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72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低钠血症时常与呼吸衰弱、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等同时存在,使病情复杂,治疗棘手。结论:慢性肺心病易并发低钠血症,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低钠血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合并低钠血症,症状多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肺性脑病。其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如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我科从2008-2012年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72例,现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肺心病患者均符合199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诊断标准[1]。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病72例,其中男55例,女22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4.3岁;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5例。低钠血症分轻、中、重3种,轻度低钠血症51例,中度低钠血症16例,重度低钠血症5例。
  1.2 临床表现 除基础疾病表现外,轻度低钠血症有纳差、乏力、头晕等占70.7%;中度低钠血症出现恶心、呕吐及脱水症状及意识改变占25.9%;重度低钠血症出现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昏迷或抽搐占3.6%。
  1.3 发病诱因 纳差、过分限盐占73.2%;不规则应用利尿剂占41.7%;长期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占7.3%;出汗过多占51.9%。
  1.4 治疗与转归 除按基础疾病及并发症常规处理外,大部分因合并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对轻度低钠血症给予高盐饮食或鼻饲盐水,适当静脉补充生理盐水300-500ml;对中重度低钠血症予3%高渗盐水100ml及生理盐水。按公式计算,补钠量=(142mmol/L-实测血清钠)×0.2×体重(kg)。第1d补充1/3~1/2;第2~3d补充剩余量。对慢性肺心病合并稀释低钠血症者,适当应用强心甙、血管扩张药及利尿剂以改善心肺功能。62例经治疗后好转,8例因经济困难或疗效差不能坚持而自动出院,2例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而死亡。
  2 讨论
  2.1 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135mmol/L,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低钠血症时可出现低渗性脑病,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慢性肺心病患者晚期常合并心力衰竭,低钠血癥及心力衰竭相互影响,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增加了死亡率。
  2.2 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包括缺钠性低钠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消耗性低钠血症。其原因为多方面的,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1)老年人进食少,同时合并心力衰竭时过度限盐又反复使用利尿剂,使钠摄入量减少而排出量增多。(2)老年人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异常致水钠潴留而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3)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钠排出增多。(4)心钠素分泌增多,使排钠增加。(5)呼吸衰竭时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循环阻力的增加使回心血量减少,张力下降,刺激容量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使迷走神经传入下丘脑的冲动减少,引起ADH增加而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6)代谢性酸中毒时使体内离子转运的钠泵功能障碍,使细胞内钾离子转运至血液,而氢离子和钠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低钠血症和细胞内酸中毒。(7)高血糖时排钠量增加。(8)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2]。
  2.3 治疗上应注意低钠血症不宜纠正过快。有文献报道:如短时间内大量补钠,可使血浆渗透压急剧上升,水肿的脑细胞及神经细胞立即脱水、萎缩,严重者可出现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假性延髓麻痹、隐匿性四肢软瘫和阳性锥体束征[3]。随着核磁共振的发展,使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但仍应注意,核磁共振阴性并不能排除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故治疗更要注意补钠速度。本文22例患者严格控制补钠速度,均未出现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2.4 慢性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重在预防及早期发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病人多进食,对心功能不全者不要过分强调低钠饮食,对机械通气及不能进食者应早鼻饲流质。(2)不要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及激素。(3)适当补充含钠液体,需注意不要短时间内大量补钠,应控制补钠速度,使24h内<10mmol/L。一旦血钠达到125mmol/L,应停用高渗盐水,改用等渗盐水治疗。在补钠同时需注意低钾、低氯血症,碱中毒及慢性高碳酸血症的防治。(4)定期检查血电解质,及时发现低钠血症,采取适当的临床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5)患者呼吸衰竭时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降低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0
  [3] 陈清堂,主编.临床神经病学.第I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04
其他文献
阑尾切除术后特别是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最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粪瘘、瘘管等并发症,出其他诸原因外,阑尾残端如何理想处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院对阑尾残端改用荷包对线包埋处理后,明显降低了术切口感染、粪瘘、瘘管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如下  1.1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对185例阑尾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阑尾残端荷包对线包埋共85例,B组行传统方法处理阑尾残
期刊
【摘 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基层医院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卒中单元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所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脑血管病的急性诊疗流程来对其进行诊治,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冰敷在高能量踝关节骨折早期应用的疗效,预防筋膜室综合征(OCS)发生。方法:对92例高能量踝关节骨折患者,常规处理后随机分组,其中,30例早期应用冰袋冷敷(冰敷组),31例早期应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甘露醇组),另31例未采用任何消肿措施(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并给予评分,比较患肢肿胀、张力性水泡、OCS发生率及肿胀消退情况。结果:冰敷组、甘露醇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和14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控制输液速度对预防肛门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30例接受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肛门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正常输液速度80滴每分钟进行输注,观察组给予控制输液速度30滴每分钟进行输注,观察两组术后8小時内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 结论:减慢输液速度能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并能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疼痛,减少护
期刊
【关健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微血管密度鳞状细胞癌病理 临床分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标本: 选取平凉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3至2011年存档的OSCC石蜡标本58例。按组织学分型分组:癌前病变组24例(其中上皮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分别为6、9、9 例) , OSCC组34例(其中Ⅰ、Ⅱ、Ⅲ级分别为9、14、11例)。按2002年UICC TNM分期标准:Ⅰ期6例、Ⅱ期8例、Ⅲ期8例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双小切口大汗腺清除加原位皮瓣移植在腋臭根治术中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46例92侧腋臭采用双小切口大汗腺清除加原位皮瓣移植术。标记腋毛区,将腋区平均分成近三等分、沿腋横纹做两个2-3cm小切口,游离翻转皮瓣,至腋毛外约1cm,紧贴真皮剪除淡黄色颗粒和脂肪。结果:治愈88侧,伤口一期愈合77侧,二期愈合15侧,血肿3例5侧。结论:双小切口大汗腺清除加原位皮瓣移
期刊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机采血小板的运用呈大幅度地上升趋势,机采血小板纯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在我国已被广泛推广应用。但由于机采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循环血量大,故出现献血反应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满足临床需求,拥有一支固定的高质量的血源队伍是关键。而为献血者提供一流的专业性服务对稳定血源又尤为重要。为了使献血者消除顾虑,特别是对首次采集血小板的献血者,使其解除紧张心理,确保采集工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消除美罗培南抑菌性的方法,增加美罗培南无菌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分别采用添加酶和增加冲洗次数及加大振荡的方法进行试验比较。结果:美罗培南无菌检查时采用加大振荡和增加冲洗次数的薄膜过滤法可以很好的消除美罗培南的抑菌性。结论:采用人工振荡加冲洗6次的方法可以增加美罗培南无菌检测的准确性,满足药典要求。  【关键词】美罗培南;无菌检查; 抑菌性; 消除  美罗培南为人工合成的广谱碳青霉
期刊
【摘 要】胰岛素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大多数病人对胰岛素治疗存在误区,致使在病情需要胰岛素时却拒绝使用,错失良机。因此对病人实施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掌握胰岛素的相关知识,走出胰岛素误区,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医护人员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知识;教育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最生理、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治疗手段[1]。初诊的
期刊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其中有部分甲亢患者是以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现将我科近1年来收治的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选择近1年在我科住院的8例甲亢合并肝损害的患者,其中6有例表现为厌食、纳差、乏力。有2例表现为恶心,皮肤黄染、尿色加深,肝区隐痛。所有患者均有怕热多汗、心悸、消瘦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