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普洱茶的运销之路

来源 :茶·健康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马古道是千百年来由一条条的古山道、古驿道互相联接、延伸、发展形成的,主要路段还用青石块、青石板铺设。道路在历史上主要由马帮承担运输任务,运输的物资以茶叶最为大宗,因此称之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不仅是普洱茶运销之路、普洱茶文化传播之路。同时也是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
  西双版纳是云南茶马古道的起点区域,普洱茶由西双版纳经茶马古道运销海内外。云南茶马古道主干线有两条:
  其中一条是唐代就已开通的一条古道,清代进入繁荣时期,中途分支较多,如从丽江经四川进西藏,从大理经永平博南古道出保山进缅甸,等等。1973年,滇藏公路修通,普洱茶由汽车大量运进西藏。这就是滇藏茶马古道主干线:西双版纳→思茅(普洱)→景东→大理→丽江→中旬(香格里拉)→德钦→西藏芒康→拉萨。
  还有一条是滇南官马大道:西双版纳→思茅(普洱)→墨江→玉溪→昆明→曲靖(或昭通)→出省转运北京。这条茶马古道以运输普洱贡茶为主,全程于清初开通,清末部分中断。官马大道中途也有许多分支,如从元江往东到达石屏(明末以来到西双版纳从事普洱茶生产、经营的多为石屏人),也可再由石屏经蒙自到达越南。20世纪50年代,昆洛公路通车后,滇南官马大道逐渐成为历史遗迹。
  云南茶马古道还有多条支线,这些支线与主干线共同构成普洱茶运输网络。其中,以西双版纳为起点的茶马古道支线主要有:西双版纳→老挝→越南→香港或南洋诸国;西双版纳→江城→越南莱州→香港或南洋诸国;西双版纳→江城→墨江(汇入官马大道);西双版纳→缅甸仰光→东南亚各国;西双版纳→缅甸仰光→印度→锡金→西藏;等等。
  在西双版纳境内,清代初期,茶马古道是从倚邦、曼庄、易武等茶山往西经攸乐,再经勐养、普文到思茅。清代中后期,随着七子饼茶生产的繁荣,易武成为茶马古道运输的中心。清道光25年(公元1845年),普洱府组织西双版纳的茶商及百姓,用大青石铺设了从易武经曼洒、倚邦、勐旺到思茅的茶马古道,全长240公里,宽1.2~1.6米不等,方便了普洱茶的运销。
  民国时期,随着勐海制茶业的崛起,茶马古道的运输逐渐以勐海为中心,有东南西北四条线路,东线由勐海镇往东经景洪至思茅;南线由勐海镇南下经打洛到达缅甸景栋;西线由勐海镇往西经澜沧、孟连出境到缅句;北线由勐海镇经勐阿、勐往至思茅。其中,东线、北线到达思茅、普洱后。或往西北经景东、大理、丽江到西藏,或继续北上至昆明中转,将普洱茶销往西藏或香港等地;西线、南线到达缅甸后再转销香港及东南亚、南亚各国。1921
  年还开通了由勐海经缅、印至西藏的马帮、汽车、火车、轮船联运线路。
其他文献
较之于精美的瓷器,它更加敦厚;较之于温润的玉器,它更加淳朴;较之于贵重的青铜器,它更具文气;较之于华丽的金银器,它更显内敛。  这是您所熟识的紫砂壶,这次专门为您介绍一些紫砂壶鲜为人知的用途。这里的紫砂壶可以煲汤,可以藏酒。如若有情致,你还可以想像敦厚、淳朴、内敛的紫砂壶流出的是鲜美的汤和香醇的酒,那该是多么的别出心裁。一把紫砂壶在手,演绎一种别样的生活享受。  盒萱排骨茶  发现者:且饮且读  
茶叶加工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和产业现代化,有必要在茶叶初加工业和深加工业应用新的科学技术,而先进的微波技术在茶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微波是指在30MHz-300000MHz介于无线电和光波之间的超高电磁波。目前,应用在食品工业中的微波的中心波长是0.328m(频率915MHz)或0.1225m(频率2450MHz)。    一、微波在茶叶杀青中的应用    绿茶、乌龙茶,均需求
俗语说,新茶是茶,旧茶是草。这种说法在不知不觉中透露了人们对于茶的“喜新厌旧”。新茶与陈茶是相比较而言的,所谓新茶是指用当年采摘的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上一年或更早以前采制加工的茶叶即使保存良好,也统称为陈茶。    春茶,新茶中的佳品    当年的茶叶根据采摘炒制的时间又可以细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旬采制的为夏茶,7月以后采制的就算秋茶了。春茶成长期间一般
作为女性了解自己的情绪,无沦是维护身体健康,还是减少生活中痛苦的眼泪,都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