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具有不同于传统犯罪的明显特征,及时了解其发展趋势,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犯罪 计算机 防范措施
作者简介:吴刚,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计算机教研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203-02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世界,它已经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得地球上的人们越来越没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沟通交流。与此同时,计算机犯罪也不期而至,它具有传统犯罪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性,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方式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由于这种犯罪方式属于高技术、高智能犯罪,隐蔽性较强,侦查取证较难,因此,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犯罪的现状,掌握其特点,及时了解其发展趋势,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已成为当前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犯罪的定义
计算机犯罪的定义自提出之日起,就是一个较为争议的问题,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差别较大,这主要是与司法实践中所发生的计算机犯罪实际案例的具体行为类型有关。狭义上讲,计算机犯罪是指凡是故意破坏、篡改、删除计算机资料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的侵入行为。广义上讲,计算机犯罪是指所有涉及到计算机的犯罪,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不同,包括任何与计算机相关非法的、违反职业道德或未经批准的反社会行为。
二、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现状及其特点
(一)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现状
当今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其应用内涵已覆盖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也涉及到各个领域,就我国而言,网络犯罪的类型主要包括诈骗、盗窃、敲诈、传播有害信息以及泄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1.网络安全存在潜在隐患。这种犯罪行为主要是指不法分子(主要指黑客)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感染或者非法入侵他人电脑。黑客是指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电脑爱好者,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入侵个人或国家的计算机系统,或者编写具有恶意破坏性的代码。目前,我国计算机病毒数量呈指数增长,各企业公司、科研机构乃至政府部门、国防要害,很大部分都遭受过黑客的攻击和入侵。
2.利用互联网盗窃、诈骗公私财产的案件屡有发生。由于网络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较小的风险性,许多犯罪分子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要一台介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实施犯罪行为,利用计算机网络及系统的某些漏洞,侵入计算机或在网站挂靠木马程序,盗取具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个人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商业机密、军事情报等,这些信息又可以为他们转化成相应的收益。
3.传播不良信息行为猖狂。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利用互联网传播教授犯罪方法,目前接触计算机的多为青少年,负责教育、监管他们的长辈对此又没有较好的防范措施,这就造成了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
4.网络侵权案件增加趋势明显。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得侵权案件成为一种新的犯罪行为方式,这种方式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例如,利用互联网捏造事实进行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假借他人名义在互联网中获取不当利益;非法篡改、删除他人的数据资料;以及涉及网络的知识产权纠纷等等。
(二)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网络违法行为的因素與以往传统的犯罪行为有很大不同,它具有鲜明的特点:
1.危害性较为严重。随着计算机网络与国民经济生活的紧密结合,许多重要的国家部门如国防、金融、航空等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但任何一个部门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只要存在漏洞或者不安全因素,都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造成该部门或该领域出现秩序紊乱、系统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2.具有低成本、低风险性。网络犯罪行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并且容易逃避追击和处罚。计算机网络是通过相关协议组建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用于确定使用者身份的要素很少,犯罪行为可以瞬息完成、不留痕迹,不能及时确定犯罪者身份,这就使得发现犯罪主体和侦破案件的难度比传统案件要难。例如,实施网络诈骗,只需要在互联网发布一条虚假信息和银行账号,就能在短时间里骗取大量钱财,这种行为既容易得手,又见效快,而且风险较小。
3.犯罪主体呈现年轻化和高智能高技术性趋势。网络犯罪中,青少年的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法律观念淡薄,多把网络犯罪看成一种极富挑战的行为,以取得满足感为目的。这部分人爱好专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往往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例如2006年,肆虐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参与者都只有二十多岁,但却造成100多万台计算机感染此病毒,犯罪分子获利千万元。
4.对网络犯罪的监控及防范滞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犯罪也向着更高的层面延伸,而目前大多数安全防范技术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打击网络犯罪的步伐跟不上网络犯罪的发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例如,计算机杀毒技术基本上是滞后于计算机病毒的制作技术,如果犯罪者能够洞悉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漏洞,就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安全系统的防护。
三、如何防治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是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的高技术犯罪,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其危害日益严重,已经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构成了潜在的危害。针对计算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1.加快技术发展,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我国在计算机硬件、软件方面受制于人,无法从核心硬件、软件上来做防范,并且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安全隐患不容乐观。网络使用部门应不断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增强防止病毒侵袭、黑客攻击的能力,只有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先于犯罪技术,才能不给犯罪提供条件和机会。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现实网络犯罪行为的立案过程中,常常出现相关法律、法规还是空白的情况,除刑法第285、286等规定的几种情况外,网络犯罪的立案要求不明确,造成立案随意性大。国家相关部门应加紧完善相应法律,明确刑法中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案标准,建立起全面、有效、结构严谨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手段来威慑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3.加强网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网络安全工作,单靠公安执法部门的防范和打击是不够的,要通过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使广大网民自觉守法;同时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网上自我防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计算机犯罪问题,才能营造出健康向上、良好合法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淑海.浅论计算机犯罪.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张海涛.浅析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对策.硅谷.2010(13).
关键词:网络犯罪 计算机 防范措施
作者简介:吴刚,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计算机教研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203-02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世界,它已经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网络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得地球上的人们越来越没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沟通交流。与此同时,计算机犯罪也不期而至,它具有传统犯罪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性,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方式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由于这种犯罪方式属于高技术、高智能犯罪,隐蔽性较强,侦查取证较难,因此,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犯罪的现状,掌握其特点,及时了解其发展趋势,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已成为当前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犯罪的定义
计算机犯罪的定义自提出之日起,就是一个较为争议的问题,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差别较大,这主要是与司法实践中所发生的计算机犯罪实际案例的具体行为类型有关。狭义上讲,计算机犯罪是指凡是故意破坏、篡改、删除计算机资料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的侵入行为。广义上讲,计算机犯罪是指所有涉及到计算机的犯罪,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不同,包括任何与计算机相关非法的、违反职业道德或未经批准的反社会行为。
二、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现状及其特点
(一)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现状
当今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其应用内涵已覆盖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也涉及到各个领域,就我国而言,网络犯罪的类型主要包括诈骗、盗窃、敲诈、传播有害信息以及泄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1.网络安全存在潜在隐患。这种犯罪行为主要是指不法分子(主要指黑客)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感染或者非法入侵他人电脑。黑客是指熟悉计算机技术的电脑爱好者,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入侵个人或国家的计算机系统,或者编写具有恶意破坏性的代码。目前,我国计算机病毒数量呈指数增长,各企业公司、科研机构乃至政府部门、国防要害,很大部分都遭受过黑客的攻击和入侵。
2.利用互联网盗窃、诈骗公私财产的案件屡有发生。由于网络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较小的风险性,许多犯罪分子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要一台介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实施犯罪行为,利用计算机网络及系统的某些漏洞,侵入计算机或在网站挂靠木马程序,盗取具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个人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商业机密、军事情报等,这些信息又可以为他们转化成相应的收益。
3.传播不良信息行为猖狂。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利用互联网传播教授犯罪方法,目前接触计算机的多为青少年,负责教育、监管他们的长辈对此又没有较好的防范措施,这就造成了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
4.网络侵权案件增加趋势明显。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得侵权案件成为一种新的犯罪行为方式,这种方式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例如,利用互联网捏造事实进行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假借他人名义在互联网中获取不当利益;非法篡改、删除他人的数据资料;以及涉及网络的知识产权纠纷等等。
(二)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网络违法行为的因素與以往传统的犯罪行为有很大不同,它具有鲜明的特点:
1.危害性较为严重。随着计算机网络与国民经济生活的紧密结合,许多重要的国家部门如国防、金融、航空等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但任何一个部门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只要存在漏洞或者不安全因素,都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造成该部门或该领域出现秩序紊乱、系统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2.具有低成本、低风险性。网络犯罪行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并且容易逃避追击和处罚。计算机网络是通过相关协议组建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用于确定使用者身份的要素很少,犯罪行为可以瞬息完成、不留痕迹,不能及时确定犯罪者身份,这就使得发现犯罪主体和侦破案件的难度比传统案件要难。例如,实施网络诈骗,只需要在互联网发布一条虚假信息和银行账号,就能在短时间里骗取大量钱财,这种行为既容易得手,又见效快,而且风险较小。
3.犯罪主体呈现年轻化和高智能高技术性趋势。网络犯罪中,青少年的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法律观念淡薄,多把网络犯罪看成一种极富挑战的行为,以取得满足感为目的。这部分人爱好专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往往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例如2006年,肆虐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参与者都只有二十多岁,但却造成100多万台计算机感染此病毒,犯罪分子获利千万元。
4.对网络犯罪的监控及防范滞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犯罪也向着更高的层面延伸,而目前大多数安全防范技术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打击网络犯罪的步伐跟不上网络犯罪的发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例如,计算机杀毒技术基本上是滞后于计算机病毒的制作技术,如果犯罪者能够洞悉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漏洞,就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安全系统的防护。
三、如何防治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是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的高技术犯罪,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其危害日益严重,已经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构成了潜在的危害。针对计算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1.加快技术发展,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我国在计算机硬件、软件方面受制于人,无法从核心硬件、软件上来做防范,并且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安全隐患不容乐观。网络使用部门应不断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增强防止病毒侵袭、黑客攻击的能力,只有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先于犯罪技术,才能不给犯罪提供条件和机会。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现实网络犯罪行为的立案过程中,常常出现相关法律、法规还是空白的情况,除刑法第285、286等规定的几种情况外,网络犯罪的立案要求不明确,造成立案随意性大。国家相关部门应加紧完善相应法律,明确刑法中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案标准,建立起全面、有效、结构严谨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手段来威慑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3.加强网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网络安全工作,单靠公安执法部门的防范和打击是不够的,要通过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使广大网民自觉守法;同时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网上自我防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计算机犯罪问题,才能营造出健康向上、良好合法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淑海.浅论计算机犯罪.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张海涛.浅析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对策.硅谷.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