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进步; 进步观; 内涵
[中图分类号] B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21-0035-02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证明自身、完善自身、发展自身的进步史。然而,人类进步的路程并不平坦,人类前行的脚步并不轻松。真正现实的历史进程,决不是一个至善化、无冲突的直线式进程,决不是一个到处充满欢歌笑语、毫无悲凄痛苦的乐观主义理想进程。进步总是在排除障碍中实现,发展总是在克服难关中迈进,文明也是在与愚昧搏斗的牺牲和奉献中聚集的。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进程为谨慎进步观的确立提供了客观的、充足的依据。
人类的近代史,曾一度以其快速迅猛的发展基调为人们彰显了一幅乐观向上的美好图景。大工业的迅速发展,殖民主义的迅速扩张,科学技术的广为运用,社会财富的普遍积聚,使很多人都陶醉在一种关于人类持续进步的冥想和梦幻之中。对一切可能引发痛苦和焦虑的问题视而不见,不能想象会有何种危机、变故甚或灾难的降临。在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深刻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冲突还没有充分显现、爆发之前,中产阶级们生活在一种富庶、安详、平和的气氛当中,并相信凭借自身的力量完全能够为自己乞求一个美好的未来。
残酷的历史现实不仅很快就否弃了人们的美好奢望,同时,还使人类一度陷入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体验当中。一战、二战的残杀屠戮、经济发展的延缓停滞、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科技负面效应的渐次体现,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检讨自身的行为方式,重新关照自身的存在命运,重新反思作为人类心灵支撑的理性主义进步观念。一时间,虚无主义弥漫,危机意识盛行,非决定论思想充斥,人类不知该何去何从。在反思和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解决的途径时,一些思想家将造成社会秩序失衡的原因归结于人类理性的局限,归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提出了反技术、反科学的思想主张;一些学者从揭示人的存在的非理性本质、人的欲望的无限性角度出发,提出人类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之间将处于永恒的分离、割裂状态;更多的人,则是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局限性的揭示方面入手,提出以国家这只“有形的手”对市场经济规律这只“无形的手”进行干预和调节,用“效益最大化原则”替代原有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无论是乐观主义的凯歌高奏,还是悲观主义的消沉低迷,都并非历史发展的恒常之态,都被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所扬弃,所证伪。以人类总体实践为基础的现实社会历史进程,并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状况,而是呈现出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特征。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延展和继续,人类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方面日益取得进步和发展,为自身的未特定化特质添加新的质料和功能,为自身的选择和创造提供新的空间和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如克隆人的问题,信息安全的问题,恐怖主义的威胁等等,又以新的方式产生和出现。不同的是,这些问题已经作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问题,向人类提出新的挑战。正是在挑战与应战、困境与超越、回退与前进的不断交织中,人类日益走向成熟和进步。
谨慎的进步观念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如同人类历史的行程本身。与近代理性主义思想家的绝对乐观主义线性进步论不同,同时亦完全有别于现代西方危机理论对人类历史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测,谨慎的进步观念为人类确定了一条艰苦的,但的确充满希望的前行路途。其内涵主要包括:
(一)进步是人类的进步
历史是人类的历史,进步是人类的进步。但在近代客观理性主义思想家那里,通过将理性确立为社会历史的根本法则和背后支撑,历史进步就具有了神秘主义的目的论性质,被视作为了一个不可变更的天意过程,人及其理性不过作为历史理性自我目的实现的工具而存在。历史进步具有了自动的机制和动力,无须依靠主体的选择和创造,历史走着它既定的发展轨迹,不会发生任何偏差和疏离。这样一种预成论的历史进步观念,将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客观”与“主观”、“可能”与“现实”完全拆分,其初衷虽然在于赋予人类以光明的前途,但实际上,却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取消,对人的存在价值的泯灭。作为人类活生生的现实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和实际成果,进步既不是社会历史的自动发生,也不是客观天意的神秘体现,进步只能是人类的进步。
(二)进步是向前、向上的运动
进步概念并不是指一种任意的、毫无定向的趋势和过程,而是作为一个具有比较意味的相对概念,说明人类历史运动的向前、向上的性质。作为表征人类历史发展总过程、总趋势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进步既不同于历史的循环往复、停滞不前,也完全有别于历史的后退重返、复古回归,而是强调历史发展的亦步亦趋、总体向前的性质。这种前进和上升虽然会遇到障碍和阻滞,也会出现反复和倒退,但在总的趋向上,却是光明的和有希望的。
(三)进步包含着曲折和反复
在近代西方理性主义思想家那里,进步被理解为一种“直线式”的、乐观向前的进程,如同一条直线的延展、伸开一样,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和节奏,历史会自动地实现其一个个的既定目标,不断满足人们关于幸福自由的渴望。但毫无波折曲缓、不需偿付代价的历史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与‘进步’的奢望相反,经常可以发现退步和循环的情况。”[1] 不仅文明的诞生过程,源自于私有制的产生和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出现,而且,文明的每一次跃迁和提升,也都是在新旧势力的不断斗争中,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较量中不断向前推进的。一部人类的进步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人类代价付出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进步进程,并非总是显现为秩序与和谐的景观,同时,也包含着无数的凄凉惨景、悲哀画面。
(四)进步是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任何进步评价的作出都是由历史主体来完成的。人们总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益、情感、意愿,并结合对自身所处环境、所处条件的认识,多向度地、综合地确定自身的行动目标,以及事物演变的“应然”方向。与客观历史进程的“实然”状态相比,“进步”一词虽然包含了客观描述、量化分析的内容,但主要地,还是体现着价值判断和理想目标的色彩,人们一般在“走向某种目标”和“令人满意的变化过程和状态”的意义上使用“进步”概念。每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建立,都要求具备一定的生产力基础和物质前提,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之上,但是,历史进步并不表现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或物质丰裕,人们总是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人自身发展完善的角度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演进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评价。进步并不只表现为单纯的量的累积,同时也体现为质的变更,体现为历史发展渐进过程的中断,以及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社会形态的变迁。在事实与价值相综合的意义上,“进步”一词既不同于落后、衰亡等消极称谓,同时也与发展、变化、演进等较为中性的词汇有着程度不等的区别。
(五)进步是一个过程
历史上,无数的思想家和人文学者都曾试图对人类的历史发展进行一劳永逸的说明,试图将人的某一方面的需要和愿望、特质或功能永恒化,以给出关于人类进步前景的终极答案。在这些思想家的眼中,作为人类历史进步终极的理想社会,或者是人的理性的普遍实现,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科学共同体对人民实施统一的、合理的控制,进行技术统治;或者被设想为人性的完美实现,生活中不再有丑恶的、负面的现象发生,人类从此过上无虑无忧的生活。但“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2] 随着人类实践进程的不断继续,不仅人的需求、愿望、观念、行为方式,而且包括人所赖以生存的现实条件、自然环境等等方面,都会发生真实而客观的改变。没有什么会保持其一成不变的特征,行动的目标也只有在我们朝它趋近时才能确立。这种目标内蕴于历史的现实进程之中,其恰当、合理与否也只能通过现实的历史实践来证实。
以这样一种总体性、辩证性的谨慎进步观念为依托,人类就不仅获得了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而且还能够不断提醒自身及时总结进步过程中的失误和教训,及时规避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人类历史不断趋向进步的过程,同时就是人类不断获得解放、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注 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6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第55页。
[中图分类号] B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21-0035-02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证明自身、完善自身、发展自身的进步史。然而,人类进步的路程并不平坦,人类前行的脚步并不轻松。真正现实的历史进程,决不是一个至善化、无冲突的直线式进程,决不是一个到处充满欢歌笑语、毫无悲凄痛苦的乐观主义理想进程。进步总是在排除障碍中实现,发展总是在克服难关中迈进,文明也是在与愚昧搏斗的牺牲和奉献中聚集的。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进程为谨慎进步观的确立提供了客观的、充足的依据。
人类的近代史,曾一度以其快速迅猛的发展基调为人们彰显了一幅乐观向上的美好图景。大工业的迅速发展,殖民主义的迅速扩张,科学技术的广为运用,社会财富的普遍积聚,使很多人都陶醉在一种关于人类持续进步的冥想和梦幻之中。对一切可能引发痛苦和焦虑的问题视而不见,不能想象会有何种危机、变故甚或灾难的降临。在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深刻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冲突还没有充分显现、爆发之前,中产阶级们生活在一种富庶、安详、平和的气氛当中,并相信凭借自身的力量完全能够为自己乞求一个美好的未来。
残酷的历史现实不仅很快就否弃了人们的美好奢望,同时,还使人类一度陷入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体验当中。一战、二战的残杀屠戮、经济发展的延缓停滞、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科技负面效应的渐次体现,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检讨自身的行为方式,重新关照自身的存在命运,重新反思作为人类心灵支撑的理性主义进步观念。一时间,虚无主义弥漫,危机意识盛行,非决定论思想充斥,人类不知该何去何从。在反思和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解决的途径时,一些思想家将造成社会秩序失衡的原因归结于人类理性的局限,归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提出了反技术、反科学的思想主张;一些学者从揭示人的存在的非理性本质、人的欲望的无限性角度出发,提出人类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之间将处于永恒的分离、割裂状态;更多的人,则是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局限性的揭示方面入手,提出以国家这只“有形的手”对市场经济规律这只“无形的手”进行干预和调节,用“效益最大化原则”替代原有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无论是乐观主义的凯歌高奏,还是悲观主义的消沉低迷,都并非历史发展的恒常之态,都被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所扬弃,所证伪。以人类总体实践为基础的现实社会历史进程,并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状况,而是呈现出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特征。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延展和继续,人类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方面日益取得进步和发展,为自身的未特定化特质添加新的质料和功能,为自身的选择和创造提供新的空间和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如克隆人的问题,信息安全的问题,恐怖主义的威胁等等,又以新的方式产生和出现。不同的是,这些问题已经作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问题,向人类提出新的挑战。正是在挑战与应战、困境与超越、回退与前进的不断交织中,人类日益走向成熟和进步。
谨慎的进步观念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如同人类历史的行程本身。与近代理性主义思想家的绝对乐观主义线性进步论不同,同时亦完全有别于现代西方危机理论对人类历史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测,谨慎的进步观念为人类确定了一条艰苦的,但的确充满希望的前行路途。其内涵主要包括:
(一)进步是人类的进步
历史是人类的历史,进步是人类的进步。但在近代客观理性主义思想家那里,通过将理性确立为社会历史的根本法则和背后支撑,历史进步就具有了神秘主义的目的论性质,被视作为了一个不可变更的天意过程,人及其理性不过作为历史理性自我目的实现的工具而存在。历史进步具有了自动的机制和动力,无须依靠主体的选择和创造,历史走着它既定的发展轨迹,不会发生任何偏差和疏离。这样一种预成论的历史进步观念,将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客观”与“主观”、“可能”与“现实”完全拆分,其初衷虽然在于赋予人类以光明的前途,但实际上,却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取消,对人的存在价值的泯灭。作为人类活生生的现实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和实际成果,进步既不是社会历史的自动发生,也不是客观天意的神秘体现,进步只能是人类的进步。
(二)进步是向前、向上的运动
进步概念并不是指一种任意的、毫无定向的趋势和过程,而是作为一个具有比较意味的相对概念,说明人类历史运动的向前、向上的性质。作为表征人类历史发展总过程、总趋势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进步既不同于历史的循环往复、停滞不前,也完全有别于历史的后退重返、复古回归,而是强调历史发展的亦步亦趋、总体向前的性质。这种前进和上升虽然会遇到障碍和阻滞,也会出现反复和倒退,但在总的趋向上,却是光明的和有希望的。
(三)进步包含着曲折和反复
在近代西方理性主义思想家那里,进步被理解为一种“直线式”的、乐观向前的进程,如同一条直线的延展、伸开一样,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和节奏,历史会自动地实现其一个个的既定目标,不断满足人们关于幸福自由的渴望。但毫无波折曲缓、不需偿付代价的历史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与‘进步’的奢望相反,经常可以发现退步和循环的情况。”[1] 不仅文明的诞生过程,源自于私有制的产生和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出现,而且,文明的每一次跃迁和提升,也都是在新旧势力的不断斗争中,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较量中不断向前推进的。一部人类的进步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人类代价付出的历史。人类的历史进步进程,并非总是显现为秩序与和谐的景观,同时,也包含着无数的凄凉惨景、悲哀画面。
(四)进步是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任何进步评价的作出都是由历史主体来完成的。人们总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益、情感、意愿,并结合对自身所处环境、所处条件的认识,多向度地、综合地确定自身的行动目标,以及事物演变的“应然”方向。与客观历史进程的“实然”状态相比,“进步”一词虽然包含了客观描述、量化分析的内容,但主要地,还是体现着价值判断和理想目标的色彩,人们一般在“走向某种目标”和“令人满意的变化过程和状态”的意义上使用“进步”概念。每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建立,都要求具备一定的生产力基础和物质前提,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之上,但是,历史进步并不表现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或物质丰裕,人们总是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人自身发展完善的角度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演进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评价。进步并不只表现为单纯的量的累积,同时也体现为质的变更,体现为历史发展渐进过程的中断,以及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社会形态的变迁。在事实与价值相综合的意义上,“进步”一词既不同于落后、衰亡等消极称谓,同时也与发展、变化、演进等较为中性的词汇有着程度不等的区别。
(五)进步是一个过程
历史上,无数的思想家和人文学者都曾试图对人类的历史发展进行一劳永逸的说明,试图将人的某一方面的需要和愿望、特质或功能永恒化,以给出关于人类进步前景的终极答案。在这些思想家的眼中,作为人类历史进步终极的理想社会,或者是人的理性的普遍实现,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科学共同体对人民实施统一的、合理的控制,进行技术统治;或者被设想为人性的完美实现,生活中不再有丑恶的、负面的现象发生,人类从此过上无虑无忧的生活。但“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2] 随着人类实践进程的不断继续,不仅人的需求、愿望、观念、行为方式,而且包括人所赖以生存的现实条件、自然环境等等方面,都会发生真实而客观的改变。没有什么会保持其一成不变的特征,行动的目标也只有在我们朝它趋近时才能确立。这种目标内蕴于历史的现实进程之中,其恰当、合理与否也只能通过现实的历史实践来证实。
以这样一种总体性、辩证性的谨慎进步观念为依托,人类就不仅获得了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而且还能够不断提醒自身及时总结进步过程中的失误和教训,及时规避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人类历史不断趋向进步的过程,同时就是人类不断获得解放、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注 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6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