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计划的权力边界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4636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国会拒绝了七千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总统无计可施,正反映了有限的国家权力。不过,当国家权力成为有限的以后,就有使用这种权力的正当性。
  
  10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政府七千亿美元救市计划。9月29日,当美国众议院拒绝这一救市计划时,造成华尔街股市的全面坍塌,一天之内股市缩水一万两千亿美元。美国的GDP大致为十四万亿。七千亿大致是其二十分之一。从纳税人那里拿出这么多钱去拯救经营失败的华尔街,其“道德危险”(moral hazard)是致命的。本来,市场竞争强调的是个人责任,是让人们意识到所面临的种种风险。竞争失败就让别人埋单,本是毫无道德可言的。不过,如今这种个人失败积累导致了金融系统的失灵。政府如果不救市,许多规规矩矩地努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人,也会被财政风暴卷走饭碗。这时,政府的行动就有了合法性。这次救市计划的实质,就是在金融市场失灵后,由政府出面向老百姓借贷来拯救华尔街。而政府的借贷能力,则正是现代国家的基础。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自中世纪晚期以来,欧洲民族国家兴起,彼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后的胜者,是借贷能力最强的英国。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的帝国,关键原因在于她塑造了一个以现代金融市场为基础的财政国家。
  所谓“财政国家”,欧洲史的学者们归结有三个要点:第一,国家完成了领土整合,有确定的、清晰的边界,以及政府在这一边界之内的行政权力;第二,国民成为平等的纳税人,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僚机器,并借之完成税收的使命,使国家有可以预期的稳定财政收入;第三,政府可以用自己的固定财政收入为抵押,在金融市场进行短期或者长期的借贷,以支付按自己正常的财政收入无力支付的账单。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政府的财政压力远超出其所控制的正常经济资源所能应付。这种借贷能力,使政府绝处逢生。而政府的这种借贷需要,也催生了现代的金融市场,最后才有了华尔街。
  不过,大部分国家,并不具备第三项条件。所以在近代前期的欧洲史上,充满了破产的王权。英国则独树一帜,靠自己的借贷能力,把其主要竞争对手拖得财政崩溃,最后方能战而胜之。
  那么,何以英国有独特的借贷能力?其财政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要从起中世纪的封建政治传统讲起。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现代民主制度的直接渊源。在封建制度下,君主没有绝对权力,只是头号贵族而已。有时,君主甚至不是最强的贵族。君主的职能也非常有限。比如,他有责任维持所谓“国王的和平”:平息贵族间的纠纷,稳定基本的社会秩序,戒除治内的武力争斗。另外,在面临外来威胁时,他也必须领兵出征、捍卫大家的利益。也只有在执行这些公共责任时,诸侯贵族们才有义务协助国王,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除此而外,则要遵循中世纪那句名言:“国王要靠自己过活”。也就是说,他平日和贵族们分立,井水不犯河水;想干什么事情,只有依靠自己领地内的资源。贵族们犯不上向他进贡。
  不过,中世纪的国王,有各种办法扩张自己的权力。比如,战争是国王合法向贵族加征税赋的机会。战争的结果,常常就是国王权力的强化。而外来威胁和国王的对外扩张所引起的战争是很难区分的。就好像今天的伊战,到底是为了抵御外来威胁而“先发制人”呢,还是总统为了实现个人野心而对外主动兴兵?这一问题即使到了现在还是争论不休,中世纪时代就更不用说了。欧洲大陆的许多君主,都借各种理由和机会加强了自己的权力,进入绝对王权时代。英国则由《大宪章》演化出议会制度,最终确立的君主立宪的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国王不得随意加税。加税必须由议会认可,即议会承认国王的税收不是为了国王自己事业,而是为了公众的利益。
  国王套上了这一紧箍咒后,在财政上就玩不转了。比如,西班牙发现美洲白银,一船船地往回运,成为欧洲最富的王权。英王看着眼红,但没有国会批准,拿不出钱来建造大舰队,只能小打小闹、授权海盗抢劫西班牙的运银船,利润对分。在许多战争的紧要关头,因为无权对国内征税,国王也只能向新兴的金融市场借贷。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中世纪的英王屡有赖帐的记录。意大利的一些著名财团,也因为借给英王钱而破产。但是,当借贷成了英王的一根生命线后,他就不得不注意自己的信誉。毕竟债主大多是外国商人,你借钱不还,人家惹不起还躲得起,下次有麻烦也只能坐以待毙。同时,因为财政被议会控制,一些债主在议会中有自己的代言人,帮着看着借给国王的钱准时偿还。这样,英王就建立了比较好的借贷信誉。由于政府借贷规模空前,也就刺激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
  因为有了良好的借贷信誉,英王即使债务超过自己的财政年收入的几十倍,居然还能不断借到钱,而且利率很低(因为赖帐的风险小),结果无往不胜,不断在海外扩张;同时,扩张又不停地创造利润,得以偿还债务。这是大英帝国崛起之根本。有限的国家权力,带来的是最大的国家能力。再反观西班牙王室,看上去有着滚滚不尽的美洲白银,成为当时的世界帝国。但是,其王权越来越绝对化,对外债说取消就取消。商人不愿意借给西班牙王室钱,借也是利率奇高,以补偿自己的风险。等美洲白银枯竭后,商人看见这个没有借贷信誉的王室又失去借贷的基本抵押,就更不肯借了。这也导致了西班牙帝国的衰落。
  明白了这层历史,再来看美国这七千亿的救市,就会有不同的结论。这次救市,虽然是政府干预市场,但不是政府无限权力的干预。从整个过程看,政府必须和国会进行艰难的讨价还价,最终的权力在国会而非政府那里,就像当年英王征税的权力在议会一样。国会最终修改救市计划,附加了诸多条件后仍然拒绝通过,总统无计可施,正反映了有限的国家权力。不过,当国家权力成为有限的以后,就有使用这种权力的正当性。救市计划,实际上是老百姓通过自己的议员、经过讨价还价后决定把钱借给政府。事实上,大萧条时,罗斯福就动用政府的资金廉价买下许多没有人要的房产,等房地产价格反弹后卖出,还帮纳税人赚了不少钱。这次救市计划如果能够施行,很可能故伎重演。因为现在许多证券价格非理性地下跌,恐怕已经低于实际价值;如果政府买下来,等足时间,价格反弹后就会赚钱。政府在这里体现的,是一个财政国家的长期借贷能力。
  现在不是狂呼美国破产的时刻,任何国家都会有财政危机。我们从这里需要学的,是美国在这样深重的危机中所体现的有限政府权力的制度效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在构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基础上增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政治交流及经济交流。而经济的发展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促进了大学英语的新变革与新发展。对此本文结合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的问题,探析互动教学与一带一路之间的联系,提出相应的互动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英语;互动教学  一带一路是我国加强国际联系,促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