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能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它很早就被人们利用,用风车来抽水、磨面等,它对于解决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能;模型;实验
组员:庄昊霖、李一丁、孙义智、荣健睿、张晓非、张兆越、李睿、王雅慧、刘亦奇、初雨薇。
研究时间:2015年7月~8月
研究题目:风与电的罗曼史——简易风力发电机的制作。
研究目標:制作出简易风力发电机并探究原理。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如今风电已成为我国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3%,2020年底将达到6%。中国已经成为引领全球风电市场的重要力量[1]。本次试验制作目的是通过团队协作,设计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实验仪,让团队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将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中。同时在制作和测试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很好的基础。
一、第一次试验
1、试验材料准备。电动马达、齿轮、铁棍、塑料扇叶、电线、电池、灯泡、电流表。
2、试验制作。(1)制作风扇:先将铁棍当作传动轴固定好,再在轴两端一边连接扇叶,一边连接大齿轮,再将马达固定在轴后面,连接小齿轮,连上电池,就做成了风扇。
2.制作发电机:先将马达固定,再将扇叶与马达连接,再在马达上连接灯泡和电流表形成闭合电路。
3.进行试验:给风扇通电,用風扇吹发电机,观察灯泡和电流表。
4.试验现象:灯泡不亮,电流表有微弱偏转。
2、反思和改进方向。在第一次试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已经产生了电流。但是由于从玩具车上拆下来的电动马达功率过小,产生电流比较小,不足以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作进一步改进。计划改进方式是:一方面通过网购采购小型发电机、在修车铺里找到自行车辐条,另一方面画出较为细致的设计图指导试验。
二、第二次试验
1、试验材料准备。试验材料:木板、木条、薄塑料片、导线、乳胶、小螺钉、易拉罐、笔管、小型发电机(带有永磁体,6w12v)、辐条、辐条帽、发光二极管(小灯泡)、齿轮。
试验工具:尺子、剪刀、钢丝钳、锤子、锥子、(工具箱)、自行车。
2、设计构思。设计图如下:(单位:mm)
(1)整体结构:
(2)基座木板:
(3)叶轮(风轮):
3、试验制作。
(1)按照设计图4,在木板上画出零件装配的位置。
(2)制作叶轮。在薄塑料片上贴上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将圆周等分成24份,沿等分线向里剪70 mm长缝获得24份叶片,并均朝一个方向扭斜,做成叶轮。在金属叶轮中心处钻直径稍大于自行车辐条直径的圆孔,如设计图5所示。
(3)制作大传动轮,安装小传动轮。用剪刀剪下两只易拉罐筒底,将两个筒底对好用胶粘接处理后便制成轮子,在轮子圆心和距圆心10 mm处分别钻直径稍大于幅条直径的两个圆孔,便完成大传动轮的制作。取两个小齿轮,适当扩充轴心圆孔大小后,将两个齿轮依次套在电机转轴上,便完成了小传动轮的安装。
(4)在底座上固定支架。根据已经画好的装配图,用两个小螺钉将木条垂直固定在底座上。
(5)安装叶轮和大传动轮。取一根自行车幅条,用钢丝钳将不带螺丝扣部分截去后得到约120 mm长的一段,并用钳子把幅条不带螺丝扣一端折成“u”形作为传动轴。把传动轴直的一端穿过大传动轮中心圆孔,将“u”形端安装在大传动轮上并用胶粘接固定好。在支架上离底板表面约120 mm高度处水平方向钻孔径大小稍大于幅条直径的圆孔,将长约100mm的硬塑料管插入支架圆孔中并将其牢牢固定在支架上。在传动轴上套入垫片,然后将其插入塑料管中。接着再安装一个垫片,并用两个幅条帽把叶轮牢牢夹紧固定在传动轴的前端。为防止叶轮发生松动,用乳胶进行粘接处理。
(6)固定电动机,安装小灯泡。用乳胶将电动机固定在木板上。调整大小传动轮位置使两个轮平行且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橡皮筋套在两轮凹槽内。取硬质透明塑料笔管,笔管一端固定在底板指定位置上,另一端安装小灯泡并连接导线,导线穿过笔管从下端开口出来和电动机电刷引出线相连接[2]。
(7)进行试验。方法一,用手转动叶轮,带动传动轮使风力发电机工作,试验结果:小灯泡就被点亮啦。方法二,给风扇通电,用风扇吹发电机,试验结果:灯泡点亮和电流表偏转。方法三,为了更好地模拟自然风力发电,把试验装置放到户外自然风(风口)吹,试验结果:灯泡点亮和电流表偏转。方法四,为了更好地模拟自然风力发电,将试验装置绑在自行车上,骑行自行车产生的风让装置发电,试验结果:灯泡点亮和电流表偏转。
(8)试验结果:第二次制作的简易风力发电机装置经四种方法试验,试验结果均为灯泡点亮和电流表偏转。
(9)制作过程小记录:
三、总结与体会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团队10位同学团结协作,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历经2次试验过程,最终亲手制作出一个简易风力发电机并探究了其原理。
在第一次的试验中,因为从玩具车上拆下来的电动马达功率过小,产生电流比较小,灯泡没有亮,试验不成功。我们没有气馁,经过分析总结进行了改进,并重新设计了叶轮,在第二次试验中终于达到了预定研究目标。
1、探究原理。通过本次风力发电机實验仪的制作,结合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初步探究出风力发电的原理,并得出一些结论:
2、简单原理:叶轮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经由传动装置带动转子,转子转动切割磁场,最后产生电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4、提升能量转换效率要素分析:一是风能转换机械能中叶轮是个关键部件,叶轮设计的形状、大小以及所采用材料性能对风能转换为机械能至关重要;第二机械能的损失要靠传动轴的润滑和精密制作来减少;第三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的效率是关键。关于如何提升风力发电能量转换效率,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制造、电磁学和材料学等等学科[3],将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学习和不断提升。
四、学习感悟
这次活动是一个将课本中的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在亲身的体验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做一件事很有可能会经历失败,这是通往成功的一个过程,关键在于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享受过程,同时让结果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陈雪峰,李继猛,程航,李兵,何正嘉. 風力发电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2011,(09):45-52.
[2] 杨东,刘晶茹,杨建新,丁宁.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风力发电机碳足迹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5,(03):927-934.
[3] 程明,张运乾,张建忠. 风力发电机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03):2-9.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能;模型;实验
组员:庄昊霖、李一丁、孙义智、荣健睿、张晓非、张兆越、李睿、王雅慧、刘亦奇、初雨薇。
研究时间:2015年7月~8月
研究题目:风与电的罗曼史——简易风力发电机的制作。
研究目標:制作出简易风力发电机并探究原理。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如今风电已成为我国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3%,2020年底将达到6%。中国已经成为引领全球风电市场的重要力量[1]。本次试验制作目的是通过团队协作,设计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实验仪,让团队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将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中。同时在制作和测试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很好的基础。
一、第一次试验
1、试验材料准备。电动马达、齿轮、铁棍、塑料扇叶、电线、电池、灯泡、电流表。
2、试验制作。(1)制作风扇:先将铁棍当作传动轴固定好,再在轴两端一边连接扇叶,一边连接大齿轮,再将马达固定在轴后面,连接小齿轮,连上电池,就做成了风扇。
2.制作发电机:先将马达固定,再将扇叶与马达连接,再在马达上连接灯泡和电流表形成闭合电路。
3.进行试验:给风扇通电,用風扇吹发电机,观察灯泡和电流表。
4.试验现象:灯泡不亮,电流表有微弱偏转。

2、反思和改进方向。在第一次试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已经产生了电流。但是由于从玩具车上拆下来的电动马达功率过小,产生电流比较小,不足以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作进一步改进。计划改进方式是:一方面通过网购采购小型发电机、在修车铺里找到自行车辐条,另一方面画出较为细致的设计图指导试验。
二、第二次试验
1、试验材料准备。试验材料:木板、木条、薄塑料片、导线、乳胶、小螺钉、易拉罐、笔管、小型发电机(带有永磁体,6w12v)、辐条、辐条帽、发光二极管(小灯泡)、齿轮。
试验工具:尺子、剪刀、钢丝钳、锤子、锥子、(工具箱)、自行车。
2、设计构思。设计图如下:(单位:mm)
(1)整体结构:

(2)基座木板:

(3)叶轮(风轮):

3、试验制作。
(1)按照设计图4,在木板上画出零件装配的位置。
(2)制作叶轮。在薄塑料片上贴上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将圆周等分成24份,沿等分线向里剪70 mm长缝获得24份叶片,并均朝一个方向扭斜,做成叶轮。在金属叶轮中心处钻直径稍大于自行车辐条直径的圆孔,如设计图5所示。
(3)制作大传动轮,安装小传动轮。用剪刀剪下两只易拉罐筒底,将两个筒底对好用胶粘接处理后便制成轮子,在轮子圆心和距圆心10 mm处分别钻直径稍大于幅条直径的两个圆孔,便完成大传动轮的制作。取两个小齿轮,适当扩充轴心圆孔大小后,将两个齿轮依次套在电机转轴上,便完成了小传动轮的安装。
(4)在底座上固定支架。根据已经画好的装配图,用两个小螺钉将木条垂直固定在底座上。
(5)安装叶轮和大传动轮。取一根自行车幅条,用钢丝钳将不带螺丝扣部分截去后得到约120 mm长的一段,并用钳子把幅条不带螺丝扣一端折成“u”形作为传动轴。把传动轴直的一端穿过大传动轮中心圆孔,将“u”形端安装在大传动轮上并用胶粘接固定好。在支架上离底板表面约120 mm高度处水平方向钻孔径大小稍大于幅条直径的圆孔,将长约100mm的硬塑料管插入支架圆孔中并将其牢牢固定在支架上。在传动轴上套入垫片,然后将其插入塑料管中。接着再安装一个垫片,并用两个幅条帽把叶轮牢牢夹紧固定在传动轴的前端。为防止叶轮发生松动,用乳胶进行粘接处理。
(6)固定电动机,安装小灯泡。用乳胶将电动机固定在木板上。调整大小传动轮位置使两个轮平行且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橡皮筋套在两轮凹槽内。取硬质透明塑料笔管,笔管一端固定在底板指定位置上,另一端安装小灯泡并连接导线,导线穿过笔管从下端开口出来和电动机电刷引出线相连接[2]。

(7)进行试验。方法一,用手转动叶轮,带动传动轮使风力发电机工作,试验结果:小灯泡就被点亮啦。方法二,给风扇通电,用风扇吹发电机,试验结果:灯泡点亮和电流表偏转。方法三,为了更好地模拟自然风力发电,把试验装置放到户外自然风(风口)吹,试验结果:灯泡点亮和电流表偏转。方法四,为了更好地模拟自然风力发电,将试验装置绑在自行车上,骑行自行车产生的风让装置发电,试验结果:灯泡点亮和电流表偏转。
(8)试验结果:第二次制作的简易风力发电机装置经四种方法试验,试验结果均为灯泡点亮和电流表偏转。


三、总结与体会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团队10位同学团结协作,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历经2次试验过程,最终亲手制作出一个简易风力发电机并探究了其原理。
在第一次的试验中,因为从玩具车上拆下来的电动马达功率过小,产生电流比较小,灯泡没有亮,试验不成功。我们没有气馁,经过分析总结进行了改进,并重新设计了叶轮,在第二次试验中终于达到了预定研究目标。
1、探究原理。通过本次风力发电机實验仪的制作,结合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初步探究出风力发电的原理,并得出一些结论:
2、简单原理:叶轮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经由传动装置带动转子,转子转动切割磁场,最后产生电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4、提升能量转换效率要素分析:一是风能转换机械能中叶轮是个关键部件,叶轮设计的形状、大小以及所采用材料性能对风能转换为机械能至关重要;第二机械能的损失要靠传动轴的润滑和精密制作来减少;第三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的效率是关键。关于如何提升风力发电能量转换效率,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制造、电磁学和材料学等等学科[3],将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学习和不断提升。
四、学习感悟
这次活动是一个将课本中的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在亲身的体验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做一件事很有可能会经历失败,这是通往成功的一个过程,关键在于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享受过程,同时让结果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陈雪峰,李继猛,程航,李兵,何正嘉. 風力发电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2011,(09):45-52.
[2] 杨东,刘晶茹,杨建新,丁宁.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风力发电机碳足迹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5,(03):927-934.
[3] 程明,张运乾,张建忠. 风力发电机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