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染色体1p36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ander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对两例超声提示多发畸形的胎儿进行检测,并结合文献探讨染色体1p36缺失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方法

对两名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通过培养的羊水细胞对其胎儿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采用SNP array对胎儿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对胎儿的双亲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分析。

结果

胎儿1的G显带核型为46,XY,add(1p36)?,胎儿2的核型为46,XX,add(1p36)?。胎儿1 SNP array检测结果为arr[19]1p36.33p36.32(752 566 - 3 393 462)×1,7q35q36.3(144 480 549 - 159 119 486)×3;胎儿2的检测结果为arr[19]1p36.33p36.23(752 566 - 8 362 754)×1,6p25.3p22.3(204 909 - 20 182 185)×3。胎儿1母亲的G显带核型为46,XX,t(1;7)(p36;q35),胎儿2母亲的核型为46,XX,t(1;6)(p36;p22),两名父亲的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

结论

SNP array具有高分辨和高准确性等优点,适用于1p36缺失综合征的产前诊断,并可为遗传咨询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以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44例全胃切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别,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全胃切除术中早期肠内营养,肠内营养
目的以6种临床常见突变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快速检测β-地中海贫血的新方法。方法收集重庆市大坪医院2015年1至12月正常野生型标本50份和6种临床常见突变型标本42份,PCR扩增外周血β-珠蛋白基因,扩增产物与独立设计的连接检测反应-制式连接探针(LDR-ULP)体系杂交后,荧光定量PCR检测突变类型,琼脂糖电泳验证检测结果,标本梯度稀释法分析LDR-ULP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Kap
目的 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88年1月至2005年月9月收治的21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1例(4.76%),漏诊20例(95.2%),死亡4例(19.04%);发生并发症6例(28.5%),十二指肠瘘和腹腔内脓肿是主要并发症.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术前确诊率低,早期剖腹手术,抗感染及营养疗法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原因,以降低其误诊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21例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历进行复核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明确的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5例,误诊率为71.4%.结论 分析1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误诊原因,主要是多发性骨髓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且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一些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适量的碱性液体对全肝移植术大鼠术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将40只进行全肝移植的受体SD大鼠(以供肝复通后有胆汁排出、关腹时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及术后苏醒为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只,A组术后不予补液,B组术后给予4 ml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混合溶液静脉补液.结果 B组大鼠术后迅速苏醒并很快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排泄,术后24 h存活率也明显优于A组(A组14只存活,存活率为7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