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区故事》的诞生是音乐剧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创作集中了当时美国艺术界最优秀的制作人,它所展示出的艺术魅力,为音乐剧的创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作为一部一经上演使长盛不衰的经典音乐剧电影,它不仅在专业界也在普通观众群体里受到经久不息的如潮好评,它那感人至深的剧情、魅力十足的音乐以及恰如其分的舞蹈都成为音乐剧申的传世经典、它必将长久冲击人们的视听。
[关键词] 《西区故事》 剧情 音乐 舞蹈
《西区故事》是美国音乐剧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的剧情灵感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两者的剧情框架大致相同,都讲述了两派人的对立冲突,分属两个阵营的年轻人之间产生了爱情,最终因两派的对立冲突而酿成悲剧收场。作为一个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区故事》的重心则落在了现代大都市中对社会不满的青少年所产生的问题以及上代与下一代之间的鸿沟。它最初为舞台音乐剧,后来改编成电影,它的创作集中了当时美国艺术界最为著名制作人:剧本作者是当时百老汇公认的第一编剧亚瑟,劳伦斯,曲作者是音乐届知名的作曲家指挥家莱奥纳多·白恩斯坦,编舞则是百老汇舞蹈界著名的编舞与舞蹈设计杰若姆·罗宾斯,制作人兼导演哈罗德·普林斯在百老汇也非常出名,歌词作者为斯蒂芬·桑德汉姆,他虽然在当时还是个新手,但后来也成为了百老汇著名的词作家。
《西区故事》自1961年改编成电影上映四十多年来以来,赢得了音乐剧史学家及观众的广泛赞誉,它开创了美国音乐剧的悲剧之风,打破了美国音乐剧单一的喜剧模式,促使美国音乐剧走向风格、题材多元化的道路,极大地提高了美国音乐剧的整体艺术价值,即使在今天,它的内容仍然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它的悲剧风格仍令人赞叹不已,它在戏剧、音乐、舞蹈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音乐剧的导演、剧作家、作曲家、舞蹈家研习的成功范例。
一、感人至深的剧情
《西区故事》贯彻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设计,如同莎翁的剧作一样,《西区故事》的剧情也是在长期不和的两派在大街上的互相厮杀开始的。不仅如此,它还将种族冲突和两代人的代沟与隔痕融进剧情,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悲剧力量,但它与当时百老汇的爱情故事是截然不同的,男女主角身份的特殊性造成了他们的爱情与帮派之间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并没有过分强调爱情喜剧中的那种天真烂漫的轻松气氛和爽朗愉悦的爱情基调。尽管帮派间的斗争是残酷的,玛利亚和托尼之间爱情的真诚与纯洁却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衬,也预示和造就了他们之间不幸和痛苦的悲剧性主题。玛利亚和托尼之间的勇敢和无所畏惧的爱情并没有借用百老汇爱情剧中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也没有消除帮派和种族间的愤怒和仇恨以及冲突,托尼的死亡反而表明了爱情在种族斗争面前想要取得尊严的欲望是软弱无力的同时也是难以实现的。
《西区故事》所塑造的悲剧性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它反映出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是不能被掩盖的,也是整个社会无法逃避的,“它所表现出的种族歧视、社会不公正、不愉快、近乎真实的街头暴力都是令人震惊的。”他所描写的这些问题是对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它力图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间的争斗、贫民窟的混乱、青少年愈演愈烈的犯罪现象深刻揭示出来,敏锐地捕捉到了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由于经济发展、就业结构、生活面貌的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让沉浸在富裕社会中的美国中上层阶级清醒地意识到这些现象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将会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而《西区故事》中的悲剧也绝不仅仅是托尼,贝尔纳多和杰夫等个人的悲剧,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的共同悲剧。
二、丰富独特的音乐
美国作曲家伯恩斯坦在《西区故事》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作曲技法和音乐要素,使其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并使它成为一部经得起反复聆听的一部伟大的音乐剧。在《西区故事》诞生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里,世界音乐整体进程正处在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期,各种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风起云涌,争奇斗艳,而此时在美国音乐剧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剧全面成熟和丰收,尤其是《西区故事》的诞生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剧中的音乐元素风格多样,爵士音乐、传统音乐与现代主义音乐、百老汇流行音乐风、拉美音乐等交织在一起,彰显出了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借鉴传统歌剧艺术上,《西区故事》使用了很多宣叙调用于人物之间的交流,但是鉴于音乐剧篇幅较短,很多情况下宣叙调较少地使用,人物对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里面的宣叙调有了全新的面貌和概念,虽是宣叙调,却像简单的美国歌曲形式一样,具有良好的歌唱般的旋律。比如在托尼的唱段《玛利亚》的首尾部分,旋律在同一个音上反复,托尼一个喃喃自语,迷恋地念着玛利亚的名字,这种近乎念白的语调,成为对于恋人最温柔的倾诉。
20世纪的音乐,不协和音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西区故事》中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也体现了伯恩斯坦所喜好的作曲技法就是:“通过突然插进的不协和七度音程和如泣如诉的上行或下行的小二度音程对主题加以表现”。如在《玛序幕》音乐从22小节开始,低音基本上都与上方声部中的一个音构成了极不协和的减八度。
另外,节奏节拍的频繁更迭也体现了《西区故事》音乐的现代性,在歌曲《我心中有爱》中,十小节里节拍竟出现了多达6次的更换。多变的节拍令节奏更为复杂、充满动力性并具有强烈现代气息。在音乐素材的上,爵士乐和拉美音乐的使用使音乐呈现出最重要最鲜明的特点,也成为最为流行的元素。无论是旋律、伴奏还是节奏和配器上,西区故事的音乐里面都有浓郁的爵士乐味道。最为典型的就是第一幕中的《喷气帮之歌》和《冷静》,而用来表现波多黎各移民的“鲨鱼帮”的音乐《爱美利加》具有典型的拉美音乐风格。
三、魅力十足的舞蹈
音乐剧从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舞蹈,《西区故事》中的舞蹈可谓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长期以来都作为音乐剧舞蹈编创的最高典范之一。剧中主要运用了爵士舞和拉美舞蹈元素共有12段舞蹈段落,每一个段落都承担了戏剧内容和人物的细致刻画。
值得一提的是,《西区故事》没有像其它大多数音乐剧那样,仅仅以填补歌曲空白的方式来创作舞蹈音乐。剧中的舞蹈也绝不是插科打诨式的点缀,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舞蹈参与了戏剧的发展,刻画了人物,推动了剧情。无可否认,无论舞蹈本身的美感还是舞蹈在戏剧中的作用,《西区故事》部成为所有音乐剧中的佼佼者。最为重要的是,在《西区故事》中,大多数的舞蹈段落都承载着戏剧意味,它们甚至可以脱离歌曲而独立存在,串联成相对完整的剧情。有许多评论家甚至认为,舞蹈是全剧中最杰出的戏剧因素,也有人将其成为,芭蕾音乐剧”,剧中的人物关系、冲突、仇恨、宿命、死亡等潜在的意思都通过舞蹈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然,优秀的编舞离开了优秀的音乐也会黯然失色,伯恩斯坦的音乐与杰若姆罗宾斯会黯然失色,伯恩斯坦的音乐与杰若姆罗宾斯的舞蹈简直是珠联壁合,梅纽因的夫人、著名的舞蹈演员戴安娜曾说:我从没见过一个当代的音乐家有谁能像伯恩斯坦那样,为形体语言创作处如此妥帖的音乐,也没有谁像杰若姆罗宾斯那样贵阳对肢体语言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西区故事》的诞生是音乐剧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所展示出的艺术魅力,为音乐剧的创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作为一部一经上演便长盛不衰的经典音乐剧电影,它不仅在专业界也在普通观众群体里受到经久不息的如潮好评,如今,重温这部作品仍然会不断会有新奇的感受,它那感人至深的剧情、魅力十足的音乐以及恰如其分的舞蹈都成为音乐剧中的传世经典,它必将长久冲击人们的视听。
[关键词] 《西区故事》 剧情 音乐 舞蹈
《西区故事》是美国音乐剧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的剧情灵感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两者的剧情框架大致相同,都讲述了两派人的对立冲突,分属两个阵营的年轻人之间产生了爱情,最终因两派的对立冲突而酿成悲剧收场。作为一个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区故事》的重心则落在了现代大都市中对社会不满的青少年所产生的问题以及上代与下一代之间的鸿沟。它最初为舞台音乐剧,后来改编成电影,它的创作集中了当时美国艺术界最为著名制作人:剧本作者是当时百老汇公认的第一编剧亚瑟,劳伦斯,曲作者是音乐届知名的作曲家指挥家莱奥纳多·白恩斯坦,编舞则是百老汇舞蹈界著名的编舞与舞蹈设计杰若姆·罗宾斯,制作人兼导演哈罗德·普林斯在百老汇也非常出名,歌词作者为斯蒂芬·桑德汉姆,他虽然在当时还是个新手,但后来也成为了百老汇著名的词作家。
《西区故事》自1961年改编成电影上映四十多年来以来,赢得了音乐剧史学家及观众的广泛赞誉,它开创了美国音乐剧的悲剧之风,打破了美国音乐剧单一的喜剧模式,促使美国音乐剧走向风格、题材多元化的道路,极大地提高了美国音乐剧的整体艺术价值,即使在今天,它的内容仍然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它的悲剧风格仍令人赞叹不已,它在戏剧、音乐、舞蹈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音乐剧的导演、剧作家、作曲家、舞蹈家研习的成功范例。
一、感人至深的剧情
《西区故事》贯彻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设计,如同莎翁的剧作一样,《西区故事》的剧情也是在长期不和的两派在大街上的互相厮杀开始的。不仅如此,它还将种族冲突和两代人的代沟与隔痕融进剧情,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悲剧力量,但它与当时百老汇的爱情故事是截然不同的,男女主角身份的特殊性造成了他们的爱情与帮派之间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并没有过分强调爱情喜剧中的那种天真烂漫的轻松气氛和爽朗愉悦的爱情基调。尽管帮派间的斗争是残酷的,玛利亚和托尼之间爱情的真诚与纯洁却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衬,也预示和造就了他们之间不幸和痛苦的悲剧性主题。玛利亚和托尼之间的勇敢和无所畏惧的爱情并没有借用百老汇爱情剧中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也没有消除帮派和种族间的愤怒和仇恨以及冲突,托尼的死亡反而表明了爱情在种族斗争面前想要取得尊严的欲望是软弱无力的同时也是难以实现的。
《西区故事》所塑造的悲剧性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它反映出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是不能被掩盖的,也是整个社会无法逃避的,“它所表现出的种族歧视、社会不公正、不愉快、近乎真实的街头暴力都是令人震惊的。”他所描写的这些问题是对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它力图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间的争斗、贫民窟的混乱、青少年愈演愈烈的犯罪现象深刻揭示出来,敏锐地捕捉到了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由于经济发展、就业结构、生活面貌的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让沉浸在富裕社会中的美国中上层阶级清醒地意识到这些现象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将会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而《西区故事》中的悲剧也绝不仅仅是托尼,贝尔纳多和杰夫等个人的悲剧,而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的共同悲剧。
二、丰富独特的音乐
美国作曲家伯恩斯坦在《西区故事》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作曲技法和音乐要素,使其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并使它成为一部经得起反复聆听的一部伟大的音乐剧。在《西区故事》诞生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里,世界音乐整体进程正处在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期,各种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风起云涌,争奇斗艳,而此时在美国音乐剧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剧全面成熟和丰收,尤其是《西区故事》的诞生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剧中的音乐元素风格多样,爵士音乐、传统音乐与现代主义音乐、百老汇流行音乐风、拉美音乐等交织在一起,彰显出了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借鉴传统歌剧艺术上,《西区故事》使用了很多宣叙调用于人物之间的交流,但是鉴于音乐剧篇幅较短,很多情况下宣叙调较少地使用,人物对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里面的宣叙调有了全新的面貌和概念,虽是宣叙调,却像简单的美国歌曲形式一样,具有良好的歌唱般的旋律。比如在托尼的唱段《玛利亚》的首尾部分,旋律在同一个音上反复,托尼一个喃喃自语,迷恋地念着玛利亚的名字,这种近乎念白的语调,成为对于恋人最温柔的倾诉。
20世纪的音乐,不协和音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西区故事》中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也体现了伯恩斯坦所喜好的作曲技法就是:“通过突然插进的不协和七度音程和如泣如诉的上行或下行的小二度音程对主题加以表现”。如在《玛序幕》音乐从22小节开始,低音基本上都与上方声部中的一个音构成了极不协和的减八度。
另外,节奏节拍的频繁更迭也体现了《西区故事》音乐的现代性,在歌曲《我心中有爱》中,十小节里节拍竟出现了多达6次的更换。多变的节拍令节奏更为复杂、充满动力性并具有强烈现代气息。在音乐素材的上,爵士乐和拉美音乐的使用使音乐呈现出最重要最鲜明的特点,也成为最为流行的元素。无论是旋律、伴奏还是节奏和配器上,西区故事的音乐里面都有浓郁的爵士乐味道。最为典型的就是第一幕中的《喷气帮之歌》和《冷静》,而用来表现波多黎各移民的“鲨鱼帮”的音乐《爱美利加》具有典型的拉美音乐风格。
三、魅力十足的舞蹈
音乐剧从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舞蹈,《西区故事》中的舞蹈可谓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长期以来都作为音乐剧舞蹈编创的最高典范之一。剧中主要运用了爵士舞和拉美舞蹈元素共有12段舞蹈段落,每一个段落都承担了戏剧内容和人物的细致刻画。
值得一提的是,《西区故事》没有像其它大多数音乐剧那样,仅仅以填补歌曲空白的方式来创作舞蹈音乐。剧中的舞蹈也绝不是插科打诨式的点缀,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舞蹈参与了戏剧的发展,刻画了人物,推动了剧情。无可否认,无论舞蹈本身的美感还是舞蹈在戏剧中的作用,《西区故事》部成为所有音乐剧中的佼佼者。最为重要的是,在《西区故事》中,大多数的舞蹈段落都承载着戏剧意味,它们甚至可以脱离歌曲而独立存在,串联成相对完整的剧情。有许多评论家甚至认为,舞蹈是全剧中最杰出的戏剧因素,也有人将其成为,芭蕾音乐剧”,剧中的人物关系、冲突、仇恨、宿命、死亡等潜在的意思都通过舞蹈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然,优秀的编舞离开了优秀的音乐也会黯然失色,伯恩斯坦的音乐与杰若姆罗宾斯会黯然失色,伯恩斯坦的音乐与杰若姆罗宾斯的舞蹈简直是珠联壁合,梅纽因的夫人、著名的舞蹈演员戴安娜曾说:我从没见过一个当代的音乐家有谁能像伯恩斯坦那样,为形体语言创作处如此妥帖的音乐,也没有谁像杰若姆罗宾斯那样贵阳对肢体语言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西区故事》的诞生是音乐剧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所展示出的艺术魅力,为音乐剧的创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作为一部一经上演便长盛不衰的经典音乐剧电影,它不仅在专业界也在普通观众群体里受到经久不息的如潮好评,如今,重温这部作品仍然会不断会有新奇的感受,它那感人至深的剧情、魅力十足的音乐以及恰如其分的舞蹈都成为音乐剧中的传世经典,它必将长久冲击人们的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