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城市竞争力“龙虎榜”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tao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通过创造良好的城市内外环境,形成对各种资源要素持续强劲的集聚、扩散和利用,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城市的兴衰。
  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城市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的角度考虑,一个城市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环境结构、空间结构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4个关键因素。
  由于上述4个因素过于抽象,我们将其具体到以下12个指标:基本竞争力、基础设施、发展速度、城乡统筹、产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环境保护能力、经济发展活力、政府能动力、社会发展水平、特色经济、资源禀赋。根据指标计算分析,2014年安徽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位依次为合肥市、阜阳市、芜湖市、滁州市和蚌埠市。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五强的经济规模在全省城市占比较大,且呈逐渐递增的趋势,但是在GDP发展速度、城市化率等指标方面还有待提高。
  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合肥、阜阳、芜湖等市竞争力较强,尤其合肥市各二级指标值均居全省前列,竞争力排名第一。而黄山、池州、铜陵等市排名靠后。黄山市各二级指标值均较靠后,竞争力排名最后一名。
  城市发展速度竞争力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潜力。安徽城市发展速度竞争力排名前5为:合肥市、阜阳市、芜湖市、宿州市和滁州市。尤其合肥市各三级指标值均居全省前列,竞争力排名第一。而淮南、马鞍山、安庆等市排名靠后。淮南市各三级指标值均较靠后,尤其是财政收支下降极其显著,竞争力排名最后一名。淮南、淮北、马鞍山、安庆等地级市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应积极效仿合肥、芜湖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
  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产业竞争力决定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安徽城市产业竞争力排名前5为:合肥、芜湖、淮北、阜阳和滁州。前5位的三次产业比重平均为2.31∶57.38∶40.31,一产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4%,二产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1.02%,三产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1.22%。这表明虽然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三次产业的结构性偏差仍然存在,二产比重仍然过高,三产比重则相对过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从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合肥、芜湖、淮北等市竞争力较强,尤其合肥市各三级指标值均居全省前列,竞争力排名第一,而淮南、马鞍山、黄山等市排名靠后。淮南市各三级指标值均较靠后,尤其是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极其显著,综合竞争力排名最后一名。
  城市经济活力,是其经济发展的实力、辐射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其创新创业能力的真实反映。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活力的因素众多,既有总量方面的影响,也有速度、结构、效率等方面的影响;既有体制方面的影响,也有管理方面的影响。
  对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合肥、阜阳、芜湖等市经济发展活力较强,尤其合肥市各三级指标值均居全省前列,经济发展活力排名第一。而淮南、马鞍山、黄山等市排名靠后。淮南市各三级指标值均较靠后,尤其是GDP增长率下降极其显著,经济发展活力排名最后一名。16个地级市中像市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收入等三级指标在市与市之间存在两极分化。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是增强城市人力资本。对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安徽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2014年排名前5位为:合肥、阜阳、淮南、六安和滁州。排名前5位的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高中阶段在校人数都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说明这些地区人才优势明显,但黄山、铜陵等市人力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从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合肥、阜陽、淮南等市人力资本竞争力较强,尤其合肥市各三级指标值均居全省前列,人力资本竞争力排名第一。而黄山、铜陵、池州等市排名靠后。黄山市各三级指标值均较靠后,尤其是教育事业支出较少,人力资本竞争力排名最后一名。
  城市辐射力分析
  随着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发挥区域内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如何使周边城市更好地接受辐射,从而实现区域整体快速、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辐射力是一个综合系统,选择什么样的指标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我们从经济水平、科技文化水平和交通水平三个方面选取了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对外开放、科技文化、交通设施6个方面构建综合的指标体系。
  经济辐射力是城市综合辐射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安徽16个城市的经济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也就意味着各城市的经济辐射力有强有弱。
  排名靠前的城市如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都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城市生产总值、社会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平均水平都较高。城市经济总体水平越高,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在区域内更容易起到聚集和示范作用,向周边城市传递先进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进行产业结构转移,带动周边城市产业升级;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大量资金以及合作项目。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经济辐射力水平提高。
  而淮北、淮南、阜阳等排名靠中的城市,以及亳州、池州、黄山等排名靠后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合肥等城市。地区生产动力不足、社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滞后,由此城市综合竞争力难以提升,对外吸引力不够,难以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因此经济辐射力较弱。
  三次产业所占比不同和结构的差异,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城市辐射力的大小也会造成不可低估的作用。分析发现,合肥、芜湖、马鞍山等辐射力较强的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三次产业产值不仅逐年上升,而且二产与三产上升幅度要明显大于一产上升幅度。虽然二产占比仍然最高,可是服务业产值占比在明显增大。可见,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而辐射力较低的城市,如亳州、池州等城市,产业结构则相对并不合理。三次产业产值虽然每年在增长,可是增长率明显低于合肥、芜湖等城市。而且二产与三产增长率相比于一产增长率并不明显,可见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程度不高,产业结构合理度不高。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辐射力也成为城市辐射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文化辐射力得分较高的城市,如合肥、马鞍山等城市在文化科教投入方面力度都有所加大。政府大力支持城市的文化教育事业,一方面可以发展本地区文化产业,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引进外来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渠道;另一方面提高本地区科学教育水平,培养本地区人才,为城市发展积累后续力量。
  而得分较低的城市,如阜阳、黄山等,其发展的后劲不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科技和文化。城市政府对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关注度不够高,相应的资金投入也不够,一方面无法建立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另一方面难以引进文化人才,本地区人才培养度也不高,无法形成城市发展的后续力量,这也是其文化辐射力较弱的原因。
  交通因素在城市产业区位选择和产业布局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交通在城市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区位选择、人口迁移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交通设施辐射力也是影响城市辐射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合肥、六安等城市的区域地理条件良好,交通设施相对完善,政府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较多,其区位约束逐渐减小。尤为重要的是,它加大了生产要素的流通、城市周边市场的开拓、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交流沟通。城市交通状况相对良好,这对于其发挥区域集聚优势具有非常大的助推作用,从而增强其综合辐射力。
  而辐射力较弱的城市,如铜陵、安庆等地,区域地理条件不佳,以丘陵、岗地平原为主,城市交通设施相对落后,区位约束较大,这严重影响了与其他城市的联系交流,阻碍了城市发展。对于其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抗凝策略对跟骨骨折术后伤口软组织愈合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在围手术期给予抗凝
石漠化是制约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监测评估其演变状况,对区域石漠化防治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选取2004—2016年间4期TM影像,研究贵州省域尺度上、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 2004—2016年间,贵州省78.3%的区域植被覆盖度上升,平均增加了19.1%,达到63.4%,有55.4%的区域岩石裸露率下降; 2)贵州省石漠化空间分
风雨四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皖北地区成立最早的国有控股工业投资公司,公司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实施创意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发展战略,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注重推进各项产业提升项目,在经营规模、和谐企业、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公司总资产已突破20亿元,实现了公司规模和效益的双丰收。当前,工投公司正积极贯彻落实我市“皖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具体机制仍处在研究阶段,包括钙超载线粒体通透转换孔道、氧化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炎症因子、核转录因子、热休克蛋白、一氧化氮等。缺血再灌注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当前的创新政策具有一定的"歧视性",对不同规模企业、不同产业和区域有不同效果。
《皮相猎影》作为一部描写女性摄影师黛安·阿勃丝为主的影片,并没有拍摄成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片,更多的仿佛是对于她为何能够冲破50年代女性束缚,成为一个另类于世的艺术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