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d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互联网科技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各领域。在“互联网+”正式走进人们生活之后,“互联网+”模式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当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时,互联网在教育变革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功能,使互联网和教育得到有效的结合。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中职生 思想政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32-02
  一、“互联网+”时代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概述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日益兴盛的时代,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通畅。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互联网两面性的引导作用下,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愈加复杂。部分中职生受互联网开放性、多样性的引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新思潮、新观念的形成。一方面,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淡薄,聚众打架、吸烟、逃课、早恋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些学生借助于社交软件结交校外社会青年,枉顾校规校纪,最后走向了成长的歧途,这对自己对家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影响当代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互联网成为了他们长久的陪伴,这表现在低头族人数越来越多,手机不离手已经成为了墨守成规的准则,中职生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方面也就显得略有不足。
  二、当代中职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职院校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学校方面的诸多重视。但是饮水思源,归根到底,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教师是决定因素。但当前的教育部门,只是片面的强调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学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该如何改善呢?目前学校的思政老师数量较少,且水平参差不齐,别科老师兼任现象时有发生。大部分思想政治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也没有深入学习过相关专业,在授课技能和备课水准上存在较大缺陷。
  2.校园网络监管不到位
  中职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他们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校园管理又相对开放,自身缺乏警戒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反映学生们思想动态的网络信息监管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学生们借助于互联网这个平台,各类活动、互动十分频繁。校园公众号、校园新鲜事、学校贴吧、微博微信等校园官方互动平台屡见不鲜,学生活跃在多个社交软件上,借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在这样一个多方互动的大环境里,学校对这些社交软件了解、关注度不够,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监管学校网络的最新动态,各种互动平台缺乏相应的的制度规范,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们处在一个混乱的信息社会里。这一方面使得学生暴露在不正当信息的视野下,也使得高校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
  3.中职生缺乏实践
  学生们的思想变换不应该是以思想为依据,而是应该表现在行动上。以行动来反映、佐证思想,从而达到纠正中职生思想,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向上的良好作用。然而,目前的中职院校多是以教授技术为主,忽略了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培养。这表现在中职院校职业技能课安排量过大、学生课余时间少、比赛活动、校园实践、文化宣传等课外活动十分少见。学生们的思想被束缚,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起到正确的引导功效。
  三、提高中职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1.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提高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好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二者协同发展的。尤其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中职生来说,正确的教师引导对于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作用匪浅。因此,中职院校要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定期的引進优秀的年轻老师,不断给教师团队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保证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选拔。通过与兄弟学校互动交流、展开教师讲课评比、外出学术交流等形式,不断丰富教师自身的技能,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将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发展壮大。
  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第二点则是学校要加强校园管理。一方面,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学校的网络舆情监督,实时关注各种互动平台,了解学生们最新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并第一时间进行引导,给予学生所需的帮助。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适量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爱心帮助等等调动学生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们健康向上的思想,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3.采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在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进行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室的创设,用主动积极的姿态来将学生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可以通过学校吧或者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的创建,将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道德事件在平台上定期发布,相关的负责人或者群主,可以将学生广泛讨论的问题进行收集,并且有针对性的发布一些有正面引导作用的观点,让学生的道德观点受到碰撞,体现出交流的及时性和真实性,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互动性以及开放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增强。另外,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像最美人物评选、各种征文活动等网络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优点,通过对网络途径的宣传,积极吸引学生的眼球,使活动场所得到扩大。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即时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知识竞赛,通过网络接收学生的参赛作品,能及时对各方面的点赞、投票以及评论进行更新。再者,因为网络具有互动性,不管是参赛者、阅读者,还是评论者、投票者,都能在网络平台上互动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得到增强,积极参与到班级以及校园的管理中,让学生能对自己是学校这一大家庭的一份子有充分的认识,使学生是国家未来栋梁的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结论
  总的说来,在“互联网+”时代下,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线上线下教学,做好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贯彻网络道德教育,使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切实提高,为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新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紫灵.“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高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4):122-123.
  [2]冯凌.“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6,(22):86-87.
  [3]韦岳良.网络环境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和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6):103-103.
其他文献
1990年,Horner等在Meyer与Evans关于"非厌恶"行为支持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行为支持理论(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PBS)。该理论由行为科学理论发展而来,是一种针对问题
【摘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班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书写习惯不好,这种现象每个年级都有,学生写字不规范的原因是因为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造成的。要想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老师,平时书写也应多加注意,我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每节课教师的课堂板书。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努力。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
【摘要】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与德育教育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德育的工作理念: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做到:提升公德水平;加强公物管理;清楚说明报修事项;学会处置技巧。现代化学校教育需要的不是“保姆式”的后勤服务,应该是“自助餐”的后勤服务。  【关键词】渗透德育功能 提升后勤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246-02  校园
【中图分类號】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104-01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为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而语文教师们也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由此,怎样让学生轻松快乐学语文便
【摘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作业形式,利用语文作业来发展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仍然是广大教师备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积累、延伸、拓展方面展开行文。  【关键词】积累 延伸 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076-01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温故而知新”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在消化吸收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木单位,而班级管理则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功能与效果。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自然也适用于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其实学校的管理比其他行业的管理更需要细节的精心设计,因为学校的管理不单是要面对活生生的人,更为重要而且特别的是这些人都是需要呵护的未成年人。所以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务必不能粗放式地对待孩子、管理班级,一定要时时、事事从细节上精心管理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污染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从植物修复、农业栽培措施、以及植物-微生物修复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了蔬菜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