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的妈妈不知不觉地扮演这样的角色:宝宝想要自己穿衣服,妈妈说:“你穿得太慢了,我来帮你。”宝宝正在玩积木,妈妈看见了,迫不及待地帮着放几块:宝宝想要自己走,妈妈一把抱起宝宝说:“你还小,地上脏,我来抱你。”吃饭了,宝宝想自己吃,妈妈说:“你吃得太慢了,我来喂你……”
这些过于勤快的妈妈,不知不觉中替宝宝做了许多事,这样一来,宝宝完全生活在“全被动”的生活环境中,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机会,不利于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容易成为一个缺乏进取心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做个“懒”妈妈。如何做一个“懒”妈妈,让我们来学习成功“懒”妈妈的经验和心得吧!
◆做“懒”妈妈需调整心态。做“懒”妈妈是在为宝宝的成长负责,看似为了享清闲、图自在,实则用心良苦。做“懒”妈妈要“懒”得其所,该“懒”时得其“懒”。凡是宝宝力所能及的事,不妨偷懒,让宝宝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宝宝碰到问题了,不妨装装傻,让宝宝自己解决,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让宝宝自己做。独立自主是宝宝的自发要求,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两三岁开始,宝宝就常常执拗地说:”我自己来!”不想受到别人的干预,也不愿得到别人的帮助。这表明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要求。这种渴望独立自主的倾向是幼儿期重要的心理特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适当满足宝宝的独立愿望,支持他“自己来”。通过向宝宝示范生活自理的方法,让他学着做。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易到难,不断扩大宝宝”自己来”的范围。
◆鼓励探索。聪明的“懒”妈妈,不用找什么新奇高级的玩具,不用老是紧跟在宝宝后面,也不要总是碍手碍脚地指导他,而应培养宝宝独立探索、感悟的好习惯。宝宝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他们无所畏惧,喜欢冒险,喜欢做一些“危险”的游戏。在自由探索中,宝宝除了能得到无穷无尽乐趣之外,还能发展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力。所以,我们要鼓励宝宝大胆探索,同时教给宝宝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方法,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宽容“破坏”。“懒”妈妈要用心保护宝宝的探究和创造意识。你可以为宝宝提供安全可供“破坏”的玩具或用品,比如小布锤、木质带盖小盒、带瓶塞的塑料小瓶、废旧的纸盒……同时将那些贵重的、易破坏的物品放在宝宝接触不到的地方。
◆利用现成资源。做父母的总希望宝宝能学得更多、会得更多,其实,只要妈妈用心,你可以不费力地找到许多合适的场所帮助宝宝学习:如有泥土、草木、动物、湖水的场所,像社区中心绿地、动物园、植物园这些地方。
大自然是宝宝最好的课堂。你可以在一旁关注宝宝,他想跑、想跳都行,只要是安全的都应该得到你的允许。你还可以找一些拥有丰富学习资源的社会性场所,比如少年宫、博物馆、儿童剧场等,让宝宝观察事物,学会发现问题,产生新想法。去这些地方,你还可以顺便带上宝宝的画板、画笔以及他喜欢的玩具,让宝宝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享受他的乐趣。当宝宝做他喜欢的事情时,你不用特别在意他是不是摔倒了,他会自己保护自己,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他会在这些自主行为中学会独立,得到快乐。
◆延伸交往圈。如今妈妈们工作繁忙,亲朋好友中有年龄相仿的宝宝,大家平时聚会时不妨带上宝宝一起玩,既适合宝宝交往,也便于妈妈交流:社区里的左邻右舍,平时在小区里一起玩游戏的伙伴,大家可以相互串串门,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参加网络论坛中“妈妈群”组织的集体亲子活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懒”妈妈们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的休闲时光。而宝宝也能玩得尽兴,学到不少交往的技巧。
◆换个临时妈妈。平日生活中,你和宝宝的互动模式是单一而固定的,而单一的交往模式不利于宝宝交往能力的发展,你可以偷个小懒,给宝宝换个临时妈妈。当然我们需要找一个信得过、最好是宝宝也熟悉的朋友达成共识,把宝宝带到朋友家里,请她代为照看。第一次时间不宜太久,可先从半天开始,以后可延长为一天甚至两天。去之前,你需要告诉宝宝,妈妈有事不能陪你,需要把你暂时交给某个阿姨半天。要让宝宝知道这是一次短暂的逗留,并非遗弃。“临时妈妈”完成任务后,你再和宝宝分享感受,并向朋友了解宝宝的情况。
这样能让宝宝适应不同的照料者,了解不同的交往模式,也能为他今后与人交往提供方法和学习的机会。
这些过于勤快的妈妈,不知不觉中替宝宝做了许多事,这样一来,宝宝完全生活在“全被动”的生活环境中,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机会,不利于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容易成为一个缺乏进取心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做个“懒”妈妈。如何做一个“懒”妈妈,让我们来学习成功“懒”妈妈的经验和心得吧!
◆做“懒”妈妈需调整心态。做“懒”妈妈是在为宝宝的成长负责,看似为了享清闲、图自在,实则用心良苦。做“懒”妈妈要“懒”得其所,该“懒”时得其“懒”。凡是宝宝力所能及的事,不妨偷懒,让宝宝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宝宝碰到问题了,不妨装装傻,让宝宝自己解决,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让宝宝自己做。独立自主是宝宝的自发要求,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两三岁开始,宝宝就常常执拗地说:”我自己来!”不想受到别人的干预,也不愿得到别人的帮助。这表明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要求。这种渴望独立自主的倾向是幼儿期重要的心理特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适当满足宝宝的独立愿望,支持他“自己来”。通过向宝宝示范生活自理的方法,让他学着做。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易到难,不断扩大宝宝”自己来”的范围。
◆鼓励探索。聪明的“懒”妈妈,不用找什么新奇高级的玩具,不用老是紧跟在宝宝后面,也不要总是碍手碍脚地指导他,而应培养宝宝独立探索、感悟的好习惯。宝宝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他们无所畏惧,喜欢冒险,喜欢做一些“危险”的游戏。在自由探索中,宝宝除了能得到无穷无尽乐趣之外,还能发展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力。所以,我们要鼓励宝宝大胆探索,同时教给宝宝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方法,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宽容“破坏”。“懒”妈妈要用心保护宝宝的探究和创造意识。你可以为宝宝提供安全可供“破坏”的玩具或用品,比如小布锤、木质带盖小盒、带瓶塞的塑料小瓶、废旧的纸盒……同时将那些贵重的、易破坏的物品放在宝宝接触不到的地方。
◆利用现成资源。做父母的总希望宝宝能学得更多、会得更多,其实,只要妈妈用心,你可以不费力地找到许多合适的场所帮助宝宝学习:如有泥土、草木、动物、湖水的场所,像社区中心绿地、动物园、植物园这些地方。
大自然是宝宝最好的课堂。你可以在一旁关注宝宝,他想跑、想跳都行,只要是安全的都应该得到你的允许。你还可以找一些拥有丰富学习资源的社会性场所,比如少年宫、博物馆、儿童剧场等,让宝宝观察事物,学会发现问题,产生新想法。去这些地方,你还可以顺便带上宝宝的画板、画笔以及他喜欢的玩具,让宝宝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享受他的乐趣。当宝宝做他喜欢的事情时,你不用特别在意他是不是摔倒了,他会自己保护自己,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他会在这些自主行为中学会独立,得到快乐。
◆延伸交往圈。如今妈妈们工作繁忙,亲朋好友中有年龄相仿的宝宝,大家平时聚会时不妨带上宝宝一起玩,既适合宝宝交往,也便于妈妈交流:社区里的左邻右舍,平时在小区里一起玩游戏的伙伴,大家可以相互串串门,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参加网络论坛中“妈妈群”组织的集体亲子活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懒”妈妈们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的休闲时光。而宝宝也能玩得尽兴,学到不少交往的技巧。
◆换个临时妈妈。平日生活中,你和宝宝的互动模式是单一而固定的,而单一的交往模式不利于宝宝交往能力的发展,你可以偷个小懒,给宝宝换个临时妈妈。当然我们需要找一个信得过、最好是宝宝也熟悉的朋友达成共识,把宝宝带到朋友家里,请她代为照看。第一次时间不宜太久,可先从半天开始,以后可延长为一天甚至两天。去之前,你需要告诉宝宝,妈妈有事不能陪你,需要把你暂时交给某个阿姨半天。要让宝宝知道这是一次短暂的逗留,并非遗弃。“临时妈妈”完成任务后,你再和宝宝分享感受,并向朋友了解宝宝的情况。
这样能让宝宝适应不同的照料者,了解不同的交往模式,也能为他今后与人交往提供方法和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