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面前,原则第一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人郑侠是个官二代,老爸当的是江宁市(今南京)白酒专卖局(酒税监)局长。而且郑侠从小读书就很用功,再加上脑子灵活,记忆力好,很快就成为名满江宁的学霸。
  就在郑侠读书读得风生水起时,改革家王安石到江宁来当知府了。王安石是个爱才之人,早就听说郑侠是个才子,一见之下对他印象很好,不仅对他口头表扬,还专门派自己的得意门生陪郑侠一起学习,对他进行辅导。
  面对王安石的重视,郑侠很感动,决定更加刻苦学习、考取功名,以报答王安石的抬爱。可喜的是,治平四年(1067年),26岁的郑侠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如愿考中进士,先后被朝廷授予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等。此时的王安石也从江宁回到朝廷,担任宰相,积极推行变法改革。当了宰相的王安石没有忘记郑侠,当即提拔他为光州(今属河南信阳)司法参军,主管当地的民事刑事案件。只要是郑侠报给王安石的案件,王安石一律在文件上签署同意。可以说,王安石对郑侠是信任有加,以至于郑侠逢人便说:“宰相是我的恩师,我一定要好好工作,报答他的恩情。”
  熙宁五年(1072年),郑侠的司法参军任期已满,他进京述职时,特意去拜见贵人王安石。当时,朝廷正在筹备新一轮的选拔考试,考中者可以越级升为京官,而且考试内容就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这个途径得到朝廷重用,就提醒郑侠多温习新法的内容。哪知,郑侠因对王安石的新法早就颇有微词,于是直言不讳地说,老师,您的新法根本没给百姓带来好处,我在司法参军任职时,百姓对您推行的那一套就很不满意。我不能靠出卖自己的良心来升官发财。
  王安石气得胡子翹翘,一气之下将郑侠贬去做京城安上门的门卫,想以此打压一下郑侠的傲气。但王安石低估了郑侠的做人原则,他宁愿被降职,也不愿做违背良心的事情,而且在门卫岗位上,他也忠于职守,兢兢业业。
  有一次,王安石经过安上门时,郑侠仍“迎揖道左”,尽礼尽节。王安石感到内疚,连忙派儿子前往郑侠住处传话,说你不愿意参加新法考试就算了,我再给你某个升官的机会,郑侠依然不干。几天后,王安石再次派侄子去劝郑侠,说你只要你认个错,我就重用你。郑侠回话说:“我当初一心依附您是为了报答您的恩情、为百姓多做点儿事,可是您总是以许诺官职说事,未免有些浅陋了。您如果真心重用我,不如听听我的意见,这样我才能问心无愧地做您给我的官职。”这番话一出口,气得王安石差点儿心脏病发作。
  可以说,面对大是大非,郑侠真正做到了对事不对人,即使是自己恩人做得不妥,他也会毫无顾忌地指出来。
  熙宁六年至熙宁七年三月,光州大闹蝗灾,再加上久旱,当地百姓颗粒无收,灾民纷纷涌入京城。郑侠每天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灾民,再联系王安石实行的新法,深深认识到这种状况和王安石新法中的方田、保甲、青苗等改革脱不了关系。郑侠左思右想,觉得不能坐视不管,于是画了一幅《流民图》,并写成《论新法进流民图疏》准备上奏。意思很明显:王安石老师,赶紧停止您的变法吧,再推行下去,百姓都要饿死了。不料奏疏被中书省给拦截了,根本没有到达皇帝案桌上。郑侠急了,又顶着欺君的罪名,把《流民图》假冒成边关急报交给银台司,直接呈给了宋神宗。宋神宗看后,长叹一声:“郑侠是忧国忧民的好官啊,老百姓弄成这样,朕有责任啊。”不久,王安石推行的方田、保甲、青苗等新法被废除,王安石随后也被罢免了宰相职务。
  这中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郑侠给宋神宗留言时除了历数王安石变法的弊端,还放言:“陛下您如果停止了新法,十日之内,必然下雨。否则我自愿领欺君之罪,被斩首于宣德门外。”神奇的是,宋神宗废除新法三天后,憋了十个月的大雨真的瓢泼而下,“远近沾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安石下台后,吕惠卿升为新任宰相,并恢复了王安石之前推行的改革方案。对这个新上台的大佬,郑侠“持之愈坚”,依然坚决地抨击改革方略。和上次一样,郑侠再次画图上奏,这次的内容比上次更尖锐,取唐代魏征、姚崇、宋骡、李林甫、卢杞、杨国忠分别画成两轴,各标题“正直君子社稷之臣图”“邪曲小人容悦之臣图”。吕惠卿得知后大怒——他可没有王安石那么爱惜郑侠,当即命人给郑侠安了个“擅发马递罪”,将郑侠发配到英州(今属广东清远)改造去了。
  到英州后,郑侠没房子住,就借宿在倒塌的破庙中。因为之前PK过王安石、吕惠卿两位大佬,郑侠拥粉无数,凝聚了超高的人气,英州的百姓几乎都是郑侠的粉丝。偶像生活落魄,粉丝们赶紧行动,他们不仅给郑侠盖了房子,还聘请他为当地私立学校的校长。在这里,郑侠倒没有吃苦头,也算人们对正直为民的郑侠的回报。
  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执掌大宋。新皇登基,大赦天下,郑侠这才得以回到老家。文坛领袖苏轼觉得郑侠这样的人才不能被埋没,就推荐他当某地教育局长,让他有了重新出山的机会。
  可惜官场如战场,接下来的日子,郑侠的仕途也是起起伏伏: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郑侠在一次朝廷争斗中无辜躺枪,再次被贬到英州,直至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驾崩、宋徽宗即位,郑侠才官复原职。七年后,郑侠又被新晋宰相蔡京罢官,提前退休回了老家,此后,郑侠再也没有回到官场,直到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去世,终年79岁。
  郑侠一生忠心耿耿,“上不谀公卿,下不原乡党,水火可蹈,而议论不可回”。无论身在什么职位,他都始终坚守自己的为官原则,敢于为百姓发声,实在可贵。尤其是他在面对恩人王安石时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滑铁卢战役让威灵顿公爵声名显赫,路上时常有人对他挥舞手帕,或脱帽致意,像国王般备受礼遇。他的官衔也步步高升,于1827年就任陆军总司令,并进入政府核心。次年,当英王乔治四世面对首相空缺的难题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国家英雄。就这样,著名的战争英雄成了英国首相。  乔治四世选择威灵顿公爵,是希望他的国家英雄形象能凝聚内阁,提升政府形象。但出身托利党的威灵顿公爵一旦成为首相,内阁中就有一大批天然的反对
1913年,德国为它的非洲殖民地制造了一艘客貨混装轮船,命名为“戈岑伯爵号”。可惜,戈岑伯爵号的运气不太好,在非洲刚试水航行就遭遇了第一世界大战,被迫参军入伍。更不幸的是,德国战败,戈岑伯爵号作为战败品被沉入湖底。  但戈岑伯爵号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一名瑞典人花了很大心血把戈岑伯爵号打捞上来。可戈岑伯爵号重见天日没多久,一场大风暴又把它吹回了湖底。五年后,英国人偶然发现了湖底的戈岑伯爵号,又把它打捞
一  嘉靖十二年(1553年)七月,大同(今山西大同)巡抚上奏朝廷,说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将渡过黄河、大举内犯。经过商议,朝廷决定派兵部侍郎刘源清为总制(相当于总督),领兵前去抵抗。外敌来犯,朝廷如此部署也算应对得当,万万没想到,这一看似稳妥的方案在执行中出了大问题。  当年十月,大同总兵鉴于大同辖下的天城防务不足,便提议在天城左边疏浚壕沟40里,用来阻挡蒙古骑兵。刘源清对此颇为赞赏,批准了,但急性
欧洲上古时期的贵族教育最初是宗教性的,比如地中海东部的教师多由祭司担任,他们知识不太多,巫术却不少。  因为希腊天气炎热,大家穿衣服少,户外活动又多,动辄去广场演讲、朗诵戏剧;农业落后,航海发达,战时又是全民出征,做这些事都得有个好身体。所以古希腊上等公民的教育项目便是锻炼身体、跳舞、音乐,再是基本政治理论(教你怎么表决)、修辞学(教你怎么说话)、基本的战术素养、航海学等,每个公民都用得上。  古
当我们摊开西方的油画,不由开始疑惑:画中男性虽不乏威武之士,但有的为什么“美”得这么扎眼?  路易十四是世上第一个穿高跟鞋的人,又喜欢跳芭蕾舞,被网友称为“世上最早的女装大佬”。一双大长腿尽显“白丝诱惑”,没错,青少年时期的他就已有“祸水潜质”。  路易十四所在的文艺复兴时期,在古希腊“花美男风”的带领下,那时艺术品中的男性普遍呈现阴柔之态。仔细回想,古希腊雕塑中的男性似乎都长这样。  深V领、超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个著名句式出自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小说集。卡佛被称为“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除了文字中的极简主义、现实主义,他和少年时的偶像海明威一样,在成名的路上都有个坚定支持他、愿意为他牺牲的天使一般的女子。  她已亭亭,无忧无惧  1955年夏天,17岁的卡佛走进华盛顿州一家快餐店,迎面撞到一张明媚的笑脸时,他紧张又温暖。迎上来的是一个叫玛丽安·伯
19年前,一部叫《铁齿铜牙紀晓岚》的电视剧上映,一时间,那个机灵可爱又睿智的纪晓岚成了家喻户晓的角儿,剧集连推四部,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时至今日,在知乎上甚至还有人问:看了几十遍《铁齿铜牙纪晓岚》是什么体验。  其实,正是乖萌逗趣的纪晓岚,让我们得以在那个压抑封锁的封建时代,看到了不一样的才子。  他会说段子,会讲故事,无论夸人还是怼人,都自带一种文化人的幽默,正是这样有趣的灵魂,让他成为无论朝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由二人牵头,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老领导,定期搞个聚会,大家一起聊聊。  二人一拍即合,组织当时居于洛阳的部分已退休或将退休的12位老领导,按年龄为序轮流做东,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  这12人中,79岁的富弼最大,其次是77岁的文彦博,时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的司
鲁迅起绰号绝对是有天赋的,他童年时偷买画册被父亲痛打一顿,事后得知是弟弟周建人告状,于是给他取名“谗人”——进谗言的人;弟弟年纪小听不懂,马上换成“十足犯贱”。  他去日本留学,同乡邵明之在北海道札幌地方工业学校学习土木工程。北海道多雪多熊,邵明之面圆肤黑、满脸胡须,所以被他称作“熊爷”。他在东京听章太炎讲课,钱玄同不好好听课,又是话痨,在榻榻米上爬来爬去,他就叫钱玄同“爬来爬去”。  鲁迅起的绰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