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抗生素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及治疗,以便合理应用抗生素,而对伪膜性小肠结肠炎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60例肺炎病人,其中,80例应用克林霉素10天,伴有或不伴有基础疾病各40例,年龄35~80岁。对照组80例应用克林霉素加头孢哌酮10天,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基础疾病各40例,年龄35~80岁。对产生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生素时间长,联合用药,老年人,伴有基础疾病,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易患伪膜性小肠结肠炎。而停药或用窄谱抗生素加用甲硝唑、万古霉素有效。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即减少联合用药,应用窄谱抗生素,缩短用药时间,增强免疫力,是预防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重要措施,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旨在对该病的发生及治疗予以足够重视。
关键词 抗生素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治疗
我们对1998~2003年应用抗生素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患者进行了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1998~2003年本院收治的患肺炎病人160例,男100例,女60例,年龄35~80岁之间,平均57.9岁,分为两组。
A组:单用克林霉素,分为两个对照组,无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有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
B组:克林霉素加头孢哌酮,分为两个对照组,无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有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其中诊断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共20例,其中10例停用抗生素,8例加用甲硝唑,2例克林霉素+万古霉素。
方法:用法:A组80例患者予0.9%盐水150ml加克林霉素0.6g每日2次静点10天。B组80例患者予0.9%盐水150ml进行加克林霉素0.6g每日2次静点同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加头孢哌酮2.0g每日2次静推10天。
观察指标:统计160例肺炎病人出现急剧腹泻,腹痛,予结肠镜检查,诊断明确为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共20例,其中10例停用抗生素,8例停用抗生素后静点0.9%盐水150ml加甲硝唑0.915g每日1次,2例无法停用克林霉素,加用万古霉素500mg每日1次口服。
结 果
A组:①无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②有1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③有2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④有4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
B组:①有1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②有3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③有3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④有6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因此,年龄35~55岁(3.75%);年龄56~80岁(8.75%);无基础疾病占3.125%,有基础疾病占9.375%。单用克林霉素占4.375%,联合用药(8.125%),联合用药、有基础疾病、年龄在56~80岁(3.75%)。
患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共20例,10例停用抗生素,8例痊愈,8例停用抗生素后加用甲硝唑7天痊愈,2例继续用克林霉素加用万古霉素口服,每日50mg,7天痊愈。
讨 论
抗生素所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病情急剧而危重,本调查中发现患有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病人休克8例(40%)。患者多病情严重,治疗困难,死亡率明显增高,并发现年龄较大,联合用药,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是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即当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时可使人体寄殖菌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不正确使用抗生素时消灭了正常拮抗菌群,削弱了机体正常抵抗能力,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异常繁殖,产生毒素,损伤黏膜而发生有假膜形成的炎症腹泻,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老化,免疫功能降低。
据统计,该病老年人占60%以上,而抗生素联合应用,使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增加,因此首先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对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必须使用应选用窄谱抗生素,同时尽可能增强免疫力。
一经怀疑有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时:①应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若必须使用抗生素时,可用窄谱抗生素或合用万古霉素;②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如该患者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可采用全肠道外营养,严重患者可少量使用激素,以改善毒血症状;③抗菌治疗甲硝唑为首选药物,它对绝大多数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患者有效,用法为0.9%盐水150ml加0.915g甲硝唑,每日1次静滴7~10天。若疗效不理想或患者不能耐受甲硝唑时可改用万古霉素,用法为125~500mg每日口服,疗程7~14天。
另外抗难辩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治疗:可采用易制备的抗污泥梭状芽孢杆菌毒素中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治疗。用法每日静注5万U。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可口服乳酶生,双岐杆菌,也是较有效的方法。祛除诱因,预防为主,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是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以上研究重在提示尤其医务工作者对抗生素合理应用及提高由此引起的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汴生,张恩雄.实用临床老年病学.实用临床医学系列丛书.2001,1
2 洪继年,刘红星.常用抗感染药选择,2003,4
关键词 抗生素 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治疗
我们对1998~2003年应用抗生素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患者进行了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1998~2003年本院收治的患肺炎病人160例,男100例,女60例,年龄35~80岁之间,平均57.9岁,分为两组。
A组:单用克林霉素,分为两个对照组,无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有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
B组:克林霉素加头孢哌酮,分为两个对照组,无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有基础疾病:①年龄35~55岁;②年龄56~80岁。其中诊断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共20例,其中10例停用抗生素,8例加用甲硝唑,2例克林霉素+万古霉素。
方法:用法:A组80例患者予0.9%盐水150ml加克林霉素0.6g每日2次静点10天。B组80例患者予0.9%盐水150ml进行加克林霉素0.6g每日2次静点同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加头孢哌酮2.0g每日2次静推10天。
观察指标:统计160例肺炎病人出现急剧腹泻,腹痛,予结肠镜检查,诊断明确为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共20例,其中10例停用抗生素,8例停用抗生素后静点0.9%盐水150ml加甲硝唑0.915g每日1次,2例无法停用克林霉素,加用万古霉素500mg每日1次口服。
结 果
A组:①无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②有1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③有2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④有4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
B组:①有1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②有3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③有3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④有6例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出现。因此,年龄35~55岁(3.75%);年龄56~80岁(8.75%);无基础疾病占3.125%,有基础疾病占9.375%。单用克林霉素占4.375%,联合用药(8.125%),联合用药、有基础疾病、年龄在56~80岁(3.75%)。
患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共20例,10例停用抗生素,8例痊愈,8例停用抗生素后加用甲硝唑7天痊愈,2例继续用克林霉素加用万古霉素口服,每日50mg,7天痊愈。
讨 论
抗生素所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病情急剧而危重,本调查中发现患有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病人休克8例(40%)。患者多病情严重,治疗困难,死亡率明显增高,并发现年龄较大,联合用药,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是致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即当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时可使人体寄殖菌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不正确使用抗生素时消灭了正常拮抗菌群,削弱了机体正常抵抗能力,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异常繁殖,产生毒素,损伤黏膜而发生有假膜形成的炎症腹泻,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老化,免疫功能降低。
据统计,该病老年人占60%以上,而抗生素联合应用,使伪膜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增加,因此首先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对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必须使用应选用窄谱抗生素,同时尽可能增强免疫力。
一经怀疑有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时:①应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若必须使用抗生素时,可用窄谱抗生素或合用万古霉素;②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如该患者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可采用全肠道外营养,严重患者可少量使用激素,以改善毒血症状;③抗菌治疗甲硝唑为首选药物,它对绝大多数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患者有效,用法为0.9%盐水150ml加0.915g甲硝唑,每日1次静滴7~10天。若疗效不理想或患者不能耐受甲硝唑时可改用万古霉素,用法为125~500mg每日口服,疗程7~14天。
另外抗难辩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治疗:可采用易制备的抗污泥梭状芽孢杆菌毒素中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治疗。用法每日静注5万U。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可口服乳酶生,双岐杆菌,也是较有效的方法。祛除诱因,预防为主,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伪膜性小肠结肠炎是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以上研究重在提示尤其医务工作者对抗生素合理应用及提高由此引起的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汴生,张恩雄.实用临床老年病学.实用临床医学系列丛书.2001,1
2 洪继年,刘红星.常用抗感染药选择,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