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之于课堂,如鱼之于活水。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音频、视频和文字图片等信息大容量、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地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能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只有通过扬长避短,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高效性
在不少学生眼中语文课一直是一块鸡肋,语文教师对这种状态似乎也无能为力,长此以往,恐怕语文教学将更加难以进行,语文教师也将被宣告“下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的先哲已指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而今天,如何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如何在“山穷水尽”的教学窘境中寻求“柳暗花明”?我认为,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失为一良策。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有声有色、形象生动,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益。
2.多媒体系统可储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生动形象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极具感染力,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智力发展;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减轻学生的负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多媒体计算机能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正是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4.使课堂容量增大,节约更多的时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直接对话,无论是教师自身具备的信息量,还是课堂教具的繁琐使用,都限制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节语文课下来,时间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于胸。
二、多媒体的高效性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和任何工具一样,多媒体教学也必然存在局限性。那么我们该怎样扬长避短,借助多媒体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呢?
1.课件制作应本着科学、实用、有效的原则。
首先,课件的设计要注意整体性,即整个课件要保留“重要的板书”,无论课件进程如何,都应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有“板书”可记,只有这样,课件才能起到既代替传统意义的黑板,又增加大量的教学信息的作用。切忌一堂课之后没有任何板书内容。其次,课件设计中要尽量少用“音效”、“动作”设计,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必要的动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但太多的动画只能使学生产生过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遐想,从而忽略与课堂相关的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再次,重点内容的“强调”与“闪烁”。使用多媒体课件后,课堂教学的容量会大大增加,概念的呈现、过程的演示、例题的讲解将会变得得心应手,但千万别忘记对重要知识点、关键的词语要用特殊的字体、特别的颜色或制作成特效加以强化。最后,课件中的内容宜“精”不宜“滥”。课件中选取的信息量要适度,否则就会使学生囫囵吞枣,甚至“晕课”,一堂课下来“头都大了”。如选图片,能一两张图片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更多的图片,否则会令人眼花缭乱,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淡化对教学重点的掌握。不用配乐的地方就不要用,让学生静心地理解内容,否则容易使学生沉醉于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就会出现“课堂上是热闹的,课后却什么也没留下”的情况,应警惕那种不顾教学效果的“空洞热闹”的课堂。
2.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现状,收集相关素材,制作具体可行的课件。
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必须吃透教材,吃透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掌握教材特点。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收集相关素材,为制作多媒体做好准备工作。现有一些课件,如市场上出售的、网络上下载的,不少教师觉得不好用,原因很简单: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对计算机软件很熟悉,但他们并不熟悉教材,不熟悉学生;其他教师制作的考虑了教材的因素,但由于水平的限制,制作又不精美;有一些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制作的精美课件又不适应自己学生的情况,而一个好的课件必须将教材、学生等因素综合考虑进去,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较熟悉地掌握五六种应用软件,如超级解霸、Photoshop、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
总之,多媒体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大放异彩;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特性,真正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性,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达到最佳整合。
参考文献:
[1]郑志平.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新语文资源网,2005.
[2]赵应山.多媒体技术用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信息教研周刊,2010,11.
[3]严国忠.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龙源期刊,2009,8.
[4]罗忠宝.浅谈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龙源期刊,2009,8.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高效性
在不少学生眼中语文课一直是一块鸡肋,语文教师对这种状态似乎也无能为力,长此以往,恐怕语文教学将更加难以进行,语文教师也将被宣告“下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的先哲已指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而今天,如何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如何在“山穷水尽”的教学窘境中寻求“柳暗花明”?我认为,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失为一良策。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有声有色、形象生动,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益。
2.多媒体系统可储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生动形象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极具感染力,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智力发展;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减轻学生的负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多媒体计算机能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正是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4.使课堂容量增大,节约更多的时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直接对话,无论是教师自身具备的信息量,还是课堂教具的繁琐使用,都限制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节语文课下来,时间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于胸。
二、多媒体的高效性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和任何工具一样,多媒体教学也必然存在局限性。那么我们该怎样扬长避短,借助多媒体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呢?
1.课件制作应本着科学、实用、有效的原则。
首先,课件的设计要注意整体性,即整个课件要保留“重要的板书”,无论课件进程如何,都应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有“板书”可记,只有这样,课件才能起到既代替传统意义的黑板,又增加大量的教学信息的作用。切忌一堂课之后没有任何板书内容。其次,课件设计中要尽量少用“音效”、“动作”设计,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必要的动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但太多的动画只能使学生产生过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遐想,从而忽略与课堂相关的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再次,重点内容的“强调”与“闪烁”。使用多媒体课件后,课堂教学的容量会大大增加,概念的呈现、过程的演示、例题的讲解将会变得得心应手,但千万别忘记对重要知识点、关键的词语要用特殊的字体、特别的颜色或制作成特效加以强化。最后,课件中的内容宜“精”不宜“滥”。课件中选取的信息量要适度,否则就会使学生囫囵吞枣,甚至“晕课”,一堂课下来“头都大了”。如选图片,能一两张图片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更多的图片,否则会令人眼花缭乱,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淡化对教学重点的掌握。不用配乐的地方就不要用,让学生静心地理解内容,否则容易使学生沉醉于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就会出现“课堂上是热闹的,课后却什么也没留下”的情况,应警惕那种不顾教学效果的“空洞热闹”的课堂。
2.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现状,收集相关素材,制作具体可行的课件。
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必须吃透教材,吃透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掌握教材特点。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收集相关素材,为制作多媒体做好准备工作。现有一些课件,如市场上出售的、网络上下载的,不少教师觉得不好用,原因很简单: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对计算机软件很熟悉,但他们并不熟悉教材,不熟悉学生;其他教师制作的考虑了教材的因素,但由于水平的限制,制作又不精美;有一些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制作的精美课件又不适应自己学生的情况,而一个好的课件必须将教材、学生等因素综合考虑进去,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较熟悉地掌握五六种应用软件,如超级解霸、Photoshop、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
总之,多媒体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大放异彩;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特性,真正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性,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达到最佳整合。
参考文献:
[1]郑志平.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新语文资源网,2005.
[2]赵应山.多媒体技术用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信息教研周刊,2010,11.
[3]严国忠.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龙源期刊,2009,8.
[4]罗忠宝.浅谈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龙源期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