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在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强调重视学生情感和个性化的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观;学生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16-02
  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它的主要理论思想起源于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与卡尔·罗杰斯(1902—1987)等人的心理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也就是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强调重视学生情感和个性化的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教学观点和主张,尤其是因发展了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不仅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发出了强力的挑战,也给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考。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主张学校和教师首先应把学生看做真正意义上的人,相信他们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强调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主张学校应该“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实践家,以及这样一种人:在现时所学到的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因此,教育与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变化,为学生的人格充分发张创造条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仅将他们视为教育的对象,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做是教育过程中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
  (二)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
  罗杰斯将学习分为两类,分别是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他认为无意义学习只是心智的学习,它不涉及人的情感和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而有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它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三)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平等对话交流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强调师生交流过程中良好的心理交互气氛的作用,要求教师做到:真诚、认可、移情。
  真诚一致有利于师生间的互相信任。只要教师和学生做到坦诚相待,在彼此的沟通交往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情感,体会对方的所思所想,就能提高交往中的理解度与信任度。
  教师的认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罗杰斯认为:儿童出生以后就有一种要求别人积极关注的基本需要,正是这一需要成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主要力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成长,认可每个学生都是作为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和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宽容学生的不足,维护学生的尊严与爱好。
  移情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有益桥梁。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我们更应该重视移情的重大作用。只有教师真正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角度着想,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和现实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而学生同样站在教师的角度体会教师的言行的用心良苦,才能在师生间构建一种长效的和谐、理解、信任的关系,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愿景。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促生学生本位的课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教育教学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出发,既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活动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育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对待,无论从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到学习效果的评价都应以学生为中心。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导课堂向活动探究型转变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和产生好奇心,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领域,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发展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身学习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经验,掌握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的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权威,师生关系单一,教师角色也单一。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首先,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意义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唤醒、激活起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教师要引在关键处、引在抽象概括处、引在知识的联系处、引在加深理解处。教师要进行教学管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教师的组织者角色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即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与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既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
其他文献
论文以某口径智能枪弹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智能枪弹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尾翼稳定方式的智能枪弹总体方案,选定智能枪弹的气动外形并利用Fluen
以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为例,系统讨论匹配渐近展开法、多尺度方法及合成展开法在奇摄动边值问题中的应用,并将用这三种方法求得的结果作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推动农村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而校本培训已经成为乡村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国校本培训起步较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校本培训才真正被关注起来。因此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是增进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葫芦岛市为例,对葫芦岛市15所农村小学的2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
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两会”提出了建设“三型两网”的决定,使得能源互联网企业更具竞争力,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在公司的层面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将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实下来,让央企发挥出模范带头前进的作用,积极的应对国内外复杂的局势,信心坚定的迎接更大的挑战。因为电力物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行业的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对A公司的传统营销管理体系产生很大冲击,这对于A公司而言,即使机遇又是挑战,A公司
目前,信息社会正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各方面正在不断提高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和自主处理问题能力是社会所需人才必备的能力,只会机械重复课本知识的人已经丧失了社会市场,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近十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注度持续提高,并相继出台多个政策予以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多个政策中都有被提及,在教学中,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重要任务。2015年政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疾病。在中国所有种类的传染病中,肺结核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据前列。虽然有模型能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但是其考虑的因素有限,预测精度相对较差。随着机器学习领域中深度学习不断发展,其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因此,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来预测肺结核传染病是一个可以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方向。本文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对四川省各地市州肺结核传染病的发病强度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相控阵系统具有灵活快速的波束成形和波束扫描的特点,是当前射频毫米波雷达和无线通讯领域中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解决方案。同时,伴随着工艺的发展和成熟以及技术的更新进步,硅基射频电路凭借其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度集成的优点,在微波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片上硅基相控阵收发系统成了如今学术界以及工业领域研究的一大热门。幅相控制电路作为相控阵系统中重要的控制模块,本文将对其进行深透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