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扣子”尽在平常处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高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如何在平常处,润物无声,扣好高中生成长“扣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爱国出自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品格,是一种态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周恩来早在少年时代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们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让学生唱国歌,在国旗下宣誓。每逢重大活动,如国庆6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等,组织学生参加成人仪式、入团仪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文化墙、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校园多媒体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积极参加一系列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让他们把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认知、认同、践行。
  二、锤炼学生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古人说:安其居,乐其业。可见,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所以,敬业就是人们在集体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敬学业的精神。我让学生们朗诵这样的一封励志信:“我是学生——学习是我的主业,学习是我的正业,我是学生,学习是我的职业。人们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并尽可能成为受欢迎的人,这需要学习……”学生们每天读三遍,持续21天,高密度强化。同时,我改革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凝聚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灌输知识。教师创设情境,步步为营,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讨论、辩论,步入学习的殿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当作主业、职业。
  只有现在敬学业,并内化为素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论从事什么职业,才能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三、树立学生诚信意识
  诚信指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礼记·祭统》说: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然而,现在诚信缺失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折射到校园环境中,形成一种校园现象,如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大量存在,甚至有些同学对此不以为耻,如果任其蔓延,校园岌岌可危,社会岌岌可危。
  在学校讲诚信先从老师开始,老师要当好榜样,说到做到,班级管理事务公开、透明,不搞一言堂,不出尔反尔。通过考前签订“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承诺书,开展诚信主题班会,同学们分组讨论、辩论,畅所欲言,充分暴露问题,班主任做好总结,正面引导,从思想上树立诚信意识。班会可以是连续性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挖掘教材内容,进行诚信意识教育。例如:在讲到“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时,可以收集染色馒头、毒奶粉、注水牛肉等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事件,让他们从中感受诚信的重要性,意识到诚信缺失的危害。
  四、引导学生友善待人
  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小蒿刚分到我班时,好学、认真、内向,学习成绩不错。月考后,重新排座位,她主动找我说要到边上一个人一位,想静下心来学习,我尊重了她的意见,但“噩梦”开始了。她后边的小徐特别能闹,常常取笑小蒿,有时把一张纸放到她衣帽里,有时拿铅笔在她衣服上涂画,甚至出言讽刺……小蒿怒不可遏,小徐便哄堂大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找小徐促膝长谈了几次,尊重她、关心她、帮助她,和她谈人生、谈理想,引导到谈同学关系。我告诉她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只有你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要乐于帮助同学,而不是取笑同学;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并和她家长沟通,让家长一同引导教育孩子,一段时间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徐和小蒿能友好相处了,小蒿也开朗了许多。
  高中生认知、认同、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中。这也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黄蜀红
其他文献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长春市宽城实验小学推行“阶梯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行为习惯目标细化,根据学生年级从低到高,设定由浅入深目标,使好习惯如同上阶梯般积累,让小阶梯积累成大跨越。  一、实施理念分解设计  根据“低起点、分阶段、呈梯度”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校提出了“阶梯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雅言雅行。即:一年级至六年级按学段进
现代教育强调充分调动所有教育资源,家长会的主渠道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家长会针对性差,涉及面宽,处理问题大而化之;统一的时间、相似的内容和固定的程式,忽视了家长的个性需求,缺失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形式单一,班主任一言堂,家长和教师交流少;着眼于阶段评价,忽视过程参与……结果家长会成了例行公事,重形式、走过场。家长会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老师—学生—家长”
狭义的德育环境是指专门为德育实践活动和人的道德发展而创设的积极环境。针对不同作用对象,德育环境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对人及人的道德塑造主要有传导、熏染和净化作用机制,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