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喊了多少年,我已经记不清了。好像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初期,到如今摸不到石头过河的改革深水区,年年都在喊,似乎教育部门也在认认真真地进行着年年一小改,但怎么改,业外人士并不清楚,改怎样了,“地球人”倒是全知道,因为,我们看到了被推向市场后,教育因失去方向感、价值感、道德感和责任感而呈现出的追名逐利的局面。
教育是什么?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改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总不能因为行走太久了而忘了出发时的梦想吧。过往教育改革进程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已经让中国社会深受“内伤”,比如公平、诚信、价值观问题,比如创新活力不足、学术腐败问题,等等,其根源无一不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教育的缺失或偏差,重分数轻能力的应试教育有关。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方向性改革愿景,总算让国人松了口气,也许,中国教育的积重终于可返了: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解决一考定终身,建立教室轮岗制度……一张对中国教育未来的顶层设计蓝图让我们充满期待。
但是,要将一张蓝图变为现实,并非易事,已经有教育界人士在谈难处了。仅“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这一项,真要做起来,都是需要伤筋动骨動体制的。
教育改革其实说到底,是要实现三点:教育公平、教育归本、教育松绑。
教育公平既包含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又包括择校升学中竞争平台的公平,这是基础。但目前看来,要做到绝对的教育公平在我国还是很难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直接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好在三中全会《决定》植入了这种公平理念,并将化为实践来步步推进,以逐步缩小教育资源在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差异。
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归本就是要让教育“回家”,让教育找回师道尊严,摒弃围着金钱团团转的伪教育。现如今,多少教师还恪守着天职,勤勉教书,力行育人?中小学教师忙着校外辅导补课赚钱,大学教师忙着评职称拿课题开讲座捞钱。所以,要找回教育的尊严,首先要让教师活得有尊严,不为钱折腰。上海的许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光课外补课,一年都不下上万元,有的甚至五六万元。我想说,教育的投入更多的应该来自政府和相关非政府组织,而绝不该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不去金钱化,教育是难以归正归本的,更难以消除腐败。
传统的高考模式在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同时,已凸显诸多弊端,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教育松绑就是要通过改革,让中国的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捆绑,激发创造力,而不因一次高考成败决定命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毕业之际都选择出国留学,一大原因就是抵触高考带来的竞争压力,条条道路通罗马,何必挤在一座独木桥上呢?
周末在家看电视,有个节目是谈“中国人再过多少年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有嘉宾以经济发展规律推测15到20年后。我赞成这个说法,但前提是,我们的教育改革获得成功,我们的人才不“背井离乡”,我们的社会崇尚科学、真理。
教育是什么?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改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总不能因为行走太久了而忘了出发时的梦想吧。过往教育改革进程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已经让中国社会深受“内伤”,比如公平、诚信、价值观问题,比如创新活力不足、学术腐败问题,等等,其根源无一不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教育的缺失或偏差,重分数轻能力的应试教育有关。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方向性改革愿景,总算让国人松了口气,也许,中国教育的积重终于可返了: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解决一考定终身,建立教室轮岗制度……一张对中国教育未来的顶层设计蓝图让我们充满期待。
但是,要将一张蓝图变为现实,并非易事,已经有教育界人士在谈难处了。仅“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这一项,真要做起来,都是需要伤筋动骨動体制的。
教育改革其实说到底,是要实现三点:教育公平、教育归本、教育松绑。
教育公平既包含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又包括择校升学中竞争平台的公平,这是基础。但目前看来,要做到绝对的教育公平在我国还是很难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直接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好在三中全会《决定》植入了这种公平理念,并将化为实践来步步推进,以逐步缩小教育资源在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差异。
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归本就是要让教育“回家”,让教育找回师道尊严,摒弃围着金钱团团转的伪教育。现如今,多少教师还恪守着天职,勤勉教书,力行育人?中小学教师忙着校外辅导补课赚钱,大学教师忙着评职称拿课题开讲座捞钱。所以,要找回教育的尊严,首先要让教师活得有尊严,不为钱折腰。上海的许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光课外补课,一年都不下上万元,有的甚至五六万元。我想说,教育的投入更多的应该来自政府和相关非政府组织,而绝不该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不去金钱化,教育是难以归正归本的,更难以消除腐败。
传统的高考模式在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同时,已凸显诸多弊端,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教育松绑就是要通过改革,让中国的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捆绑,激发创造力,而不因一次高考成败决定命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毕业之际都选择出国留学,一大原因就是抵触高考带来的竞争压力,条条道路通罗马,何必挤在一座独木桥上呢?
周末在家看电视,有个节目是谈“中国人再过多少年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有嘉宾以经济发展规律推测15到20年后。我赞成这个说法,但前提是,我们的教育改革获得成功,我们的人才不“背井离乡”,我们的社会崇尚科学、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