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初探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对地震的成因作了以下解释:由于地球不断地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的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就产生了地震。
  
  动物对地震的反应
  
  1990年,克里米亚的苏达克市发生6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在离震中40千米的地方就发现了蜥蜴的异常活动。据目击者说,当时地上爬满了蜥蜴,它们在山岩和石头上垂直排列,因为这种竖向姿势能帮助它们适应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有关专家认为,地震前地面和气候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种细微的变化更容易使动物的感官受刺激,从而使它们的行为发生异常。当然,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季节变化、疾病、生活环境的改变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有资料显示,鱼在地震前反应非常强烈,强震时,鱼竟会跳出水面,甚至会肚皮朝天而死。在地震前总会有轻微的震动,一般人是感觉不出来的,但是,鱼类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排小孔,这就是侧线,侧线对水振动的感觉十分敏感,能帮助鱼感觉周围的情况。
  地震前,狗的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狂叫或低吟不止、来回蹿跳、叼起小狗离窝、发狂、掘地等不安状态,一般都出现在震前24小时之内,以震前二三小时的行为异常表现率最高,也最明显。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许多动物均有不安的表现,狗尤其明显。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这些现象的真实性持怀疑的态度。毕竟,预测地震,光凭道听途说,或是依据不十分明显的现象是不科学的。我们决心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对问题的探究
  
  探究1 鱼不安时的表现
  首先,我们模拟地震,并观察鱼的不安表现,弄清楚鱼到底不安到什么程度,为今后的不断观察提供现象标准。
  实验:观察鱼在模拟地震中的反应。
  过程:准备鱼缸,里面装一半水。通过摇晃鱼缸模拟地震,鱼浮出水面,鱼缸中的鱼成群地跳跃,蹿出水面,有的鱼头朝下打转。有的突然漂浮、狂游甚至跳出水面,有的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等。
  结论:假如鱼在震前有这样的强烈反应,就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看看是否可能有地震要发生。
  
  探究2 小狗不安时是什么反应
  假设:乱叫、乱跑,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方法:用一个木板模拟地面,把狗放在木板上,用木板的震动模拟地震。
  把我家的小狗“小灵”牵了出来,把它放在事先预备好的木板上(临近它的“小房子”),开始的时候它还不愿意,但是它看我主意已定,也就不再反抗。我开始摇动木板,它的恐惧心理开始起作用了,它开始乱叫,跳下了木板,往它的小房子逃去,钻进了它的房子里还在不停地乱叫。
  结论:小狗在遇到危险时会逃到安全的地方(狗窝)并乱叫。
  
  探究3 地震对井水的影响
  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感官直接觉察到地震的异常,这种异常现象人们称之为地震的宏观现象。地震宏观现象表现的方式极其复杂,异常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现象多达几千种,这些现象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其中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地下水异常主要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更详细一些的表现便是: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大面积短时间出现这类现象是地震即将来临最准确的信号。
  实验:为了观察井水的情况,我们特地做了一个实验。你对这方面的实验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和我们一起进行井水的观察。
  方法:找一口井,每天中午12:30观测。我们对学校的水井连续进行了40天的观测。
  观察项目:水面与地面的距离、水的浑浊程度、水是否冒泡等。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无地震时井水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要想观测到地震时井水的变化情况,仍需进行长期的、大量的观测研究。也许很长很长时间的观测也遇不上地震发生,我们也得不到所需的数据,但我们仍然会长期坚持的。
  
  结论与启示
  
  没有提前的心理准备,地震来袭时人们会措手不及,所以,我们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地震知识与常识,才能在地震来临之前躲避灾难,避免伤亡。从现在起,我们要时刻细心观察,随时留意动物的反应及井水的情况,如果动物突然有强烈的不安反应或井水异常,我们就要非常小心了,也许,地震真的就要来了。
  朋友们,你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吗?不妨和我们一起,每天观察动物的表现,观测井水是否异常,大家经常交流信息,为防震减灾积累第一手资料,你说好吗?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