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即隐喻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语:
  
  项一的雕塑表现出新一代青年雕塑家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中,在与生活的世界和现实的问题保持密切的对话关系的同时,积极拓展视觉语言的表现方式,在观念和形式的双重努力中,逼近当代雕塑的前沿问题所取得的进展。
  他的一系列作品传递给人们一种新的视觉经验,这种经验证明了图像时代的艺术在新的视觉疆域的开拓中将会使未来更具魅力。
  
  假阳光是我作品的主要命题,以三维空间造型的雕塑本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光感,而是我在作品人物上加入的,这种假意的“受光”凸现人物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在和睦“阳光”的映射下是扭曲变形的青年人内心世界。
  
  在艺术作品中对光影视觉效果的强弱、明暗、位置、线状、面积的控制,是对艺术作品产生视觉效果的一种有效解释,即形成一种对光影的诠释。借用观念性的表达方式,在传统的写实形态上注入一种特殊感觉,使得对象游离于主客体之间,其主观性并不体现在作者对形式的把握,而是作者的精神和心理在对象身上的投射。
  
  版画家蒙克的所有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阴影”的运用。借浓重的“阴影”这一意象来传达对生命困境的茫然失措感。阴影笼罩着画面,如同死神一样时刻伴随着生命,它的魔爪那样不经意地伸出让这本来就很茫然的人生更添几分恐惧的色彩。这意象的运用不是现实的投影而是心灵阴影的外射。无论画面的形象是明朗,抑或是晦暗阴影总是如影相随。几乎每幅作品的背景上都有一道或一片阴暗的角落,那是“阴影”驻足的场所。形象或大或小颜色偏暗黑。有时它会移植到一个人身上,有时它会投射到一群人身上。时而像人物背后长长的影子,如《青春期》。现代人的生命实体不断趋向结局—文明匾乏后的可怕异化即虚无的弥漫引起的“现代病”它是那样的难以治愈,人们对文明的感受和关注越真诚、越强烈,虚无投向心灵的阴影就越黑暗越严重。
  
  笔者作品《宅男》中被投射了阴影的缩在家中的男子,着女式内衣袜带女鞋为乐。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不是那些温和而柔美的形象,不是那些宁静典雅的氛围,而是笼罩着一种神秘而怪诞的色彩,是灯光抑或是阳光?男性的形象一如反传统代之以妖艳的形象出现,他穿戴着女性暧昧的内衣和裤袜,鲜艳的高跟鞋,一种阴柔的气息从他虚掩的门缝中流露出来,他的孤僻正在囚禁自己年轻的生命。大量深蓝与暗桃红的运用是对情感的渴望与激情的喷薄,背后投射出巨大的阴影是一种对外界温柔而黯然的依恋。
  
  展望先生在《观念表达——作为当代艺术的基础》一文中提到:“所谓传统的雕塑过程仅仅是为了把你最后看到的雕塑成品制造出来,并无其它的意义。但其实这也是在艺术背后的一种行为,现在如果把制作过程浮出水面并作为表达意义的方式对待,制作本身也就成为了观念。”笔者以为雕塑作品中把场境浮现,可能会进入一种作者与观者的思想链结,形成一种观念氛围。如笔者作品,《“救命”——抢劫》、《“救命”——家暴》,雕塑在光影塑造上给三维立体空间的人物造型以二维平面光影假象的错视觉感受,双手紧紧护住CHANNEL小包的少女周边持刀抢劫男青年的投影;在床上惊恐蜷缩的少妇身上拳脚相加男人的投影。同时出现在作者所创造的假意阳光下,用光影塑造出了一种“他者”的出现。在雕塑作品里都可感悟到人物或从黑暗中走来,或又走进黑暗里去。这种对于空间的省略,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这种光影在雕塑中的拓展,使画面出现了一种奇特的视觉感受,即雕塑中具有绘画性,或绘画中具有雕塑性。
  
  光影视效在雕塑造型艺术中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思想涵义或是观念表达都有显著的作用。分离的光影视效以及雕塑形态已经不能从表象上来平衡我们的视觉心理了,两者进行一系列的重构之后它所作用的知觉形态给人崭新的视觉经验。透过光影视觉传达对雕塑视像进行的再创造所传达的意义,使立体的雕塑平面化;是阳光的假设;投影出“他者”在雕塑虚拟的出现等等,是一种对雕像视像表现的全新视角。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只有不断地引入各种解读方式到新的视觉范畴中,突破传统的、千年不变的塑造方式,在一种多元的、富有视觉化的审美过程中,重新架构视觉作用力的审美力量,从而使中国当代雕塑视像更富有知觉力量与创造力量。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成了言说中国的一个凭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洋洋大观,构成了完整的认知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与发展,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