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良好的阅读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迅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阅读;兴趣;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22-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是任何教师的分析都代替不了的阅读实践。”为此,阅读教学的目标必须时刻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从学生实际出发。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浅谈一下。
一、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所谓的“语文综合能力”说白了就是语言表达、理解、认识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长期的“语感”训练,培养“语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阅读教学的词语比较中培养流畅感,在语言想象中培养形象感,在朗读训练中培养情趣感,在篇章理解中培养意蕴感,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阅读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把语言练习和思维练习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素质,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健全,不会如何全面地看待问题,还不能够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不但引导学生深思阅读要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锻炼学生综合阅读思考,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并且指导学生学会变换阅读角度,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的能力。
(三)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大脑中浮现一幅幅的情景画面,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例如,教师教学《荷花》一文,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教师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荷花的形状。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感受到了荷花的美,进而理解了作者所写出的荷花的种种特点。
(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精妙的文体结构,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有助于我们完成“育人”的重大使命。
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本领,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那么怎样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们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多种形式比赛激励小学生阅读。利用讲故事、猜谜语、接成语等各种形式的比赛,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给他们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本领,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语文是有声语言,让孩子们大声的读出来是学会阅读的第一步。特别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大声的朗读十分必要。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很薄弱,他们的思维只停留在形象感阶段,他们对词语的理解还是很困难的,此时的对他们将词语的意思,显然十分枯燥。如果我们先适当的点拨一下,在让孩子们大声的朗读出来,把语气也一起带出来,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这样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就相对比较容易了,抽象的文字更加直观形象了。
(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并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语言内容的理解,不仅需要听懂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的意思,还要能体会包含在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作者不说白的、比较含蓄的细腻情感。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在感受中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四)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华少年 帅瑜;2016-04-15
[2]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荷花》的教学设计.2011
[3]浅谈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科学中国人 王菊梅;2014-04-25
关键词:小学;阅读;兴趣;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22-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是任何教师的分析都代替不了的阅读实践。”为此,阅读教学的目标必须时刻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从学生实际出发。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浅谈一下。
一、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所谓的“语文综合能力”说白了就是语言表达、理解、认识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长期的“语感”训练,培养“语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阅读教学的词语比较中培养流畅感,在语言想象中培养形象感,在朗读训练中培养情趣感,在篇章理解中培养意蕴感,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阅读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把语言练习和思维练习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素质,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健全,不会如何全面地看待问题,还不能够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不但引导学生深思阅读要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锻炼学生综合阅读思考,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并且指导学生学会变换阅读角度,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的能力。
(三)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大脑中浮现一幅幅的情景画面,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例如,教师教学《荷花》一文,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教师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荷花的形状。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感受到了荷花的美,进而理解了作者所写出的荷花的种种特点。
(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精妙的文体结构,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有助于我们完成“育人”的重大使命。
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本领,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那么怎样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们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多种形式比赛激励小学生阅读。利用讲故事、猜谜语、接成语等各种形式的比赛,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给他们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本领,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语文是有声语言,让孩子们大声的读出来是学会阅读的第一步。特别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大声的朗读十分必要。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很薄弱,他们的思维只停留在形象感阶段,他们对词语的理解还是很困难的,此时的对他们将词语的意思,显然十分枯燥。如果我们先适当的点拨一下,在让孩子们大声的朗读出来,把语气也一起带出来,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这样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就相对比较容易了,抽象的文字更加直观形象了。
(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并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于语言内容的理解,不仅需要听懂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的意思,还要能体会包含在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作者不说白的、比较含蓄的细腻情感。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在感受中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四)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华少年 帅瑜;2016-04-15
[2]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荷花》的教学设计.2011
[3]浅谈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科学中国人 王菊梅;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