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环”在静脉输液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529100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
  通讯作者:谢海莲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患者头皮针塑料管的固定方法,提高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与舒适。方法 将24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与观察组(120例),观察组输液穿刺完毕采用“压力环”固定方法固定头皮针塑料管;对照组输液穿刺完毕常规固定头皮针塑料管。观察输液过程中头皮针滑脱、固定松脱、头皮针塑料管反折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头皮针滑脱率、固定松脱率、头皮针塑料管反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环”固定法可减少输液时头皮针滑脱、固定松脱及头皮针塑料管反折, 减少重新固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固定效果良好。
  【关键词】 静脉输液; 压力环; 固定方法; 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3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1]。由于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整个过程会受很多因素影响[2]。如何达到技术操作的优质高效,更好地完成护理及治疗任务,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时间较长,经常会发生因患者不注意或随意活动(尤其儿童或意识模糊患者)、输液固定不牢或无效固定等导致针头滑脱、穿破血管壁,从而发生药液外渗现象[3],头皮针塑料管端反折导致回血堵塞针头,延误治疗用药,护士必须重新穿刺才能解决问题,这样重复劳动不仅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舒适度,甚至影响治疗。笔者在临床护理的输液操作实践过程中,给患者使用“压力环”改良式固定头皮针塑料管方法,并通过与常规胶布固定法进行了比较,改良式固定头皮针塑料管方法优于常规固定头皮针塑料管法。2010年7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科对240例静脉输液患者,应用“压力环”固定方法固定头皮针塑料管,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科需静脉输液治疗患者240例,其中男130例,女110例,年龄10~60岁。纳入标准: 神志清楚,能用语言交流。采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统一使用6号头皮针(长度为2.3 cm,斜面0.2 cm)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持续静脉输液量>250 ml;静脉穿刺部位采用手背及手腕以上10 cm内区域的静脉;患者均有输液外渗或针头滑脱史。将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年龄、性别、血管条件、输液量及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后胶布固定针翼,将头皮针塑料管弯曲成“压力环”固定于皮肤,再使用胶布固定连接输液管端(见图1);(2)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后输液胶布固定针翼,再用胶布固定头皮针塑料管端(见图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输液过程中头皮针滑脱(输液外渗、针头滑出血管外),固定松脱(固定装置移位、胶布松脱),头皮针管反折(头皮针管反折补液不滴、针头堵塞)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评价指标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为普遍的护理操作之一[4],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老年、儿童、意识模糊患者,由于患者的无意识活动、出汗较多及固定不当,极易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及固定胶布松脱,甚至因为牵拉针管反折导致针头回血堵塞,延误治疗时机,也常常需要护士重新穿刺才能解决问题,这样重复劳动不仅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造成患者承受再次穿刺的痛苦,甚至影响输液治疗效果。“压力环”固定头皮塑料针管的固定方法,符合力学原理,可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笔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针头滑脱率、松脱率、头皮针管反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采用“压力环”改良式新固定方法可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针头滑脱,避免再穿刺的痛苦及增加护理工作量。静脉输液固定方法在于解决现有固定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便捷、成本低廉、患者舒适、固定效果好、操作简便又安全的固定方法,既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使患者安全又乐于接受,而且能减少护士不必要的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钟嘉英,周少辉.静脉输液固定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8):20.
  [2] 李宝军,关小宏.流量调节器在老年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11):986.
  [3] 刘洋,吴福美.自制输液固定托手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5):400.
  [4] 王玉雪.静脉直刺穿刺法的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1,17(11):169.
  (收稿日期:2011-11-28)
  (本文编辑:李静)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比较高频探头与低频探头用于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超声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不同频率的探头对阑尾炎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本文结合保护生物学的发展特点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了保护生
以南京市为例,从语言接触、语言变化的角度做一些调查研究,并阐述了进行都市语言生活调查的目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文章定义并研究了一类具有非负系数的单叶函数族.得到了该函数族的系数条件,偏差定理和极值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需求不断增长,人性化护理尤其重要,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3种方法(尿沉渣镜检、尿干化学法及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液中红细胞(隐血)、白细胞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尿干化学法、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尿沉渣镜检对3000例晨尿同时测定尿液中的红细胞(隐血)、白细胞,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种方法检出红细胞(隐血)阳性率分别是:UF-100法为27.73%,尿干化学法为24.20%,镜检法为2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尼莫地平脑心通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针灸联合尼莫地平脑心通治疗,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别评估治疗前后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