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脉络与前沿演进——基于CNKI论文(2011~2020)的知识图谱分析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Citespace等软件统计分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近十年的高产作者和机构,综述了高影响力文献。发现:1.“三交”研究自2011年始并于2014年起持续升温至年发表量超百篇,积累了一批理论探讨和个案实证成果;2.文献来源学科以“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为主,高影响力文献月均被引量达2.914次,但暂未形成专业化的发文机构合作网和核心作者群;3.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形成了“民族工作”“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相关聚类热点;4.预测“三交”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包括作为两个命运共同体内外融通的路径、
其他文献
作为瑶族的一支,粤北八排瑶的族源、迁徙及形成问题学界尚无定论。文献记载、瑶书文本、神话传说的互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分析理路。盘瓠部族、武陵蛮五溪蛮、汉族等共同构成了八排瑶的族源;八排瑶先民经江淮入湖南,自宋代开始从湖南向岭南迁徙,渐次与粤北莫瑶融合,大体于元末明初形成排瑶格局,至明中叶已具有相当势力。值得注意的是,唐代粤北莫瑶不可简单等同于排瑶;“排”与“冲”二者相互依存,聚居为“排”,散居为“冲”。八排瑶等山地迁徙族群与周边族群的共生共融机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重要内容。
清代汪森编著的《粤西诗载》是一部广西历代诗歌总集,也是一部记载广西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的重要地方文献。以现代视角观照这部历史文献则会发现,《粤西诗载》从创作主体的构成、描写对象以及对国家意识的高度认同等方面均生动地展现出古代广西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认知,这对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源流有着重要意义。
清朝时期人口贩卖问题十分严重,尤以西南边疆为最。西南边疆的人口贩卖问题既具有西南边疆的一些特点,又具有全国的一些共性。经研究发现,清朝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奴婢成为人口贩卖的主要对象,清朝政府通过立法打击使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的非法人口拐卖行为,同时保护官方对奴婢的合法贩卖行为,因此清朝对人口贩卖既“禁”又“纵”,呈现出阶级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清朝西南边疆地区的人口贩卖问题既受到全国范围内人口贩卖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南边疆地区社会发展进程、民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比内地和其他边疆地区更为严重。至于贩卖西南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