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企事业单位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科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本位,从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上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以培养适应职场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关键词:职场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1-0170-04
随着社会对人才实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越来越不满意。目前,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大学生大都存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如果实践教学环节不加以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因此,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场需求和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职场需求导向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顺应职场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前提
自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长,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等教育从“精英”转向了“大众”,大学生与职场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1]。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应该顺应职场需求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应该围绕这两大职业胜任力,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二)稳固大学生的就业之本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基础
知识是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能力由知识、技能转化而来,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能力的获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教师,应该熟悉把握各种理论模式和公式,熟练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与时俱进地掌握国家、地方、企业的人事政策,并能将以上内容融会贯通,理论化灵活化地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实践应用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提高实践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重点
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是缩短大学生与职场需求差距的有效途径[2]。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需要突出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提高实践能力,实现与企业的对接。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河西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起步比较晚,从目前发展的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环节的设计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教育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为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在这样的背景下,河西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比较薄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很难落到实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该校年轻的课程,其基本理论和框架尚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就更加困难了。目前该校的模拟实验教学、实务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还十分薄弱,致使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也缺乏创新。
(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
近几年来,该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教师们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总结和实践了一些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大多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这一宗旨。现在国内一些大学的管理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运用案例教学法、研讨法、课题研究教学法和模拟实验教学等方法,而该校人力资源管理对这些方法的运用还处于摸索阶段,不注重运用实践教学,致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不强。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我校开设较晚,致使目前的师资队伍还不够成熟。从事该教学的教师尽管自学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大多缺少实践经历,参与科研项目也较少,加上课程负担较重,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有时力不从心。尤其是指导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活动,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3]。对开设时间不长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而言,有些教师并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要想熟练地驾驭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难免存在问题,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四)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难度较大,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创新。目前该校没有完整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对参与实践教学建设的团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对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致使其大胆尝试、寻求突破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目前采用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很难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三、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河西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应该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可缩小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4]。
(一)顺应需求,构建有效的操作流程
1.建设实践性平台。实践性平台的构建需要校内外并重,虽然校外实践性平台的建设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但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上具有突出的优势。
2.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设计大赛。动员大学生收集整理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效衔接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依据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并针对企业岗位的具体任务,教学内容以项目设计为中心,即以XX公司相关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每个能力训练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或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二)努力探索,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互动式教学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
1.加强案例教学。将案例教学作为讲授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讲解各类典型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穿插式案例教学。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穿插一些实际案例,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
(2)启发式案例教学。教师先介绍案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讲授原理的过程中或讲完原理以后抛出案例,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讨论或辩论式案例教学。讲授完理论之后,教师布置相应的案例内容,明确讨论提纲或辩论要点,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应该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并要求学生写出讨论或辩论报告,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得出有关结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是当今国际教育界比较盛行的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对象的一种教学法。教师先把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项职能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事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项目,学生再围绕具体的项目分组完成,最后根据项目完成的情况来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设计如下:
(1)确定项目。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分为六大项目,各项目又可分为几个子项目(如表2所示)。
(2)布置项目。教师先讲解项目的理论知识,然后将提前设计好的项目布置下去,可以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思路;教师要规定完成项目的步骤和时间,并说明评判项目方案的标准。
(3)实施项目。第一,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由组员推选一名组长,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第二,鼓励学生通过适当的方法收集资料;第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学生在这个阶段出现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只扮演咨询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4)评价项目。一方面,各小组陈述自己的方案,并在陈述中回答教师和其他组成员的疑问,在回答疑问时可进行答辩。在答辩中,教师要点评、引导,并与学生沟通改进的方法。另一方面,各小组要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最后提交书面报告,对完成得特别好的小组要给予奖励。最后,有些项目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做出来,在模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整体策划、过程组织、应变及处理细节的能力。
(三)整合资源,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我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实践能力亟待加强的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创造条件,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利用企业资源,分派教师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挂职锻炼,为教师提供在实践中摸索的机会,使教师能够直观地了解现实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及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就地取材,引进企业资源。与当地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联系,成立人力资源经理讲师团,定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事经理到该校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最真实的状况,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可弥补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案例不丰富的缺憾。
3.转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高校职称评审的过程中主要比拼的是论文和项目,教师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写作论文和研究项目上,放松了对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所以,要严格实践教学的刚性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提高课酬,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四)不断创新,完善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
1.营造民主自由的创新环境。调动教学团队中每一位教师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师在改革和深化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充分的支持,打消教师的后顾之忧;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探索,将实践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改革实践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将实践教学和实际操作的考核与理论考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理论考试中加大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在实践能力的考核中,应注重理论的应用和过程考核。对学生参加的企业调研活动、项目申报活动,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完成任务的质量给予相应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陈静.基于就业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改革,2013,(10).
[2] 黄柱坚.对大学生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3,(5).
[3] 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4] 韦凯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困境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4,(1).
[5] 修文荣.基于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方法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28).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graduates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e ability,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as the standard,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teaching reform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workplac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Key words: needs of the workplace;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aching;reform
[责任编辑 仲 琪]
关键词:职场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1-0170-04
随着社会对人才实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越来越不满意。目前,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大学生大都存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如果实践教学环节不加以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因此,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职场需求和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职场需求导向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顺应职场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前提
自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长,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等教育从“精英”转向了“大众”,大学生与职场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1]。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应该顺应职场需求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应该围绕这两大职业胜任力,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二)稳固大学生的就业之本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基础
知识是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能力由知识、技能转化而来,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能力的获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教师,应该熟悉把握各种理论模式和公式,熟练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与时俱进地掌握国家、地方、企业的人事政策,并能将以上内容融会贯通,理论化灵活化地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实践应用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提高实践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重点
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是缩短大学生与职场需求差距的有效途径[2]。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需要突出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提高实践能力,实现与企业的对接。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河西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起步比较晚,从目前发展的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环节的设计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教育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为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在这样的背景下,河西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比较薄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很难落到实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该校年轻的课程,其基本理论和框架尚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就更加困难了。目前该校的模拟实验教学、实务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还十分薄弱,致使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也缺乏创新。
(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
近几年来,该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教师们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总结和实践了一些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大多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这一宗旨。现在国内一些大学的管理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运用案例教学法、研讨法、课题研究教学法和模拟实验教学等方法,而该校人力资源管理对这些方法的运用还处于摸索阶段,不注重运用实践教学,致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不强。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我校开设较晚,致使目前的师资队伍还不够成熟。从事该教学的教师尽管自学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大多缺少实践经历,参与科研项目也较少,加上课程负担较重,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有时力不从心。尤其是指导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活动,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3]。对开设时间不长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而言,有些教师并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要想熟练地驾驭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难免存在问题,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四)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难度较大,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创新。目前该校没有完整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对参与实践教学建设的团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对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致使其大胆尝试、寻求突破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目前采用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很难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三、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河西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应该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可缩小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4]。
(一)顺应需求,构建有效的操作流程
1.建设实践性平台。实践性平台的构建需要校内外并重,虽然校外实践性平台的建设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但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上具有突出的优势。
2.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案例设计大赛。动员大学生收集整理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效衔接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依据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并针对企业岗位的具体任务,教学内容以项目设计为中心,即以XX公司相关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每个能力训练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或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二)努力探索,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互动式教学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
1.加强案例教学。将案例教学作为讲授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讲解各类典型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穿插式案例教学。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穿插一些实际案例,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
(2)启发式案例教学。教师先介绍案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讲授原理的过程中或讲完原理以后抛出案例,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讨论或辩论式案例教学。讲授完理论之后,教师布置相应的案例内容,明确讨论提纲或辩论要点,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应该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并要求学生写出讨论或辩论报告,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得出有关结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是当今国际教育界比较盛行的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对象的一种教学法。教师先把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项职能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事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项目,学生再围绕具体的项目分组完成,最后根据项目完成的情况来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设计如下:
(1)确定项目。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分为六大项目,各项目又可分为几个子项目(如表2所示)。
(2)布置项目。教师先讲解项目的理论知识,然后将提前设计好的项目布置下去,可以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思路;教师要规定完成项目的步骤和时间,并说明评判项目方案的标准。
(3)实施项目。第一,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由组员推选一名组长,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第二,鼓励学生通过适当的方法收集资料;第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学生在这个阶段出现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只扮演咨询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4)评价项目。一方面,各小组陈述自己的方案,并在陈述中回答教师和其他组成员的疑问,在回答疑问时可进行答辩。在答辩中,教师要点评、引导,并与学生沟通改进的方法。另一方面,各小组要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最后提交书面报告,对完成得特别好的小组要给予奖励。最后,有些项目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做出来,在模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整体策划、过程组织、应变及处理细节的能力。
(三)整合资源,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我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实践能力亟待加强的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创造条件,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利用企业资源,分派教师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挂职锻炼,为教师提供在实践中摸索的机会,使教师能够直观地了解现实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及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就地取材,引进企业资源。与当地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联系,成立人力资源经理讲师团,定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事经理到该校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最真实的状况,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可弥补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案例不丰富的缺憾。
3.转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高校职称评审的过程中主要比拼的是论文和项目,教师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写作论文和研究项目上,放松了对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所以,要严格实践教学的刚性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提高课酬,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四)不断创新,完善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
1.营造民主自由的创新环境。调动教学团队中每一位教师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师在改革和深化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充分的支持,打消教师的后顾之忧;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探索,将实践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改革实践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将实践教学和实际操作的考核与理论考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理论考试中加大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在实践能力的考核中,应注重理论的应用和过程考核。对学生参加的企业调研活动、项目申报活动,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完成任务的质量给予相应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陈静.基于就业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改革,2013,(10).
[2] 黄柱坚.对大学生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3,(5).
[3] 李春燕.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4] 韦凯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困境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4,(1).
[5] 修文荣.基于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方法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28).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graduates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e ability,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as the standard,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ways of teaching reform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workplac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Key words: needs of the workplace;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aching;reform
[责任编辑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