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探讨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el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前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用现在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多样化的新鲜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候的压力减小,将以游戏教学的方式使用到教学中去,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学习的全面开展,为以后学生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基于此,笔者分析在学前教育与游戏融合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融合;探讨
  一、制作教学方案
  在教学生的同时,一个好的教学方案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制作教学方案之前,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作新式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时候,开展游戏教学也是非常的重要,运用游戏学习方法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
  二、认识到学前教育与游戏的关系
  学前教育是一门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课程。为了使这门课程的进行,就需要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新鲜教学方式的融合。在学前教育发展的同时,把学前教育和游戏贯通到一起,对学生的教育也有很大的作用,不但能够体现出课程教育的特别性,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老师想教,学生想学的效果。将游戏引入到课程里去,一方面,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能够使孩子的学习过程变得富有生命力,无限量地放大游戏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将学习与游戏互相融会贯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寻找学前教育课程和游戏的共同性
  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是学前教育和游戏的共同目的。许多老师只是将游戏当做对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这方法只是短暂的对学生有效。老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游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大作用,去寻找游戲和学前教育中地共同性,充分地将两者相融,使教育课程拥有趣味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加学生的学前体验,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在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游戏,并且为游戏教学进行合理的计划。
  四、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游戏环境
  随着教育这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游戏教学在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相应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学前教育课程的进行。学前教育容易灵活变通,在学习教育的时候可以组织一些有助于学习的户外游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的氛围。通过开展户外游戏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乐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多多交流,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五、民间游戏的不断创新
  民间游戏能够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好学的特点,在传统学习教育中增加民间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兴趣是容易变化的,如果一直用一种游戏来进行学前教育,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老师可以适当地将游戏进行简单的改善,研究孩子的兴趣所在,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不断地进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将民族文化用学习的方式传到学生身上,也可以在游戏学习中让学生进行对游戏的改造从而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加强民间游戏和学校游戏的相互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互点,提高学前教育的效果,让游戏学习成为激发孩子学习的快乐源泉。
  六、体育游戏的加入
  体育游戏的加入,能更加活跃学前教育课程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得知识。在开展体育游戏中,学生可以增加社会生活能力的经验,和同学相互配合完成一些游戏,能够更好地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体育游戏的不断发展,能够提高孩子身体方面的发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游戏带有一定的乐趣性,这是培养学生心理能力和高尚品质的关键点。但体育游戏普遍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各种游戏重复太多。在开展体育游戏和学前教育课程的结合时,要有计划性地进行,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课程相符合,内容应该有教育目的,让学生从游戏当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体育教学应该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到教育。
  七、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教育方面在不断改善,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以前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需求。老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学习的观念和学习方法,一些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老师观念陈旧,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很难把孩子的好学特点带到课堂中来,从而引发孩子不爱学习的情况,而忽略了教育方式也应该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好动、爱玩,游戏符合这一阶段孩子的特性,但只是将游戏看为一种教学方式是不行的,从孩子的心理特征方面来设计一些能够使孩子爱上学习的游戏也是至关重要,要从学生的年龄阶段来开展游戏教育,并且将教育课程结合到游戏里,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将游戏和学前教育课程两者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最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学生贪玩的时候不要刻意制止他们的天性,而是将游戏当作一种辅助学习的教学方法,把握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从而将游戏融合到学前教育当中去。学生能够享受游戏学习之间的快乐,还能够增加知识。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游戏环境,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思维模式的快速发展,为学生以后学习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殷淑莉.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1.
  [2]王晓慧.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9(08):144-14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高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不少高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现阶段,有不少的高中地理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促使学生们能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本文特地针对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进行了简单的解析,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核心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呈现多种教学现象,在提升学生對高中物理知识感知力的基础上,增强他们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并适时地对其思维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科学和有效的探究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力。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运用多元的方式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致力于让学生能够成为拥有丰富知识和内在涵养的人。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德育教育,并从多种角度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品德,并在行为中体现品德。  关键词:初中阶段;德育渗透;立德树人;策略研究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但是由于他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对某些事物的价
期刊
摘 要: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探究能力与化学素养的的关键所在。教学质量代表着教学最终效果和效益,只有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发挥出化学学科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增长与能力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精选课堂练习的内容三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科学策略,希望能为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
期刊
摘 要:学习,讲究“身临其境”。只有当学习的内容被置于相应的场景或氛围中,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为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学习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不仅可以一改传统课堂沉闷呆板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认识。下面,笔者就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作分析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期刊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变革是体育教学过渡到现代化教学的重要过程,体育课堂变革的路径应该结合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展开,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应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推进体育课堂的全方位变革。本文笔者就团体操教学出发,对体育课堂变革对团体操教学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体育课堂;变革;团体操  体育课堂变革对团体操教学的影响笔者认为第一要素应该是教学模式的影响,因为传统体育教学讲究的是统一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适合任何一种学科应用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对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析,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更好开展提借参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研究;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义务教学中,小学科学户外探究活动是义务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充足的科学户外探究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达到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科学户外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有本质的认识,并在认识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促使科学户外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户外活动;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户外探究活动强调
期刊
摘 要:地理读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数学生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出现严重的丢分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字:高中地理;读图能力;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对部分学生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方面,主要问题出在对地理空间没有准确定位和图表获取的能力上
期刊
摘 要:地理学科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作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方向,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找准课程内容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创设符合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设计。农村薄弱中学因师资、生源、设备等较落后的原因,在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上,存在一定的困境。本文旨在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农村薄弱中学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困境,提出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