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好初中第一节地理课的艺术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anji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写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诗句中淡淡的遗憾,却勾勒出初见的美好。工作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师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年都有新生,每一学期都有同轨几个班的课,每次的第一节课都要上好几遍,早就上熟了,没有了新意,没有了激情。可想而知,讲课的老师乏味,听课的学生自然也无趣。初见的美好荡然无存,更不必祈求结局的圆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事业,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不仅是要把丰富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都说“万事开头难”,但万事开好头了,接下来也就不难了,所以上好初中第一节地理课,发挥初见的“魅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魅力”之一:走进我的地理世界
  初登讲台,我喜欢用这样两种开场白。一种是:“同学们,从小学升入初中会接触很多新的学科,地理就是其中之一,今后两年时间里,我们将一起遨游在地理的世界里。”接下来的3—5分钟时间里,我会做自我介绍,会说我在大学学习地理时的趣闻,用这样的方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另一种是:“同学们,今天我们接触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地理,你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 接下来的3—5分钟时间里,我会用在大学里学到的概念来给学生解释:“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 看着老师严肃的表情、听着晦涩的字句,七年级的学生们懵懂地望着我,似乎在感受着地理的高深莫测。
  《我的地理世界》是近几年初见新生时我送给他们的礼物,也是一种全新的地理课开场白形式。我把工作十年游历祖国大美河山、风土人情的照片用“绘声绘影”软件制作成美轮美奂、吸人眼球的视频呈现给学生,再配上我那声情并茂的讲解:“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之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景。这里有小桥流水、有古镇人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拙政园雅致,沧浪亭玲珑,狮子林精美,虎丘独秀。”“这里是我国的首都北京,去时这座古老的城市刚被61年来最大的降雨洗刷过,雨后的北京分外美丽,湛蓝的天空、青灰的长城砖、西山的红叶、故宫的琉璃瓦……无不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厚重。”“进入青海,地势逐渐变高,拎着行李走在宾馆的楼梯上,不时地要停下脚步喘气,厚实的冲锋衣也赶紧穿起来。” ……这样的开场白,这样直观生动、精彩纷呈的地理容貌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热爱地理课就从这里开始。
  “魅力”之二:倾听你的地理世界
  走出《我的地理世界》,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课堂教学一下子变成了回答“十万个为什么”。
  “老师,我也去过江南,为什么那里被称为水乡呢?”
  “因为那里经常下雨啊。”另一生抢着回答。
  “老师,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呢?”
  “老师,为什么我们国家不同地方的风景差别那么大呢?”
  ……
  你看,学生的地理世界是何其的丰富多彩!也许提的问题还很稚嫩,也许他们的回答还略觉浅显,也许他们尚不能理解地理世界的奇妙。但是这样的他们,不是正在踏出探索地理世界的第一步吗?
  “魅力”之三:揭开“第二语言”的神秘面纱
  有了热情,有了想法,接下来必然是要有行动了。当第一节课上到这里,我们是时候静下来想一想:地理课到底该怎么学?学校曾经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调查——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是众人皆知的副科的现状下,很多学生选择了地理。这让我很是诧异,于是找来学生询问原因。原来是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吸引了他们,这一发现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教学积极性。于是我告诉新生们,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是地理知识信息的集中体现,也是探究地理世界的最佳载体。
  在地理图像的引领下,学生们开始了探索之旅。我们一起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到我们生活的江苏省,找到省会城市南京,它的图例与首都北京是不一样的;我们找到视频中看到的青海省,在地形图上,感叹青藏高原的高度,在交通图上查找去那里的铁路;我们拨动地球仪,感受地球的运动;“第二语言”的神秘面纱被我们揭开,地理图像成为撬动地理世界的支点。
  初见的“魅力”是地理教师的魅力,是求知若渴的学生的魅力,更是地理学科的魅力。“地承理蕴,地谐人和。”让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在初见学生时,在他们的心里播下一颗小小的种子,用“魅力”去浇灌它,看着它发芽,参与它成长,见证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当前英语教师对口语教学的重视度逐渐提升,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提升,因此,需要对口语教学的方法进行改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鉴于此,本文对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小组
【摘要】在英汉翻译中,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并实现功能对等,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应所带来的翻译腔,词性转换法成为翻译实践中一项必备的翻译技巧,它利用表面上语序结构等形式的改变来达到内容或信息的一致。基于My Kingdom for A Horse翻译实践,探究词性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具体运用,结合实例总结一般性技巧,希望对英汉翻译工作者在提高译文质量方面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词性转换;My
201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贯彻落实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考查要求,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满足了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难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这一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在新课改下,不少教师开始采用历史专题型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这种教学方法是先把历史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的专题,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人物关系来讲解历史。它能够
当前,我国青少年受到的诱惑很多,其思想品德状况令人担忧,这就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只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知行统一中形成高尚的品德。  何谓知行统一呢?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行统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落实知行统一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更新教学观念  为适应新时代
今天,全社会都在倡导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让我想起我们的课改,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的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新课程的这种理念做支撑,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营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和成长。  一、把生活体验带进课堂,把所学理论引入生活,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思想
衡量一堂历史课是否为优质课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一是教学目标是否实现,重难点是否得以突破;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三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否得到提升,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否形成。做到了这三条,这堂课也就完美了。“设疑、对话、延伸”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能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和实际解
【摘要】读后续写是一种重要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时,需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效果,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全面性,这样才能在续写时具有连贯性和全面性。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确保用词用句准确恰当,为习作增添光彩。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单俊
一、教学设计背景分析  史学界的新概念、新方法的提出与应用,形成了更多视角下构建的历史认知。史观亦称史学范式,是观察、阐释历史的角度与立场,在各自的认知结构中形成独特的理解和认识。现今史学界中,对于多元史观的运用日渐成为一种趋势,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以及现代化史观等逐渐进入史学研究者和教师的视野。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导入新课: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標志性事件是新航路的
研讀近年来的全国高考试卷,我们清晰地发现,顺应新课改理念,坚持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高考命题在不断完善学科能力的考查。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考纲愈加突出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水平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剖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复习备考中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与大家交流一点我的思考与对策。  一、研读高考真题,帮助学生深刻把握考纲规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