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发展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1998年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由中国、挪威共同建立的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开馆,这是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十余年来生态博物馆逐渐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一种新手段,受到了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在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境,以下以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目的,以期探索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生态博物馆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博物馆学界以来,在苏东海先生等人的努力下,1998年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梭戛乡诞生,开启了中国乃至亚洲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经过十几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国已在云南、广西、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十余座生态博物馆,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独特手段,近年来生态博物馆已成为中国文博界的一个亮点,受到了来自海内外博物馆界的广泛关注。
  一、贵州生态博物馆发展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有49个民族,其中17个是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人口四成,想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并拥有不少带有一定生态博物馆性质的民族文化村寨。正是因为这些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使得贵州在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中发挥了重要角色。现已建成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四家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建设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贵州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方面较为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陆续展开了民族村寨保护和旅游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云南、内蒙古等地生态博物馆建设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它们在贵州的实践基础之上作了全新的实践,具有积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二、贵州生态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探索
  生态博物馆需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要从文遗保护实践中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之路,要在少数民族文遗传承的视角下来关注生态博物馆的发展。生态博物馆打破了传统博物馆馆舍的限制,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来讲就是建在了遗产原生地,原生态属地解决了文化遗产保护中传统博物馆收藏展示与遗产原生地分割的缺陷,为文遗就地保护,传统民族记忆的恢复与延续提供了新的思路。
  1.文化遗产特征与生态博物馆的真实性、整体性。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就是真实性和整体性,这对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和运行是有指导的,整体性要求生态博物馆社区内全部物质和精神文明,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保护;真实性则是不破坏村寨社区原有民族文化形态,不是再造一个新的人文社区。因此,整体性与真实性不仅是文遗基本特征,也明确了生态博物馆的方向。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生态博物馆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除有形的人类文明见证物之外无形的、非物质形态的民俗传统、歌舞音乐、手工艺等文明样式进行保护,而这些非遗正是来自于特定地区的民族传统习俗。薪火相传的连续性促进了民族文化认同感,生态博物馆则是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延续性。非遗保护为生态博物馆帮拓展了视野和研究途径,也保护了文化生态景观,它是人与自然的共同体。
  3.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遗产与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一致的,其核心都是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生态博物馆建设就是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促进其健康发展,就是为当地居民,乃至全人类的永续发展作出贡献。
  4.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博物馆运作模式。贵州生态博物馆在筹建以及运作过程中非常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与意愿,并以其为主导发展方向,在管理上尊重其风俗习惯与世袭传统。运作模式应帮助当地居民自发地形成对文遗进行自主保护的意识,只有自主性才可以使居民更加了解、尊重和传承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与记忆,从而主动地去保护属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是遗产保护事业与生态博物馆所乐见的。
  5.生态博物馆的地域性保护。与传统馆舍型博物馆不同,生态博物馆范围往往较大,覆盖整个村落或社区,对文化遗产的容纳量很大,有利于遗产整体保护。地域覆盖面广的优势可将各种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类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等都纳入保护范围之中,以期各类型遗产形成互动,促进全面保护与传承延续。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不可移动文物而言,发挥其不受馆舍空间限制的优势,可对其进行专门保护。
  综上所述,文化遗产保护既是生态博物馆的目标与使命,也是其存在的意义;归根到底是为了当地人民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与延续,这与文遗保护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生态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是这两者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必然选择。
  三、贵州生态博物馆前景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特点非常适合用生态博物馆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一般人口较少,一个村寨就构成了一个民族支系;社区内多保存有完整、独特的文化遗产体系,生态博物馆就地整体保护的特点,往往能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全方位地加以保护,这无疑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福音。
  从贵州生态博物馆十几年的实践来看,生态博物馆所在区域的文化遗产是被抢救性地保存下来了,也有效的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值得肯定。尽管目前受到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理论指导、现代文明不断冲击、受政策影响大、宣传、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贵州省的生态博物馆发展建设与预期还有些差距,在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上也有待深入研究,但从现有成果来看,生态博物馆这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式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阳萍.西南民族生态博物馆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2]钟经纬.中国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研究[D].复旦大学,2008
  【作者单位: 貴州省六盘水市文体广电局】
其他文献
>摘要:  构图设计在写实绘画领域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个成功的构图会使画面更贴近于主题,更好的传达绘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家的感受,也使得画面审美得到更完满的体现。  在写实绘画里,构图的设计感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个成功的构图会使得画面更贴近于绘画的主题,更好的传达画面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家的感受。而不够讲究构图设计感的绘画却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画面的精神承载量。  以两幅同名名作《最后的晚
现代社会,仅仅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家纺类用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了,在这种趋势下,家纺类的设计风格无疑成为了行业新的亮点。经典家纺设计,主要有三大风格路线:西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为众人所关注。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环境保护工作已被提上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相关部门也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加大对环境的监管,对一系列项目和规划实施后所要产生的,或者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测、分析,及时提出应对措施,解决环境问题。而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检测工作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检测;问题  
成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朵奇葩,其重要性不能等闲视之。本文结合了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探讨了中学成语教学。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并提出绘画“可以表达幼儿的美感,可以发展儿童的思想,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可以练习儿童的手力和目力。”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更应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绘画这一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开展创造性绘画活动。但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绘画活动呢?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纵观服装史,服装很早就体现着明确的性别特征,男装、女装分别在各自的定型中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反复变化,演绎出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样式.样式虽千变万化,但不变的是,男女服装一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有限的课堂学习只能到无限的课外去拓展,课外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善读;要推荐读物,使学生多读;要有效督促,使学生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有限的课堂学习只能到无限的课外去拓展,但目前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表现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环境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