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促进作用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落实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非常必要。国家相关机构发布推行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EPC工程总包模式的意见,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管理模式匹配。从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系统化,降低工程成本,实现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阐述EPC工程总包管理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中的优势,分析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EPC模式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EPC模式;装配式建筑;促进作用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受到政府的重视,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为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创新提出要求。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建造是復杂系统工程,推行工程总包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要求。EPC的装配式建筑管理工作复杂,需要工程项目总包单位构建可行的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专业技术手段进行管控,EPC模式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装配式建筑项目EPC管理模式概述
  (一)装配式建筑概念
  装配式建筑是以组装配件为主的建筑形式,将墙柱梁等建筑部件在工厂预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按单项进行量化,装配率达50%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造中受环境气候影响小,工人素质要求较高,是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主体机电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特征,推行EPC模式才能全面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二)EPC总包模式
  EPC模式是国际通用的工程总包方式,建筑工程项目中业主把项目建设意图等告知工程总包方,工程总包方对项目设计策划到竣工交付统一管理,EPC模式中工程总包方根据项目情况对各阶段工程分包,运用EPC模式工程项目中,将工程风险转移给总包方。总包单位必须具有一定协调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EPC模式管理程序包括设计策划阶段、施工及竣工交付阶段等。我国已发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提出装配式建筑建造与EPC工程总包模式系统化管理匹配,工程总包模式下,总包单位对项目全过程负责,在建筑住宅、化工等领域应用较多。装配式建筑应用EPC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组织化,系统化,降低工程建造成本。
  (三)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的优势
  EPC模式是推进装配式建筑系统性管理的重要途径,EPC模式可以整合上下游分工,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解决工程建设切块分割等问题。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EPC模式,投资方完成项目预期目标及交付标准,工程实施跟踪由EPC总包方完成,围绕工程建造整体目标,全面统筹制造与装配环节。工程项目参与方各自管理系统,围绕项目目标管理实现系统管理目标,实现总包方统筹管理下参建方高度融合。EPC总包管理是大系统,子系统管理目标构成总包管理目标。
  二、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各类建筑需求大,50年代开始建筑工业化,设计生产等趋向发展装配式建筑。为提高建筑效率,建筑业兴起大板结构等装配式建筑体系。80年代改革开放后装配式建筑迅速发展,大量预制工厂兴起,由于缺乏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装配式建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目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包括PMC模式,传统项目管理DBB模式等。
  (一)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现状
  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是管理方式存在弊端,建设单位沿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使得建筑设计,装配式施工等各阶段脱节,现行项目管理模式无法适应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需求。当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不完善,组织管理系统欠缺,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等。现阶段大多数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装配式建筑要求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组织管理中不能覆盖装配式建筑项目流程,未能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集成优势。
  (二)装配式建筑项目EPC模式管理问题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造价成本高,建设基础薄弱,相关标准规范缺失,专业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协调控制不到位,相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装配式建筑应用EPC总包模式问题包括新型科技应用水平低,信息化管理不足,相关项目管理经验缺失。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参与方众多,总包单位对项目统筹管理会出现信息遗漏。随着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很多领域使用BIM软件,互联网物流等新技术,目前无法在项目管理中发挥良好作用。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处于起步阶段,项目过程信息、资源等方面整合不力,装配式建筑集成化优势体现受阻。
  三、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EPC模式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EPC总包模式,业主对总包商文件审核,总包商负责项目设计施工。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参与方包括总承包商、咨询单位等,总包商将部分设计施工分包,管理内容包括组织模式,信息管理,质量管理费用控制等。总包商建立BIM信息中心,从项目策划、构件生产等全过程信息及时传递。装配式建筑项目应用EPC模式要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机制,强化技术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总包管理水平。
  (一)提高企业工程总包管理水平
  我国建筑行业在EPC工程总包管理方面缺乏成熟体系制度,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积极解决EPC工程总包项目实施体制问题;加快完善EPC工程总包招投标管理制度,明确EPC工程总包企业责任义务。工程总包企业战略定位应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要构建匹配的组织结构,EPC工程总包管理非普通的设计生产与采购改造简单叠加,应上升到工程总包业务运营。EPC模式注重管理内涵,强调对市场资源掌握,及对分包管理能力集成管理。EPC模式反映市场专业化分工必然趋势,要求模式得到有效实施,调整企业内部资源结构。
  (二) 强化技术管理创新
  采用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充分发挥总包企业集成管理优势。重点加强管理创新,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建立一体化技术体系。ECP工程总包管理创新要与技术体系融合,发挥整体技术体系优势;EPC模式下注重设计先导,坚持标准化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建筑结构各子系统设计方案,完成精细深化设计方案。创新工厂生产系统联动自动化制造技术,不断优化提升一体化技术标准。要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三)加强装配式建筑系统化管控
  装配式建筑组织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要在项目设计中考虑生产施工建设,发挥总包商作用,促进工程项目总包商各环节协调管理;有效应用EPC模式,业主对项目生产构件种类等提出要求,实现对材料采购全面管控。运维管理中推广EPC模式,获取装配式建筑构件资料,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应用,基于BIM技术平台创造建筑实体,与设计施工等环节交互信息。BIM技术应用基于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以设计方案施工进度为主线,将建筑施工现场装配信息数据等环节信息数据综合,将仿真模拟装配信息融合。
  四、结语
  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受到社会的关注,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信息化特点,使用BIM平台发挥各方协同提高作业效率。要利用好EPC工程总包模式,助推建筑产业发展。基于装配式建筑EPC模式的应用优势,装配式建筑发展要立足于实际,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应充分认识EPC模式的正面效应,结合技术、质量等,灵活应用EPC模式。
  参考文献:
  [1]杨传光.关于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探讨[J].居舍,2021(07):179-180.
  [2]王一波,刘东海,何亮,董震.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优化设计[J].建筑施工,2021,43(01):144-147.
  [3]陈越时,雷克,康鹏,赵锐.装配式建筑EPC管理实施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20,49(24):87-90+99.
  [4]熊能超. 基于BIM技术的EPC项目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5]郝志强.论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20(20):208-209.
其他文献
摘 要:私家车数量的激增造成了停车困难,为了解决停车问题,研究了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开展智慧城市共享停车位的发展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共享经济理论与共享停车位的发展困境,提出加大共享停车位发展的宣传发展的措施。持续拓展对共享经济的宣传渠道,为群体传达正确与规范的共享理念,确保群体对于共享停车位具备一定信任度。同时,完善智慧城市共享停车位App建设工作,致力于开发操作便捷化、功能完善化、运行流畅化等App
摘 要:近年来,我国预算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为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现代化水平,2020年财政部逐步在地方和中央单位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决策部署。论文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的背景、内容和要求,针对目前各级预算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机制;完善建议  一、预算管理一体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差旅网上报销平台应运而生,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差旅网上报销+区域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通外部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本文从差旅费用报销业务现状与区块链技术相关性、重塑网上报销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差旅费用报销的运用等方面的阐述,探讨更为有效差旅费用报销模式及区块链在会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差旅;应用  一、引言区块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促进经营政策的实施,在进行现代化房地产企业的建设时,资金的利用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而此时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内控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会计制度的变动下,为了使房地产企业合理对建设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实现内控建设目标;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了解我国目前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内控建设的内部控制时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现代房地产企业在新会计制度
摘 要: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资产,因大多数单位发生资产处置业务较少,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领域比较弱化。在处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能防范的危险发生,会导致资产的使用价值很难发挥到最大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资金的浪费。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必须防范和控制潜在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风险的方法,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
摘 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政治制度的日趋完善,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国有企业改制也在不断进行中,财税问题也日益复杂,其中的税收问题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积极研究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税问题,对我国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改制背景进行了简单阐述,并且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改制中财政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几点相
摘 要:本篇论文在认真分析我国放管服改革目的和改革进程的基础上,从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两个方面来论述道路运输方面的放管服改革工作中所采取的系列工作措施。并从主动地位和法律法规建设,以及系统性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对照分析我国目前道路运输方面的放管服改革工作中所采取的一些工作措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并提出行得通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放管服;道路运输;行政职权  二零一三年,在考虑采用什么方法
摘 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国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的关联,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精准找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在房地产经济中持有的作用,如带动多项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加大生产力度及改善投资水平等,从而掌握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真正关系。  关键词:国民经济增长;房地产经济;投资作用;刺激消费  在社会经济水准逐步改善的当下,多项行业都迎来了自身的发展契机,在多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资源共享时代的带来,信息化技术水平在企业会计管理方面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应用,对于企业发展来讲,不仅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如果企业管理不完善极易造成一定的风险损失。因此,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方法进行探究,本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转企改制的主要内容,并对我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竞争战略、更新组织结构、调整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我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的优化展开路径,旨在为转企改制工作的更好展开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组织机构,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