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四度音程练习曲中的中国文化意境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彪西作为法国印象派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其创作风格深受印象派美术作品的影响,捕捉光影变幻,追求一种转瞬即逝的氛围。他在给卡普莱德信中说他的晚期作品———《十二首钢琴练习曲》涵盖了“千余种依据不同钢琴演奏者的长处和短处对症下药的良方”①,故可将其看作是他一生在钢琴音乐创作上的总结。
  德彪西在1889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接触到了东方音乐,这对他今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有学者曾提到过:“中国音乐、越南音乐以及印尼的爪哇音乐,吸引了德彪西敏感的耳朵;爪哇人跳着宗教性舞蹈,给舞者伴奏的是一个独特的乐队,乐队除了有一个像中提琴的二弦乐器外,其余都是铃铛、拨浪鼓、小钟及各种锣等打击乐器,它们赋与了音乐以西方乐队从未有过的音乐。德彪西对这种来自东方的打击节奏,五声音阶及全音音阶的旋律印象极为深刻,进而影响了他后来的音乐创作,使他成功地运用全音音阶的作曲技巧,形成属于个人的独特音乐风格。”②
  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中的第三首《为四度音程而作》使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其中的音色变换、和声处理、表情记号的标注使笔者在学习中联想到了中国文化的韵味。以下是笔者融合中国文化对四度音程练习曲所做的简要分析。
  乐曲开始的五声音阶给人以清新之感,使人联想到魏晋文人寄情于竹林的画面。之后左手出现了复调音型,并于右手形成对峙,给人以突然之感。第五、六小节的左手部分具有层次感,左右手附点二分音符的对峙应用踏板保持,同时左手的单音要注意强弱逐步变化,切忌突然,静中有动。此处单音类似于寺院钟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7-12小节出现了“紧缩”、“锤奏”的音乐术语,具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感。这里的重音应该点出来,同时要是力度变化表现得明显;第8、11小节右手的和声应响亮突出,同时左手指尖要有力度,慢落键于中低音区,仿佛太极中阴阳的矛盾统一,这种矛盾关系也体现在13-19小节。19小节的“回原速”使乐曲转换了另一种神秘的意境,左右手旋律的交错呼应应在弹奏时明显表现出来。23小节后有四小节的连接,这部分主要是左手陈述,且力度主要为弱,故处理这部分时,左手应该对音色有着极为严格的控制。弹奏时,左手触键面积尽可能大,要把旋律线条弹出来,注意不能将线条处理得过于生硬,应该保持旋律的歌唱性。这一部分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的记传赞述《桃花源记》中武陵人“忽逢桃花林……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③的神秘感。
  28小节之后的这一部分速度变得活跃,仿佛《桃花源记》中武陵人从山洞走出后看到与世隔绝的繁荣自在后的豁然开朗:“复兴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④29-36小节右手的高声部旋律应突出,手指不能发软。其中的半连音不要显得“顿”,否则易生硬;也不应“粘”,否侧会“绵连”,而是脑海中应该具有“藕断丝连”的概念。37-42小节又出现了第一部分中的“紧缩”和“锤奏”,弹法和之前相同。43-48小节左右手无论是重叠还是交错的旋律,都应该阐述清楚。49-64小节的重音要突出,与弱的部分形成对比。54-61小节是全曲的走向高潮的过程,同时也是全曲的技术难点:右手一连串的双音下行,力度随着和声色彩的变化而逐渐加强,开始的三处下行像一阵风吹过,保持自然的客观性,到60、61小节推向高潮;这几处下行的左手跳音要突出,59-61小节的八度力度要有层次变化。对于此处的右手双音,笔者推荐用二、四指和一、三指的交替指法,一定要多慢练,切忌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准确性;对于60、61小节右手相隔较远的双音,手应该贴着琴键去弹。62小节力度变弱应明显,也可以在前一小节的下行时渐慢,为该处的力度变化做准备。
  乐曲的最后一部分仿佛回到了现实,72小节出现了“恬静的”术语,这个地方左右手的高音应在弱的氛围中突出,形成对峙。75小节出现了“悲哀地,忧伤地”一词,虽然这一部分没有音色的突然变化,而是转为了宁静,但是这一词使笔者联想到苏东坡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反映的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应顺应自然、顺应规律的道家思想,也是笔者认为“哀而不伤”。最后左手的低音在右手印象中短暂结束了整曲,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
  笔者认为德彪西的这首练习曲反映了他和中国文人一样不苟同于权贵,寄情于山水的隐士情怀。回顾其创作历程,他的音乐风格由于新奇而不为大众所接受,但他没有逢迎那些喜好表达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音乐的人群,而是另辟蹊径,不断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阿尔弗雷德·布鲁诺对德彪西表现了强烈的崇尚之情:“这位作品极少获得演奏机会的作曲家,实在是当今最有创意而杰出的艺术人物之一。他几乎不为大众所知,哪儿也不去,我猜想他也只在自己有心情的时候才作曲,并且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咒骂着一切嘈杂的宣传噪音,多么令人景仰而罕见的模范!”⑤这种对艺术毫无杂念的追求,也反映出德彪西作品的清高与淡泊,对后世有着借鉴之意。
  作者简介:
  郑诗睿,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1级本科生,专业:音乐学(钢琴方向)。
  ①[美]汤普森著,朱小蓉,张洪模译.德彪西———一个人和一个艺术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2.
  ②田元.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0.
  ③④陈庆元,邵长满.陶渊明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
  ⑤[英]保罗·霍尔姆斯著,杨敦惠译.德彪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从京剧的表现手法、音乐、行当、脸谱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国粹京剧,让大家对京剧有了全面的了解,笔者希望京剧再次获得新生与发展,让传统戏曲的舞台发出璀璨的光芒。  关键词:京剧;表现手法;音乐;发展  中国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58-1  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
摘要:道具的运用在舞蹈的创作和舞蹈的表演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以往的道具舞蹈表演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道具的影子。通过编导的精心安排,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成为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使得舞蹈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形象的表现生活,表达舞蹈者的感情。在舞蹈中道具的运用更加有力的增加了舞蹈的形象性,丰富性。  关键词:创作舞蹈;道具;运用  中图分类号:J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商品房广告是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信息时代,广告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房产广告作为视觉传达的一种形式,对于商品房形象的介绍和推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是为房
摘要:中国戏曲音乐,是经过近千年吸收各种音乐成分打造而成的,经过历代的继承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音乐体系,更有其深刻的审美艺术价值,因而在戏曲的发展中,应该与时俱进,让戏曲的音乐更好地为戏曲发展助力。  关键词:戏曲音乐;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52-1  作为与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与其它形式的音乐艺术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