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ol Edit Pro软件的声波干涉实验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Cool Edit Pro录音音频编辑软件,可以生成并输出频率精确的正弦式音频信号,推动两个微型扬声器发声形成理想的相干声源,用Cool Edit Pro 软件的录音电平显示功能,检测声波干涉场声波信号的强弱,可以实现对声波干涉的定量测量和研究。
  关键词:Cool Edit Pro录音音频编辑处理软件;声波干涉;相干声源;波程差;干涉图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54-2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机械波干涉”实验只有一些定性演示实验,还没有定量测量实验,主要原因有:一是没有频率可任意设定的正弦式相干波源;二是缺少对干涉场场点波动信号的强弱进行测量显示的仪表。本实验设计利用Cool Edit Pro软件,成功地解决以上两个难题。
  Cool Edit Pro是一款功能强大、效果出色的多轨录音和音频编辑处理软件,该软件有许多功能可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本实验只将该软件的两个功能用于声波干涉实验,一是正弦式信号发生,二是声波电平检测。
  1 实验原理
  1.1 相干声源的产生
  原理如图1所示:
  从网上下载Cool Edit Pro软件,安装到电脑上,打开Cool Edit Pro软件,点击菜单栏“生成”→“音调”,出现图2所示的对话框,在“基础频率”栏任意输入发声频率的数值,在“调味特性”栏输入1,就能生成輸出频率已知的正弦音频信号。将产生正弦音频信号保存为mp3格式的文件,用音乐播放软件播放,从电脑的耳机插孔输出,经音频功率放大器放大,推动扬声器S1、S2发声,S1、S2为同相并联,发声时能形成频率、相位、振幅都相同的相干声源。S1、S2为带有助声腔的φ10无源蜂鸣器,由于发声孔很小,因此S1、S2发声时可视为较理想的“点声源”。音频功率放大器可选用价廉的TDA2030成品功放。
  1.2 干涉声场场点声强的检测
  先用驻极体MIC头制作一微型麦克风,将麦克风接入电脑MIC插孔,打开Cool Edit Pro软件,在波形编辑界面下,点击菜单栏“选项” →“录音电平”,就可以打开用于对(下转第58页)(上接第54页)录音电平监视的电平表,通过电平表的幅度条的长度,直观地看到麦克风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强弱。如图3所示。由于是用微型麦克风接收干涉场的声波,因此对干涉场的探测可以看作是“点探测”。
  2 实验研究
  2.1 描绘声波的“干涉图样”的曲线
  将底座带有磁铁的微型喇叭S1、S2吸附在铁质小白板上,在S1、S2发声的声场内,用底座带有磁铁的微型麦克风P探测接收声波信号,改变麦克风P的位置,用Cool Edit Pro的电平表显示声波信号的强弱,将探测的声波“增强点”“减弱点”记录在白板上,绘制干涉增强线和干涉减弱线,得到“干涉图样”的曲线。装置如图4所示。
  2.2 验证波程差与波动增强、波动减弱的关系
  当波程差Δ=S1P-S2P满足:
  Δ=kλ 干涉加强(声音强)
  Δ=(2k 1)λ/2 干涉减弱(声音弱)
  k为整数,用刻度尺测量S1P、S2P的长度,代入波程差公式,即可对公式进行验证。
  2.3 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用波程差公式,结合对波程差的测量,计算出声波的波长λ;发声频率f为预先设定的已知量,根据波速公式:
  v= fλ
  就可以求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由于本实验采用的是电脑软件辅助实验,结合摄像头,可方便地将实验的过程、现象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实现“可视化”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弛.电脑音频制作教程——Cool Edit Pro应用[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栏目编辑 王柏庐)
其他文献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会注意到它的民族性、单一性和社会依赖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思考它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独立性。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的辩证性在少数民族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超声典型表现和不典型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声像图特点.结果:囊性肾癌超声声像图分为单房囊肿型、多房囊肿型、有壁结节的囊实型
目的:考核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定量测定试剂盒(上转发光法)在临床使用中的价值、质量性能和操作的适用性.方法:用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GP73定量测定试剂盒(上转发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将我院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经胃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的12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进行临床症状及转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