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年轻,还是在老年的时候,周恩来始终给人一种精力充沛的形象,似乎从不困倦。尽管他可能是天下睡眠和休息得最少的人,但依然精神抖擞地走过了78个春秋。
饮食简单保持良好身形
很多人佩服周恩来的精力和记忆力,以为他每天吃什么山珍海味,或服用了强身壮体的营养补品,益寿延命的“灵丹妙药”。事实上,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周恩来信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时期,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始终保持情绪乐观、意志坚定,只要条件许可,做到生活有序,三餐定时定量,并长期坚持锻炼身体。这几点,也许可以称为周恩来的养生“秘诀”。
周恩来的饮食比较简单,非常注重节食,力求保持适中的体重和良好的体形。他喜欢吃五谷杂粮,荤素搭配。每周的主食除米、面外,总要安排吃几顿高粱米、小米或玉米面制作的食物。他常吃的几样主菜是红烧鲫鱼、红烧狮子头、梅干菜烧肉、韭黄豆腐干炒肉丝,还有雪里红肉末、炒豆腐干、炒绿豆芽、煎荷包蛋、白菜豆腐汤等。从菜谱可看出,他喜欢江浙口味的菜肴。周恩来常出鼻血,邓颖超认为是“上火”,说周恩来体质偏热,因此饮食中对牛肉、狗肉、羊肉、鸡肉等有所限制,调料中也一般不用辣椒、大蒜、大葱、胡椒粉等。
周恩来的早餐总是吃豆浆、面包、黄油和果酱,还有鸡蛋冲麦片,极少有别的花样。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这不是很好么,营养丰富,味道好,我已吃惯了。”当问他这样的早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周恩来说:“我在黄埔军校时期,每天同蒋介石进工作早餐,吃的就是豆浆、鸡蛋冲麦片。”
注重仪表修炼内涵
周恩来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他认为,他的形象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一个国家。因此,也非常讲究仪表。周恩来起床后必定要正规地穿上中山装,不单要扣好每一个扣子,连领口也扣紧。即使不外出,在家里办公也如此。因为,穿着越精神,工作才会有激情,生活才会有热情。他一生对着装比较讲究,那就是整洁,无论是多么破旧的衣服,都要补好,洗净,再整整齐齐穿在身上。
曾有历史爱好者研究过周恩来穿衣之道的原因,认为与他的生活、教育环境有关。青少年时代,周恩来母校南开学校的校风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作为当年的学生,周恩来不仅工工整整手录心记,而且身体力行,这对他着装风度的形成即便算不得奠基,也起到了重要的构形作用。
另外,周恩来青少年时遂奔波南北各地,先后有生母、继母、养母等相伴。从文化心态来说,身边不断变换着呵护自己的女性,以及女性对于美的敏感,特别是衣着的净洁讲究,当会深深地影响他。
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周恩来在《我的修养要则》第7条里说:“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他一生坚持锻炼身体。少年时代爱武术和晨跑,至于郊游、爬山、旅行、游泳、骑马、打乒乓球、篮球、跳舞等也都是他喜欢的活动。他自己编了一套体操,包括头部运动、腰部运动、四肢运动和体转运动,每天工作两小时就认真做一次,一丝不苟。全国解放后,总理的工作非常忙,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觉,但他仍坚持散步,打乒乓球和做保健操。
周恩来对乒乓球非常喜爱。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办公劳累时,会利用休息时间挥拍打球,调剂一下紧张的神经。1939年,周恩来在延安骑马时,摔伤了右臂,从此以后,他更是有意识地多打乒乓球,以调理和锻炼右臂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乒乓球成为周恩来在办公间隙唯一喜爱的活动腿脚的方式。身边的警卫、秘书、医生、护士,都陪他打过球,而他每次打球的时间一般都不超过半小时。事实上,周恩来一般在三种情况下才会挥上一阵拍:一是太累了,需要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二是深夜开会回家,工作人员把他搀扶到球台前;三是邓颖超叫他打球。他喜欢用大刀式的横握球拍法,推挡、削球、抽球这些技术他都会点,而他最擅长的还是吊球。总理吊球角度大,又有些刁钻,很难接。到年近古稀,不可能挥拍抽杀,只是推打,不过依然很是喜欢。
乐观向上喜交文体界朋友
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中,周恩来文质彬彬的风度是举世注目的。从外形看,周恩来是中等个子,脸庞清秀,举止端庄、文雅,是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中国传统医学把“养心”视为养身的关键,认为保持愉快的心境方能身体安泰,减少疾病。周恩来性格乐观,喜欢社交,尤其喜欢和文艺界、体育界人士交朋友,借此活跃身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就如周恩来在回答外国友人询问“养生秘诀”时所说:“我是一个中国人,当然是按东方人的习惯生活。”这是对让他精神了一生,精彩了一生的养生方式的高度总结。 (据《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饮食简单保持良好身形
很多人佩服周恩来的精力和记忆力,以为他每天吃什么山珍海味,或服用了强身壮体的营养补品,益寿延命的“灵丹妙药”。事实上,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周恩来信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时期,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始终保持情绪乐观、意志坚定,只要条件许可,做到生活有序,三餐定时定量,并长期坚持锻炼身体。这几点,也许可以称为周恩来的养生“秘诀”。
周恩来的饮食比较简单,非常注重节食,力求保持适中的体重和良好的体形。他喜欢吃五谷杂粮,荤素搭配。每周的主食除米、面外,总要安排吃几顿高粱米、小米或玉米面制作的食物。他常吃的几样主菜是红烧鲫鱼、红烧狮子头、梅干菜烧肉、韭黄豆腐干炒肉丝,还有雪里红肉末、炒豆腐干、炒绿豆芽、煎荷包蛋、白菜豆腐汤等。从菜谱可看出,他喜欢江浙口味的菜肴。周恩来常出鼻血,邓颖超认为是“上火”,说周恩来体质偏热,因此饮食中对牛肉、狗肉、羊肉、鸡肉等有所限制,调料中也一般不用辣椒、大蒜、大葱、胡椒粉等。
周恩来的早餐总是吃豆浆、面包、黄油和果酱,还有鸡蛋冲麦片,极少有别的花样。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这不是很好么,营养丰富,味道好,我已吃惯了。”当问他这样的早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周恩来说:“我在黄埔军校时期,每天同蒋介石进工作早餐,吃的就是豆浆、鸡蛋冲麦片。”
注重仪表修炼内涵
周恩来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他认为,他的形象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一个国家。因此,也非常讲究仪表。周恩来起床后必定要正规地穿上中山装,不单要扣好每一个扣子,连领口也扣紧。即使不外出,在家里办公也如此。因为,穿着越精神,工作才会有激情,生活才会有热情。他一生对着装比较讲究,那就是整洁,无论是多么破旧的衣服,都要补好,洗净,再整整齐齐穿在身上。
曾有历史爱好者研究过周恩来穿衣之道的原因,认为与他的生活、教育环境有关。青少年时代,周恩来母校南开学校的校风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作为当年的学生,周恩来不仅工工整整手录心记,而且身体力行,这对他着装风度的形成即便算不得奠基,也起到了重要的构形作用。
另外,周恩来青少年时遂奔波南北各地,先后有生母、继母、养母等相伴。从文化心态来说,身边不断变换着呵护自己的女性,以及女性对于美的敏感,特别是衣着的净洁讲究,当会深深地影响他。
锻炼身体持之以恒
周恩来在《我的修养要则》第7条里说:“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他一生坚持锻炼身体。少年时代爱武术和晨跑,至于郊游、爬山、旅行、游泳、骑马、打乒乓球、篮球、跳舞等也都是他喜欢的活动。他自己编了一套体操,包括头部运动、腰部运动、四肢运动和体转运动,每天工作两小时就认真做一次,一丝不苟。全国解放后,总理的工作非常忙,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觉,但他仍坚持散步,打乒乓球和做保健操。
周恩来对乒乓球非常喜爱。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办公劳累时,会利用休息时间挥拍打球,调剂一下紧张的神经。1939年,周恩来在延安骑马时,摔伤了右臂,从此以后,他更是有意识地多打乒乓球,以调理和锻炼右臂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乒乓球成为周恩来在办公间隙唯一喜爱的活动腿脚的方式。身边的警卫、秘书、医生、护士,都陪他打过球,而他每次打球的时间一般都不超过半小时。事实上,周恩来一般在三种情况下才会挥上一阵拍:一是太累了,需要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二是深夜开会回家,工作人员把他搀扶到球台前;三是邓颖超叫他打球。他喜欢用大刀式的横握球拍法,推挡、削球、抽球这些技术他都会点,而他最擅长的还是吊球。总理吊球角度大,又有些刁钻,很难接。到年近古稀,不可能挥拍抽杀,只是推打,不过依然很是喜欢。
乐观向上喜交文体界朋友
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中,周恩来文质彬彬的风度是举世注目的。从外形看,周恩来是中等个子,脸庞清秀,举止端庄、文雅,是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中国传统医学把“养心”视为养身的关键,认为保持愉快的心境方能身体安泰,减少疾病。周恩来性格乐观,喜欢社交,尤其喜欢和文艺界、体育界人士交朋友,借此活跃身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就如周恩来在回答外国友人询问“养生秘诀”时所说:“我是一个中国人,当然是按东方人的习惯生活。”这是对让他精神了一生,精彩了一生的养生方式的高度总结。 (据《家庭医药·快乐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