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抗生素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及治疗,以便合理应用抗生素,而对伪膜性小肠结肠炎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60例肺炎病人,其中,80例应用克林霉素10天,伴有或不伴有基础疾病各40例,年龄35~80岁。对照组80例应用克林霉素加头孢哌酮10天,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基础疾病各40例,年龄35~80岁。对产生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生素时间长,联合用药,老年人,伴有基础疾病,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易患伪膜性小肠结肠炎。而停药或用窄谱抗生素加用甲硝唑、万古霉素有效。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即减少联合用药,应用窄谱抗生素,缩短用药时间,增强免疫力,是预防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重要措施,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旨在对该病的发生及治疗予以足够重视。
  关键词 抗生素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治疗
  
  我们对1998~2003年应用抗生素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患者进行了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1998~2003年本院收治的患肺炎病人160例,男100例,女60例,年龄35~80岁之间,平均57.9岁,分为两组。
  A组:单用克林霉素,分为两个对照组,无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有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
  B组:克林霉素加头孢哌酮,分为两个对照组,无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有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其中诊断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共20例,其中10例停用抗生素,8例加用甲硝唑,2例克林霉素+万古霉素。
  方法:用法:A组80例患者予0.9%盐水150ml加克林霉素0.6g每日2次静点10天。B组80例患者予0.9%盐水150ml进行加克林霉素0.6g每日2次静点同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加头孢哌酮2.0g每日2次静推10天。
  观察指标:统计160例肺炎病人出现急剧腹泻,腹痛,予结肠镜检查,诊断明确为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共20例,其中10例停用抗生素,8例停用抗生素后静点0.9%盐水150ml加甲硝唑0.915g每日1次,2例无法停用克林霉素,加用万古霉素500mg每日1次口服。
  
  结 果
  A组:①无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②有1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③有2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④有4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
  B组:①有1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②有3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③有3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④有6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因此,年龄35~55岁(3.75%);年龄56~80岁(8.75%);无基础疾病占3.125%,有基础疾病占9.375%。单用克林霉素占4.375%,联合用药(8.125%),联合用药、有基础疾病、年龄在56~80岁(3.75%)。
  患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共20例,10例停用抗生素,8例痊愈,8例停用抗生素后加用甲硝唑7天痊愈,2例继续用克林霉素加用万古霉素口服,每日50mg,7天痊愈。
  
  讨 论
  抗生素所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病情急剧而危重,本调查中发现患有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病人休克8例(40%)。患者多病情严重,治疗困难,死亡率明显增高,并发现年龄较大,联合用药,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是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即当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时可使人体寄殖菌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不正确使用抗生素时消灭了正常拮抗菌群,削弱了机体正常抵抗能力,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异常繁殖,产生毒素,损伤黏膜而发生有假膜形成的炎症腹泻,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老化,免疫功能降低。
  据统计,该病老年人占60%以上,而抗生素联合应用,使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增加,因此首先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对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必须使用应选用窄谱抗生素,同时尽可能增强免疫力。
  一经怀疑有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时:①应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若必须使用抗生素时,可用窄谱抗生素或合用万古霉素;②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如该患者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可采用全肠道外营养,严重患者可少量使用激素,以改善毒血症状;③抗菌治疗甲硝唑为首选药物,它对绝大多数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患者有效,用法为0.9%盐水150ml加0.915g甲硝唑,每日1次静滴7~10天。若疗效不理想或患者不能耐受甲硝唑时可改用万古霉素,用法为125~500mg每日口服,疗程7~14天。
  另外抗难辩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治疗:可采用易制备的抗污泥梭状芽孢杆菌毒素中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治疗。用法每日静注5万U。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可口服乳酶生,双岐杆菌,也是较有效的方法。祛除诱因,预防为主,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是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以上研究重在提示尤其医务工作者对抗生素合理应用及提高由此引起的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汴生,张恩雄.实用临床老年病学.实用临床医学系列丛书.2001,1
  2 洪继年,刘红星.常用抗感染药选择,2003,4
其他文献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下简称FD)是一组与多种因素有关的上消化道症状,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时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许多患者常常反复发作,且疗效不佳,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持续发作2个月以上的顽固性FD患者206例,给予多潘立酮2倍剂量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26中,男87例,女139例,年龄17~72岁,平均38.6岁。初诊时表现为腹胀者185
期刊
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采用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已取得临床可喜成绩,部分病人强化治疗后可单纯采用生活方式干预,使糖尿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罗格列酮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从2型糖尿病致病因素的两个方面——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部分受损角度探讨早期罗格列酮联用CIS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可能会获得更加令人兴奋的效果。本文对34例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文迪雅(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CIS
期刊
2004年11月~2006年9月我科收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56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4年11月~2006年9月我科收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56例,男31例,女25例。现将其分为两组:初治组25例,年龄32~83岁,肺结核病史半月~1年,痰结核菌涂片阳性9例(16 %),PPD实验阳性11例(44%)。X线影像显示:以浸润性病灶为主21例(84%),增殖性为
期刊
资料与方法  选择标准:初治住院的结脑患者,住院3个月以上或住院2个月,但出院后一直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者,随机分组。  ①大剂量短程DXM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6~64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6~30岁38例,30~50岁8例,5~64岁4例,早期(29天)者12例。本组结脑中伴有粟粒性肺结核者19例,浸润性肺结核者8例,单纯性结脑10例,本组并颅内高压者29例(58%)。②一般剂量疗
期刊
关键词 孕产妇 死因分析 对策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对本市2004年上报的妇幼卫生监测报表,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卡片及国家检测点,由专家、省、市、县、乡、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到当地派出所、医院、计生委等部门核实质控补漏数据。  方法:将所有上报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措施。  资料统计:全市2004年共有孕产妇99 055人,死亡孕产妇68人,孕产妇死亡率为68.6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自2001~2004年,我院妇产科收治孕产妇中,乳头凹陷者90例,较轻者占65例,较重者占25例。  方法如下:较轻度的乳头平坦或凹陷,如果婴儿吸吮能力强,通过一定技巧帮助婴儿正确含接患侧乳头并配合手法挤奶,如果可以获得成功吸吮,通过婴儿的吸吮刺激,轻度乳头凹陷会逐渐被改善、自愈。为提高成功率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早开奶:出生30分钟就吸吮,让婴儿先吸吮平坦、凹陷的1侧,并适
期刊
关键词 妊娠 多胎 低体重儿 围产儿 死亡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共分娩三胎及三胎以上妊娠37例,其中三胎32例,四胎5例;围产儿116例,其中低体重儿107例(92.2%)。母亲年龄21~42岁;农民34例(91.9%),职工2例(5.4%)。母亲妊高征34例(91.9%),胎膜早破28例(75.7%),羊水过多11例(29.7%),重症肝炎2例(5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我院妇产科于2004~2005年用舒喘灵治疗先兆早产共20例,成功19例,成功率95%;仅有1例无效。  治疗成功的评定标准:①用药后宫缩停止,宫口停止扩张或缩小;②停药7天以上未出现宫缩。  用药指征:①20~36孕周者;②胎膜未破;③宫口扩张<3cm;④心功能良好。  剂量与用法:①硫酸舒喘灵片,每次口服4.8~7.2mg,每日3次;②舒喘灵气雾剂每次100~200mg,每隔3~
期刊
关键词 肝素钙 肾病综合征 疗效    肾病综合征是由大量蛋白尿、低血浆白蛋白为特征。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凝血因子Ⅴ、 Ⅶ、 Ⅷ及纤维蛋白尿浓度增高,抗凝血酶Ⅲ减少及纤溶抵制因子活性增高所致,故多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障碍。本文通过使用肝素钙对32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阐述了其优点。  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1月用肝素钙皮下注射配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者32例,取得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观察组16例,对照组8例。①全部病例血清检测HBsAg、HBeAg、抗-HBc均(+),均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②入院前黄疸指数在50~96U,伴ACT升高176~200U,有不同程度肝炎症状。入院后均用清开灵,强力解毒敏静滴及口服护肝片,维生素C、维生素B1、肝泰乐等,治疗至黄疸指数15~10U,再继续巩固治疗2周而黄疸指数持续下降且伴不同程度升高及AC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