层没有较坚硬的承载,或者是桩基所在承载层较深。使基桩直接到达承载层上(岩石层上),通过此种硬连接,使较软的地基具备更高的承载能力。桩基的施工方式是不同的,预制桩的使用最普遍,灌注桩其次。预制桩是预先加工的钢筋混凝土桩,具体施工时利用液压打桩机将其夯入地下。预制桩用料较省,强度比较高,当建筑施工要求较高时普遍使用。但是,其在施工时难度较大,施工时间对现场施工机械数量依赖强,导致施工时间过长。灌注桩是指施工时,在施工场地上利用钻机在特定区域采取合理间隔钻孔,钻达要求深度后将钢筋放入并浇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难度较低,桩孔可以采用人工挖掘,对机械数量的依赖程度低。所有桩基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施工,使工期大大缩短;但是,灌注桩会导致材料的严重浪费,并且其承载能力有限。
下水位线,并且不影响地下管线路径为原则。
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展望
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在施工机械及施工材料性能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例如成槽工艺、泥浆回收、水泥浆胶结性能、固化时间可控性、防水性能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更应该注重环保,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不对周围景观造成不利影响,因地制宜,具备较高美学设计理念,满足人群审美需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大量的施工过程中,我国施工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但是不同的地质构造及工程设计目标,又要求工程人员要灵活应对,增加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视程度。只有严格控制基础施工质量,才能避免事故发生返修的状况,保证整个工程能够顺利完成,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使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陶忠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27-29.
[2]冯占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2013(9):72-73.
[3]黄功学.水利水电工程基础[J].水利水电技术,2010(1):9-11
[4]徐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工程技术,2012(11):235-236.
作者简介
毛俊东:性别:男,出生年月:1971年10月,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利施工。
刘笑宇: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年4月,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利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