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相隔的时限,正常P-R间期在心率慢时较长,而在心率快时较短。为了摒除心率快慢对P-R间期长短的影响和较直接地反映冲动在房室之间传导速度的正常与否,我们提出校正的P-R间期(P-Rc)的心电图新检测指标(P-Rc=P-R 间期/√P-P间期)。并初步探讨了P-Rc的正常范围及其意义。1 对象与方法rn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度AVB)组: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20~68(平均42.8)岁。其中经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13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20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其他病因及原因不明者7例。入院时第1次心电图均显示P-R间期>0.20 s,但P波时限、振幅、形态及QRS波群形态、时限均属正常范围,亦无P-R间期长短变化和P波脱漏等心电异常现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34例,男、女各17例,年龄14~67(平均40.8)岁。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病史,经病史、体检、X线胸片和(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证实无其他心血管病疾患。P波和QRS波群宽大畸形者均予剔除,心脏电生理检查均证实房室交界区存在双径路传导现象,且行射频消融(RFCA)慢径路成功和临床资料完整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组: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14~61(平均38.9)岁。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病史,发作时均呈顺传型AV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