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晴隆县第二小学 5614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自己在阅读教学工作中所累积的一些经验,对于如何提高乡村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妙招
【中图分类号】G620【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03-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他们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针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等诸多的不利因素,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回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惊心设计决断课文的导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的吗?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都大声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咱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雨’的,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吧!”话音刚落,学生们都情绪高昂地阅读起课文来。
2 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增加学生读书的趣味。方法一:竞赛阅读。男女生各读一部分,让学生相互打分,评出谁胜谁负,学生通过相互竞赛、教师点评,不但掌握了阅读技巧,而且也获取了文章的知识,特别在教学诗歌时,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最明显。方法二:表演课本剧。教学中,有许多故事性强的课文,如果将它们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加以表演,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生动、形象的知识,有“过目不忘”的效果。我在上《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按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在排练中相机指导。学生们在表演的同时不仅熟悉了课文,还收获了超越课文以外的知识。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感悟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感悟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3.1 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对一些学生不易把握且具有重要表现能力的语段,教师要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 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
3.3 让学生在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读出情趣和理趣。
3.4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4 提高阅读能力——课内外结合
4.1 课前结合课堂教学布置好自学教材及与课文密切相关课外资料的作业,作业设计要以与教材的密切程度为依据。
4.2 课内进行检查,及时交流反馈。对于自学成才的结果,在课堂山及时的评价检查可以对词语的解释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应及时给予表扬。
4.3 课后布置延伸作业,特别是要加大课外阅读量。延伸作业应以课外阅读为主,阅读内容的选择原则,一是要与教材相结合,适当延伸,二是要适合学生程度和兴趣。
总之,阅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人民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乡村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考文献
[1]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 王剑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2010,(7).
[3] 李小侠.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体会.语文教师,2010,(1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自己在阅读教学工作中所累积的一些经验,对于如何提高乡村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妙招
【中图分类号】G620【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03-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他们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针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等诸多的不利因素,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回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惊心设计决断课文的导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的吗?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都大声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咱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雨’的,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吧!”话音刚落,学生们都情绪高昂地阅读起课文来。
2 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增加学生读书的趣味。方法一:竞赛阅读。男女生各读一部分,让学生相互打分,评出谁胜谁负,学生通过相互竞赛、教师点评,不但掌握了阅读技巧,而且也获取了文章的知识,特别在教学诗歌时,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最明显。方法二:表演课本剧。教学中,有许多故事性强的课文,如果将它们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加以表演,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生动、形象的知识,有“过目不忘”的效果。我在上《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按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在排练中相机指导。学生们在表演的同时不仅熟悉了课文,还收获了超越课文以外的知识。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感悟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感悟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3.1 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对一些学生不易把握且具有重要表现能力的语段,教师要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 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
3.3 让学生在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读出情趣和理趣。
3.4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4 提高阅读能力——课内外结合
4.1 课前结合课堂教学布置好自学教材及与课文密切相关课外资料的作业,作业设计要以与教材的密切程度为依据。
4.2 课内进行检查,及时交流反馈。对于自学成才的结果,在课堂山及时的评价检查可以对词语的解释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应及时给予表扬。
4.3 课后布置延伸作业,特别是要加大课外阅读量。延伸作业应以课外阅读为主,阅读内容的选择原则,一是要与教材相结合,适当延伸,二是要适合学生程度和兴趣。
总之,阅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人民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乡村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考文献
[1]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 王剑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2010,(7).
[3] 李小侠.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体会.语文教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