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探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1989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互联网 教学”模式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模式。英语教师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含义,明确融合的必要性,找寻深度融合的方式。文章对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进行探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92-02
  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提升学生实践、探究、思考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进行探究。
   一、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能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还可以让学生反复学习,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起到强化语感的作用。形象化、情境化的互动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并掌握具体的应用方式。在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英语教学内容,还要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使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两者融合的现状分析
   1.课件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重视教学课件的设计,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也没有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课件设计缺乏合理性。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基本都是套用固定的课件模板,甚至随意下载。这样,不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提升英语水平更无从谈起。
   2.信息技术应用的频率缺乏合理性
   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之中。然而,部分教师因为不能按照实际教学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导致应用效果受到影响。有些教师一直高频率应用信息技术讲解英语知识,忽视需要口述的内容,导致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课件所包含的知识点。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态度,甚至会出现反感情绪,不利于后续的英语学习,信息技术之于英语教学的效果也无法体现出来。
   三、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路径
   1.通过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
   将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教学内容,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去创设情境,并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搜集图像、视频和动画等,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首名为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的歌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景色,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关于季节的相关单词,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接下来再让学生应用“My favorite season is...”“I can...”的句式对喜欢的季节和喜欢的原因进行描述,从而掌握相应的固定句式,并学会运用“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summer/ autumn/winter?”“I can...”进行对话。
   2.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信息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应用语言的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在网络上探讨同一话题,一起收集和分享信息,一起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要比在课堂上直接讨论更加轻松愉快,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及紧张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讨论问题,为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强化提供了机会。例如,网络交流工具就可以应用在句型教学训练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把要教授的句型的应用场合拍摄下来,并通过网络播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与事先拍下的情境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或直接扮演不同的角色去面对各种场景,或通过聊天室和其他人进行聊天。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句型,还能促使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3.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时机
   在合适的时机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不仅能有效贯彻融合过程中的适恰性原则,还能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英语教学具有其独特性,一般会从理解性或有意义的输入开始,再到循序渐进的内化,最后在生活中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在合适的时机引入信息技术。
  例如,在对“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一文进行听力强化时,教师可将具体的听力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一年当中的四季、四季的特点、在特定的季节中可以做什么。这样,学生在听力练习时就可以率先掌握四季的单词以及具体读法,再明确四季的特点,掌握“My favorite season is...”“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summer/autumn/winter?”“I can...”这类语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依照听力内容自己组织一段话,讲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掌握相关语句的基础上,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听力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将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做“Read and write”的练习,并对学生的练习结果進行点评和纠错。学生通过反复听,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跟读。在学生跟读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进行纠错,并把学生的跟读成绩呈现在屏幕上。对于朗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4.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微课
   微课将教学视频作为载体,便于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或PC端进行观看学习,主要包括微课堂、微练习、微设计、微资源等。微课堂是核心,对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或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灵活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实现知识传授、重难点突破、兴趣培养和启发思维等教学目标。每个视频时长基本都在10 min以内,这与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有关。比如,当学生在学习完1~100的数词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归纳比较,并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对读音和词形的变化进行辨别。微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使学生依照自身的学习进度去预习,并在课后及时查漏补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微课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并能促进翻转课堂的实现,从而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总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互联网 教学”模式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模式。英语教师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明确融合的必要性,探寻深度融合的方式。要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淑婷.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研究[J].英语广场,2020(03).
  [2]张习习,张朝霞.网络环境、信息技术下农村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3]赵迎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尝试[J].青海教育,2019(09).
  [4]姚誉华.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以译林新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14).
其他文献
摘 要:“导学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导学式”教学应从以下路径入手:一是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二是以旧引新,引导学生学习迁移;三是合作共建,引导学生认知内化;四是拓展训练,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式;教学路径;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逻辑性强,难度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积极优化教学方法,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构建数学智慧课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从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与反思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智慧。   关键词:初中数学;减负增效;智慧课堂;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诗歌教学进行有效对接,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诗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文章对诗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微课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对接的意义及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诗歌教学;有效对接;教学质量;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
摘 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硬件配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而衔接的关键与核心问题是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并应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统筹安排计算机教学计划。文章从中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入手,探索解决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新途径,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职;高职;衔接;一体化;建设;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 要:虛拟仿真教学是依托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依托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一种教学活动。反馈式虚拟仿真软件联合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四步触诊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规范学生的操作,加强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虚拟仿真;标准化病人;四步触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140
摘 要:翻转课堂运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研究翻转课堂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提高英语教师的应用意识,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英文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彰显英语语言的艺术性,还有助于学生记忆英语单词,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理解枯燥的语法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英文歌曲导入,烘托课堂氛围,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并利用英文歌曲,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课堂;英文歌曲;氛围;体验;合作能力;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重要教学目标。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娱乐活动,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扩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引入竞争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练习;营造课堂氛围,推进学生学习计算;针对性安排讲解,训练学生计算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计算教学;核心素养;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
摘 要:文章基于科学探究素养视角,探讨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教学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提问时机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具体策略,形成“以问领学”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科学探究素养;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9
摘 要:数学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示范功能、强化功能、矫正功能、激励功能。特别是在数学总复习阶段,数学试卷讲评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文章对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对策,以充分发挥试卷讲评作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质量;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