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16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课改以来,教师的观念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任课教师要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兴趣、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科学教学实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科学教学;知识储备;教师素养
  天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在教学中怎样利用学生的天性,指导学生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呢?
  一、教师的知识储备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先要有一眼不断喷涌的泉”。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知识范围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在上课时讲不明白,还有可能出现错误。比如在一次“食物链和食物网”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讲授生产者时将“枯叶→蚯蚓→小鸟”这条食物链中的“落叶”看作是生产者。而这样的食物链是腐生链,把“落叶”看成是生产者不科学。再如,在学完“岩石的种类”一课后,有学生从家里拿来了自己收藏的岩石,询问教师该岩石的种类,然而教师却不能给予明确的回答等。
  教师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所以,科学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出现误导和尴尬的事情了。
  二、丰富的教学实验和严谨的实验过程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直观地感受、理解身边的科学知识。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对动手探究有着强烈的欲望。因此在科学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挖掘教材,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如在教学“光与影”时,引导学生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实验计划—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解释并得出结论”的实验理念展开教学。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时,教师出示不同液体中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思想,小组或独立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实验观。
  三、生动、激趣的语言表达
  小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忆,教师的课堂语言尤为重要,不仅要抑扬顿挫,还要诙谐幽默,随时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枯燥的知识,教师可以突然加入“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在家乡叫什么吗”的问题,学生就会迫切地想知道。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这种生物,而且对于“小草→蚜虫→瓢虫→小鸟”这条食物链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寓教于乐,激发情趣,教学过程就会更轻松、更有效。
  四、教学用具的灵活和巧妙运用
  教学用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直观工具,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具,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弹力”时,可以用橡皮筋、弹簧等教具。科学知识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存在,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获得切合课堂实际的教学用具,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主动参与
  小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例如在教学“绿豆种子的萌发”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不可以用其他种子,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选取多种种子进行对比实验,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要求,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直观认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才会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探究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科学教师只有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完善自我,用心领悟教学艺术,灵活驾驭课堂,才能实现科学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肖,徐倩娴.学生获得教育主动权后的学习效果研究[J].价值工程,2013(19).
  [2]周青.爱,是一首歌——班务工作点滴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
  [3]滕远鹏.科学探究从这里出发[J].知音励志,2017(1).
  [4]杨海兰.对如何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精神的探讨[J].新课程导学, 2015(33).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初级汉语课堂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实现真实的语言交际,因此,恰到好处的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最为有效的选择。然而,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有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理想,“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初级汉语课堂活动的展开十分必要。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
在对软件工程发展历程阐述的基础上,再对软件工程的当前现况进行分析,探讨与展望软件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包含着大量的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成语等熟语。熟语具有通俗性、民族性,既朴实生动又优美庄重,集结了劳动人民对生活规律、风俗人情、不同社会阶段
从市场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纺织数字化时尚发展历史以及行业的规律,对数字化时尚设计与零售人才市场展开调研,探讨数据时尚背景下数字化时尚设计与零售人才培养的趋势。
分析大类招生模式的含义、国内外的现状,重点阐述高校大类招生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完善我国高等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保障本科
儿童偏差行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更多地比正常儿童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特征.本文通过分析3-6岁幼儿偏差行为的特点,从而提出具体的应对措
随着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需要更加灵活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的语言、符号和方法,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简化过程的方法就是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