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楼九帖

来源 :散文诗(青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远远望去,春在楼像是一座坚固而神秘的城堡,外面被一道高而黑的风水墙护卫着,两侧佐以典型的徽派马头墙,仿佛横陈于太湖之侧的一个神秘谜语,令人无法猜透其中的玄机。
  但当你迈开忐忑的步伐走近它,却又沉醉于它的高大宏敞、富丽堂皇。
  是的,它拥有无与伦比的砖雕、木雕、金雕、石雕,因此,毫无愧色地担当起一个更加抵达本质的名字:
  雕花大楼。
  2 其实,这是一户富庶人家的兄弟俩联手捧给母亲的一份礼物。
  作为洞庭商帮的佼佼者,在上海做棉纱生意的金锡之、金植之兄弟俩,为了孝敬母亲才动意在家乡修造一座院子,供其日常所用——孰料,就是这份不经意的孝心成就了一座豪宅。据不完全统计,1922年动工、历时三年竣工的春在楼,先后雇用了250余名香山匠人,耗资超过15万银元。
  在东山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
  宅院的砖雕门楼花去3500块银元时,金锡之还是有点急了,心想,这也太费银子了,可是一切才刚刚开始,如同当代人装修房子所陷入的怪圈一样,金氏兄弟有点覆水难收,但为了理想中的大美,只好将大把大把的银子,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花了出去。
  当心灵手巧的香山匠人雕完最后一笔,长长舒一口气的时候,太湖之畔的子民们被这座宅院彻底震撼了。
  3 必须承认,这是苏州香山帮的扛鼎之作。
  香山帮是发端于苏州吴中香山脚下的一个建筑学派,大约到了明代,经过长时间的沉淀,香山一带的能工巧匠组成了一个集木作、水作、砖雕、木雕等多工种的建筑群体。香山帮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匠人,设计紫金城的蒯祥,著有《营造法原图》的姚承祖,都是香山帮历史长河里无法绕过的关键人物。而春在楼,出自谁人之手呢?
  它的设计师叫陈桂芳。
  然而,有关她的资料寥寥无几,我在《胥口镇志·香山古建》里只找到了一句简单的描述。如此零星的记载实在让人遗憾,但又一想,伟大的建筑师都靠作品说话,像古代石窟的建造者大多数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春在楼的存在,远比陈桂芳一个人的名垂青史更有意义。
  4 雕刻,是一门古老的技艺。
  春在楼就是这门技艺的集大成者,并成为后世研究的美学标本。砖雕、木雕、金雕、石雕,就是春在楼开放在历史深处的一朵朵建筑之花,绚丽而迷人,让古老的江南沉浸其中。而且,在这里还能遇见各种雕刻手法:浮雕、圆雕、透雕。当我一次次徜徉于春在楼,总觉得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木头、砖头都会说话,它们用沉默的声音表达着一方水土的爱恨情仇。而那些被雕刻出来的灵芝、牡丹、万年青以及各种小小的动物,构成了一个庞杂纷繁的世界。
  春在楼,无处不雕。
  所雕之处,又无处不精,美其名日雕花大楼,实至名归。藉此,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春在楼的主厅,亦名凤凰厅。名不虚传的是厅里雕有172只凤凰,也就是86对——取的“百乐”之意。吴方言里,“八六”与“百乐”共为谐音,借此寓意百年快乐。这,是多么赤忱热烈的一份孝心啊。大厅的厅柱上端,雕有4副乌纱帽的帽翅,寓意“回头有官”,曾经有人说这样的祈求过于俗气,其实,大俗即大雅,福禄寿这些世俗的梦想,何尝不是压在每个人心底的秘密呢?
  6 春在楼简直就是一个迷宫。
  沿中轴线依次是照壁、门楼、前楼、后楼和附房,布局井然有序。别有意味的是,倘若从楼的前面仰望,以为仅有二层,其实是三层,这是江南民间典型的明二楼暗三楼的建筑手法:三楼比二楼缩进二檩,加上两侧山墙和风火墙的遮掩,三楼是藏起来的,外面根本看不到。隐藏起来的暗三楼是主人躲避战乱、匪寇骚扰的栖身之所,里面有逃生通道、密室,甚至设有楼上楼下传递物品的楼井。
  据说,太湖土匪横行的年代,曾经三次闯入春在楼,但这里的珍宝却安然无恙。这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良苦用心,更要佩服主人防患于未然的生存哲学。
  7 有时候,去雕花楼,我只是想看看这里的横额。
  那些富有深意的词语是一次感性的表达,更是庇护、指导一个家族前行的精神密钥。我喜欢它们,就像无法忘掉家乡小院的春联一样,因为每一颗汉字的背后都拥有一份万物生长的力量。
  天赐纯嘏(东门,砖雕):天赐纯金之意,这也是一个商人的美好愿景——就像一個英雄渴望统率天下、一个诗人渴望写下优美的诗句一样,一个商人对财富的渴望是埋在心底的朴素愿望。
  聿修厥德(门楼,楷书,阳文):修行积德的另一种说法,清代书法家尹立勋所题。横额左右雕刻有尧舜禅让以及文王访贤的旧事,与之相得益彰,极为匹配。
  仰蘧精舍:大厅堂名,颇具雅意。
  鸿禧(照墙,砖雕):说白了,就是企盼着开门见喜——它总能让我怀想起故园门口的早晨,五棵柳树上那些叽叽喳喳的喜鹊。
  8 我偏爱春在楼的小阳台。
  从三楼拐下来,从后半进出,可至小阳台,台上有亭,名曰观山亭,上书一联:“青山无奈露真容,绿水有意藏幽姿。”置身亭间,宜举目远望,浩渺太湖的景致尽收眼底;亦宜低眉深思,楼北侧的一座小花园就在那里,小桥、荷塘、楼阁一应俱全。倘若在春天,还能遇到开花的孩儿莲——这是江南难得一见的树种,有三百多年的树龄,它的花小若指甲,状如莲花,煞是好看。
  9 春去冬来:
  冬去春又来。
  春天永远都在人世间。
  春在楼的名字,来自清代诗人俞樾“花落春仍在”的一番美意。
  无论时序如何变化,春在楼都是一个永恒的存在,宛似一个沉默不言的证人,见证着湖光山色的万千变化,见证着芸芸众生日常生活里的喜怒悲欢,见证着太湖之畔姑苏老城的烟火流转。
其他文献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洛杉矶34岁的小伙亚伦5月在内华达州和自己的手机举办了“婚礼”。亚伦说,他和手机之间的情谊是最长久的,他想要进一步探究这段关系的真正意义,但亚伦和手机之间的“婚姻”并不会得到内华达州的官方认可。亚伦穿着一身西装,给自己的黑色iPhone手机套上了白色外壳,开着一辆粉色车来到拉斯维加斯。他联系了当地一家小教堂。仪式上,牧师让亚伦回忆和手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交换戒指时,
1.良人  中国很早以前便是礼仪之邦。夫妻之间互称对方为“良人”,但以妻称夫为多。  “良人”一词一般情况下不能显示男女性别,这也说明远古时代中国人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2.郎  后来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3.郎君  古人认为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当时大约除了个
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揭示,胎盘中的细胞具有大量的基因突变,十分类似于癌细胞。而胎盘是一个由多个“癌细胞”模块,拼接起来的器官。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内,每一个胎儿时刻都在与它为伴。  每当一个胎儿降生,其母亲体内就会有一个胎盘脱落,离开子宫。胎盘在孕妇体内存在的时间仅9个多月,但它在繁育后代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的一端连接着母亲的子宫壁,另一端连接着胎儿的血液系统。胎盘能将两者的血液系统分开,避免
禁锢着,你的喘息光芒四射;封锁着,你的未来举步维艰。  枯草,小洲——目光,已经锈蚀。  在莽莽苍苍的平原上,薄雾弥漫,庄稼的后裔正在匍匐窃语。鸦群如黑夜的碎片,划过灰白的天空。那些高悬的空巢,四处透风的家,在疏朗的枝杈间低鸣!  一条凝冻的大河,再没有起伏和波澜,也没有动荡与摇曳,所能有的是深切的寒意和凛冽,是撕裂与拒绝。  魚儿的唇语,那些幻想的气泡,永远也别想浮出水面。鸭子的脚蹼,柳树的嫩芽
兴庄巷的不眠之夜  清晨,照常为院子里的一棵树浇水  不必想象它会熬过这个冬天,种树的人  在白天的时候把鲜花送给隔壁的邻居  她在我们经常路过的那家小卖部门前  足足坐等了一天,没有人来陪伴她  黄昏的时候,我们各自关闭自家的门  把冬天拒之门外,我们再也没看见  那个抱着鲜花的女人,她瞭望远方  一弯金色的月钩从天边升起来  味觉  路过夜市,我的意念将我拖到人群中  冬天多么明亮、清晰、瞩目
1▲我们说起晚年,到乡下,找几间房子,或租或买或建,大家抱团,在一起养老。  一个人走了,还有其他人送……  慢慢地,孩子们会习惯的,对于他们来说,亲人的离开,只是各自回忆的开始。  2▲微风中,叹息声远去了,一滴雨水,落在古井,渺然无声。  我庆幸,久违的泪腺尚未枯萎,我的眼中含泪,流给——  你看。  3▲灯火暗了,梦依然醒着。春风憔悴了,一串风铃静默如初。  你走了——  夕阳像一块纱巾,悬
曾被打上“有毒”的标签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最早由印第安人种植并食用,与另一原产作物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话虽如此,但相较于口感香甜、卖相讨喜的玉米而言,土豆平淡无味、外形欠佳,其传播及推广之路重重受阻,甚至一度在欧洲被打上“有毒”的标签。  哥伦布抵达美洲后,无数的西班牙探险者纷至沓来。他们烧杀抢掠之余,发现了土豆。16世纪中叶,土豆被带回欧洲,定义为来自新大陆的观赏作物。法
明代監察御史王忬的腰牌明代御马监牙牌宋代纯银鎏金总兵腰牌  身份证是现代人出行的必备之物,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一个身份证明。当然,除了身份证,各种验证技术也是非常先进的,比如指纹、血液、DNA等。那么,在古代,科技不发达,各种技术也没有这么先进,那些新上任的官员怎样验明身份呢?  从客观情况来看,古时盗匪横行,新官上任途中遇到图谋不轨的人,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雷州志》中记载,明朝末年一个山贼截杀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空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干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男孩子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