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与“平民文学”的意义重构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0711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新文化人对历史上的“平民文学”大加赞美,是为了彻底颠覆旧的文学传统,并为现代白话文的合法性寻求历史根据;而对当下的“平民文学”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又是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在新文化人看来,这同样为建设新文学、新文化所必须。胡适等人不过是将历史上的平民文学、白话文学作为打倒贵族文学、文言文学的革命力量、革命工具来看待,一旦文言文的统治地位被颠覆,面对原生态的当下平民文学,新文化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全盘接受。对于平民文学,胡适等人最终采取了与传统文人类似的态度:在鼓吹、倡导它的同时,雅化的进程也开始了。由
其他文献
藏族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戏曲剧种,诞生于藏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养料,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戏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中国古代艺术精神即华夏艺术精神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系统。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它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体现过程中呈现出的主体本身的两重性,值得我们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川省局势复杂,成都贫穷问题十分突出,民间慈善事业较为活跃,贫穷问题主要靠民间慈善团体做有限的解决,即使数量不多的官立善堂也纷纷拨归绅办。传统性是成都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