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 20年前创立的边塞登山队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coffe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在中朝边境、吉林以东的边塞之地,有一所高等学府延边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朝鲜族大学登山队。
  那是1999年9月9日,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韩国籍教授金武范先生创建了登山队,学生许贤权(比利)担任第一期队长。从此一群热爱大自然,敢于冒险的、热血沸腾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他们用生活费中省下来的钱在旧货市场买了30米的麻绳和几把工地上用的“主锁”——这是当时延边大学登山队仅有的装备。由此宣告登山队的正式成立,队名:YUST Alpine Club。
  在2001年4月,当时的大学登山队基本没有像样的登山装备,穿的是军用皮鞋和棉服、秀水市场买来的北面背包,睡袋是在山下临时租的羽绒睡袋。登山队历史上的第一次挑战6000米级雪山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由2期队长韩治权代表参加中国登山队组织的玉珠峰攀登活动。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仅仅抵达5000米便下撤,但也算是向高海拔攀登领域迈出第一步。
  在社团创立的早期,汉族学生的比例仅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百分之八十是朝鲜族学生。当时活跃的范围还主要覆盖在延边州附近的山地,长白山是天选之地。直到2001年5月,韩国登山月刊杂志《山》刊载了《中国第一个朝鲜族大学登山队的故事》令登山队声名鹊起,通过这次杂志报道,登山队的故事在韩国登山界被周知。韩国前辈也被这群年轻的同族小伙们的热情所感动,許多素不相识的前辈们一次次捐献自己的装备。
  这是当时还没什么见识的“穷学生”,第一次见到登山绳,第一次了解快挂是什么东西,第一次穿上攀岩鞋……
  学校的人工攀岩壁建设,也领先于同时代国内的绝大多数高校。早在2001年12月,便取得了韩国雪峰登山协会的岩点和装备资助,在学校体育馆建设了延边州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工攀岩壁。登山队发展早期,对在当地推广户外运动也努力尝试。早在2004年5月,登山队便组织了一次“延边登山人之夜”的大型活动和装备展。
2002 年长白山冬季训练。

  而与定居在青岛的韩国人金尚一前辈结识,也是延边大学登山队史上的重要节点。2007年8月的夏季训练,登山队11名学生队员在队长郑雪峰的带领下前往青岛,由金尚一前辈亲自授课,14天13夜的攀岩培训课程令大家受益匪浅。同年的冬训,同样是金前辈授课,崔明权等4名队员前往四川双桥沟进行攀冰培训。在这一次培训中,队员们指着四姑娘山幺妹峰对金前辈说,我们想攀登它。
  金先生很宽容,没有在意小子们的狂妄无知,而是充满鼓励,并且提供了大多数攀登装备,包括帐篷、高山靴、攀冰装备等;攀登的花费方面,也获取了金先生与韩国登山联盟的一些资助。从第二年起,登山队开始有意识的考察和训练,对攀登线路进行分析。
  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也是迄今为止高校社团组织形式的唯一一次幺妹峰攀登。
  那是2009年1月,选择的是幺妹峰北壁,采取围攻式攀登。朴光海等6名队员经历15天14夜,最终于海拔5400米处因落石事故光海受伤而下撤,这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也是幺妹峰给的一个教训。
  同年9月9日,正是登山队成立10周年,举办了盛大的庆典。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登山队发展的这20年里,接受了太多来自社会或个人的馈赠;而这种馈赠,也伴随登山社团传承下去。长时间以来,形成了老队员资助新队员的传统。无论男女老少,都是Boy, 毕业生,被称为Old Boys;在校生,被称为Young Boys。
  每年,以毕业生队长为首的老男孩们会发出号召,在毕业生中募集资金用于新队员的外出集训开销,不仅包含路费,还囊括异地集训的吃住。总体来说,唯一的目标,便是减轻在校生队员外出集训的经济负担。
  这一种传承,前辈帮助后辈的传承,历经20年,伴随每一次冬训夏训,伴随每一次攀登而历久弥新。
其他文献
影片简介  就在凯特(Kate)忙于筹备45周年结婚纪念日派对之时,其丈夫杰夫(Geoff)突然接到了一封国外来信,告知他50年前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因意外而丧生的女友的遗体被找到了。尽管是老夫老妻,凯特和杰夫的内心仍然受到了极大震撼,但却无法交流彼此深藏的不安。杰夫把自己封闭在回忆的世界里,而凯特则一边压抑着自己的嫉妒和焦虑,一边继续为聚会做细节准备,安排音乐、菜单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表面看来,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直到尝试了那件让其为之疯狂的事情。就好像没有吃过一样东西,你并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吃。对于本文作者而言,芦笋就是这样的东西。他只身前往波士顿实习,并下定决心要成为真正的波士顿人。然而,他一直找不到归属感,直至身处一个人声鼎沸的体育馆里,与三万多人一起为红袜队呐喊助威。那一刻,他觉得那就是他的“芦笋时刻”。
在许多照片里,他的脸蒙着一层青光,似久不见阳光,又像内心阴郁的外泄,仿佛这位常年与阴暗秘密为伴又为敌者,本身也为巨大的阴影笼罩。是怎样的经历使他敢冒大不韪,作出如此惊世骇俗之举?且让我们来解密他的欲望、恐惧、迷惑、矛盾和坚持。    录制问的灯光下,他的白发泛着幽灵般的光芒,肤色苍白,眼神冷漠,额头宽阔,看上去像是某种乘着火箭到达地球的瘦骨伶仃的生物,要为人类揭示某些隐藏的事实。而私底下,他常常茫
I remember an anecdote I once found in a Sunday newspaper. Thearticle related to a press conference for Iris--the biopic of the famous.scholar/novelist Iris Murdoch. Responding to questions, KateWinsl
睡觉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作者通过观察和分析日本人看待睡觉的有趣态度探讨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日本人对自己的勤奋刻苦有一种优越感,晚睡早起自然被视为美德;而对于在公共场合(比如开会、上课时,在地铁上)打瞌睡,他们不仅能够容忍和接受,甚至在某些时候是一种“故意而为”。这又是为什么呢?  The Japanese don’t sleep. They don’t nap. They do “inem
山地马拉松赛事,近两年在逐渐增多,人们玩够了城市马拉松,也开始寻找新的突破点和更多的跑步乐趣,超马实在是一般人很难完成的任务,所以山地马拉松赛也随之逐步升温。如果你以前是一名城市马拉松爱好者,当你想要参加一场山地马拉松赛事,除了确认自己的体能足以应付并准备相应的装备外,还要做好以下几件事。1赛前打印路线图和海拔图  山地马拉松不能像城市马拉松一样,每公里设置一处里程指示牌。虽然赛事组织方会尽全力标
胡春煦:运动让我重新找到人生价值  ★健将级铁人三项运动员  ★入围2015年CCTV5体坛风云人物  ★铁人三项讲师和教练员、马拉松专业二级运动员  ★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硕士  生活中的胡春煦和照片中的形象如出一辙,硬朗、强健的体魄,热爱铁人三项,是一枚自带聚光灯的型男。但他却坦言,自己曾是一个沉迷于游戏、懒散的宅男,混混沌沌没有生活目标,连身边的亲朋都觉得他已经无药可救。  但生活就是这样,
艺术欣赏需要学习吗?假如有一个人请你去看画展,你说,且慢!让我先去学习一下如何看画,然后再去画展;或者即使到了画展上也对眼前的作品一无所知,不知从何说起。对于普通人来说,艺术欣赏似乎总是显得高深莫测,好像只有专家或大师才能真正懂艺术。其实欣赏艺术也可以很简单,学了下面几招或许你就不会再说自己是艺术上的“氓民”了!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不知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曾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奉为自由的真谛。只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如果长期执迷于此,或许你非但实现不了自己曾经的理想,甚至会绝望堕落、迷失自我。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做你擅长的事”才是最切实可行的工作之道。
在贡嘎措,雪山与湖泊相映成画。  贡嘎,蜀中仙山之首,又叫木雅貢嘎(Minya Konka),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包含卫峰),主峰更耸立于群峰之巅,海拔7556米,高出其东侧大渡河6000米,是四川省最高峰,被称为“蜀山之王”。  贡嘎山垂直海拔落差大,形成了丰富的景观,从各个方向看贡嘎,都有其独到的美感。牛背山  看点:云海、夕阳、佛光、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