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研究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 探讨和研究为防止颅脑外科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应该采取怎么样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颅脑外科患者,而后随机按照人数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进行的是常规性的护理模式[1],第二组为试验组,在进行正常护理的基础上,还要采取预防性的护理[2],将两者的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 试验组的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为8.3%,远低于对照组的45.8%,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颅脑外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124-02
  颅脑外科疾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而且由于病灶位于脑部,往往会危及生命,而深静脉血栓对于颅脑外科患者来说是极容易形成的,通常是伴随颅脑外科疾病慢慢产生的,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易被患者忽视、治疗难度极大,患者的预后极差。因此,通过研究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对患者具有重大的意义。我院通过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颅脑外科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和增添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科患者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21例,男性27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21例为硬脑膜外伤,14例脑挫裂并硬膜外血肿,10例脑挫裂并脑内出血,3例重型颅脑损伤,48例患者均无其他病史。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均等的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只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颅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了预防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措施[3]具体有:①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对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②为患者讲解相关方面的健康知识,使患者形成预防意识,改善自身习惯等。③对病情高危的患者实施重点的观察与监护。④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相关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⑤添加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预防。
  1.3诊断标准
  对患者进行以下的检查,诊断患者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①使用超声多普勒[4]对患者进行检查,由于这种方法简易迅速,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精准的确定患者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②对患者进行D-二聚体[5]的检测,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对血栓疾病进行疗效监测,是对患者血栓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③静脉造影[6]:通过对患者的顺行造影,可以直接投影出患者的静脉图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对患者血栓的形成部位、范围和程度进行观察。这种方法因为成本低、效率高,在各方面检查中被广泛使用。
  1.4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
  有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超声多普勒进行检查后会显示有血栓的形成,D-二聚体检测后结果同样显示有血栓的存在。临床表现为患者的体表温度较高,肢体出现肿胀和疼痛,足背和胫后的动脉脉搏消失或者减弱;无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无血液流改变。
  1.5统计学处理
  对试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24例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仅有2例(占8.3%),对照组24例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11(占45.8%),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1),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7]也称为DVT,是指在深静脉血管中血液或者血液中某些成分因为某些原因而发生凝结的过程。此过程通常发生在患者的下肢部位,例如盆骨、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往往会扩散至深静脉主干,患者必须及时接受诊治[8]和治疗,否则患者的生活治疗将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严重如血栓脱落甚至会导致肺栓塞[9],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肢体肿胀,产生疼痛感,体表温度较高等。由于血栓形成的早期并无太过明显的症状,因此血栓的形成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颅脑外科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群体[10],本文所提及患者大都为脑损伤,患者在很长时间内都处在昏迷、卧床不起、缺少肢体运动的状态之下,许多患者的静脉也处于长期置管的状态,这些都是导致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且患者在脑部受到创伤后,血液输出量减少,血液常处于高凝聚状态之下,使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医护人员在针对颅脑外科患者时,应该更加留意,加大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相关教育,加强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本次试验研究发现,试验组的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为8.3%,远低于对照组的45.8%,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我们必须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且掌握有效的、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措施。通过本文两组所使用的护理方法及措施对患者疗效的影响,可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严格要求的必要性。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对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评估,并进行严格的观察等预防性措施,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且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以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红.对颅脑外科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02.
  [2]张钰.颅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5):32.
  [3]时雯婷,刘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J].健康之路,2013,12(6):237-238.
  [4]邱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8):617-618
其他文献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为了追赶信息时代的步伐,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早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些健康专家就开始提倡“慢生活”。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放慢自己的脚步,只是,一些人是主动的,而一些人是被动的。  家住北京的张力就是一个被动着慢下来的人。曾经他非常不适应这样的慢生活,现在的他已经变得平和。他说,如果按生活节奏来分,人生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无钱有闲;第
进入冬季以来,天气日渐寒冷,很多人工作之余喜欢去叹个热气腾腾的桑拿,有的甚至一家老小一起前往。专家提醒,蒸桑拿虽是享受,但需要注意的是,男性精子在35.5~36.5℃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而桑拿室的温度动辄高达60~70℃,男性经常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出现死精、弱精等病症,影响到生育功能。建议未生育男性不要经常蒸桑拿。  上个星期六,刘先生一家三口去桑拿馆,岂料蒸完桑拿出来后,刘先生13岁的儿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