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进步的教育媒体,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进驻于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学校之中,并不断发挥作用,而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发挥多媒体教学效能,推进历史课中的素质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则是历史教师在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中需不断探究的课题。
几年来,根据当今社会、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先进性,提高学生素质,我感觉应从“求深、求实、求精”三方面,务实多媒体应用。
、一、求深——深入学习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认识,深入训练,提高教师班班通使用操作能力。
大家知道,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反过来又指导着实践,掌握系统的多媒体教学的教育理论,无疑会提高教师对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认识,指导教师对多媒体的正确运用,而且相当必要。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看法是它作为一种教学法的媒体,有着现代化的先进性,是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手段,却不过细理解其内涵、特点、作用与功效,认为多媒体的使用是累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容易,花费精力,多媒体教学只是公开课教学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手段,对多媒体教学最起码的认识也荡然无存于头脑之中。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工作,必须强求力度,通过深入学习达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理性认识的提高,使教师充分而深刻地意识到:
1、1、时代多媒体的新内涵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活动;
2、2、多媒体教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包含理论、技术、应用、方法目的等要素;
3、3、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育手段的综合性和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综合性;
4、4、多媒体教育对于增进教育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全方位发展学生视听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非常重大。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操作训练,好让教师在训练中懂得最基本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了解实物展台的结构与原理,学习和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多媒体教学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教学实际,并能充分依靠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指导设计与使用等。
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学习,加强训练,才能使教师在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不断加深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多媒体的操作能力,不断增进教师对进步教学手段的应用素质,不断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提高,使多媒体教学务实有效。
、二、求实——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有机、务实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具體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单纯更多地使用多媒体,标新立异,拘泥于形式,使电化教学产生了随意性、盲目性,达不到重点、难点的突破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极大限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充分而且有目的性的设计、运用,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或增强感染力,或提供形象直观材料,或揭示重、难点,或进行思想教育,或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等作用。
如初一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在讲到《战国七雄》一课时,先用多媒体课件把战国七雄形势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首先了解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其次是它们大致方位如何?然后根据这些向学生提出问题:最终哪些国家很强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激起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记忆的感性材料。
学习不同时期的文化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教材涉及到的文化部分分门别类列成表格,让学生添表格分类记忆,进而也揭示出了重点和难点,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记忆。
学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讲到九.一八事变时,用录音机播放歌曲《在松花江上》,让学生了解我们家乡饱受日寇践踏的情形,加深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也唤起了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热情。
在讲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用多媒体课件给出冯玉祥、左权、吉鸿昌、张学良等人的肖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出白求恩冒着敌人的炮火为受伤战士做手术的图片,史沫特莱、斯诺等人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等。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应注重其实效性,还应强化其实效性,达到效果最优。为此在运用电教手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实施的目的性,周密设计安排,充分运用多媒体既是最佳选择,又是最好组合。同时要突出其科学性、准确性、思想性,更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应该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达到视听与思考结合。通过教师的操作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深刻理解掌握知识。
总之,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运用原则:
1、1、明确目的,讲求实效;
2、2、选择与组合最优化;
3、3、思想性、科学性相结合;
4、4、视听与思考相结合;
5、5、教师双边活动及时反馈。
只有从最基本的内容、目的着眼,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原则,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向着精深高效发展。
、三、求精——提高设计技能、应用技能,使多媒体教学更具艺术性,更精深、更高效。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过简、过单,材料制作粗糙,是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设计不精细,制作不精良,操作不准确,不仅会冲斥多媒体教学效果,而且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从设计、制作到使用,要求精、求细,而且要达到准确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整统一。
就课件制作而言,首先制作一定要规范。精细的制作,比随意地摆在幻灯上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严谨的态度与作风;其次制作要新颖。教师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应用美丽的文字、图画,会给给学生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会促进审美观的发展,寥寥草草的文字、图片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冲斥教学效果;再次,材料制作要新。制作要注意色彩的运用,动静的结合,使多媒体以新颖的色调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趣味性、艺术性,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收效超出了一般。
由此可见,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材料的选择,课件的制作上,只有求精、求细、力求艺术性,才会增进其运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的普及,多媒体课件应用日益提高,求深、求实、求精已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最起码的要求。
如果说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教育工作的最优化,那么多媒体应用便是这最优化的有效手段、方法,而如何发挥多媒体功效,促进素质教育工作,便应成为每位教师的思考课题。尤其是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所处的地位不高,但成绩还要提高的情况下,历史教师更应思考这个问题。原苏联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巴理斯基认为:“最优是指现有的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以及从一定的准则来看是最好的”,最优是根据校情、学情,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和发展素质水平,只要每位教师依据学校条件,多媒体教学条件,深刻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能动性,充分挖掘教材,务实、有效地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一定会促进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几年来,根据当今社会、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先进性,提高学生素质,我感觉应从“求深、求实、求精”三方面,务实多媒体应用。
、一、求深——深入学习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认识,深入训练,提高教师班班通使用操作能力。
大家知道,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反过来又指导着实践,掌握系统的多媒体教学的教育理论,无疑会提高教师对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认识,指导教师对多媒体的正确运用,而且相当必要。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看法是它作为一种教学法的媒体,有着现代化的先进性,是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手段,却不过细理解其内涵、特点、作用与功效,认为多媒体的使用是累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容易,花费精力,多媒体教学只是公开课教学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手段,对多媒体教学最起码的认识也荡然无存于头脑之中。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工作,必须强求力度,通过深入学习达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理性认识的提高,使教师充分而深刻地意识到:
1、1、时代多媒体的新内涵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活动;
2、2、多媒体教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包含理论、技术、应用、方法目的等要素;
3、3、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育手段的综合性和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综合性;
4、4、多媒体教育对于增进教育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全方位发展学生视听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非常重大。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操作训练,好让教师在训练中懂得最基本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了解实物展台的结构与原理,学习和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多媒体教学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教学实际,并能充分依靠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指导设计与使用等。
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学习,加强训练,才能使教师在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不断加深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多媒体的操作能力,不断增进教师对进步教学手段的应用素质,不断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提高,使多媒体教学务实有效。
、二、求实——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有机、务实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在具體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单纯更多地使用多媒体,标新立异,拘泥于形式,使电化教学产生了随意性、盲目性,达不到重点、难点的突破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极大限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充分而且有目的性的设计、运用,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或增强感染力,或提供形象直观材料,或揭示重、难点,或进行思想教育,或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等作用。
如初一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在讲到《战国七雄》一课时,先用多媒体课件把战国七雄形势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首先了解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其次是它们大致方位如何?然后根据这些向学生提出问题:最终哪些国家很强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激起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记忆的感性材料。
学习不同时期的文化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教材涉及到的文化部分分门别类列成表格,让学生添表格分类记忆,进而也揭示出了重点和难点,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记忆。
学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讲到九.一八事变时,用录音机播放歌曲《在松花江上》,让学生了解我们家乡饱受日寇践踏的情形,加深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也唤起了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热情。
在讲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用多媒体课件给出冯玉祥、左权、吉鸿昌、张学良等人的肖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出白求恩冒着敌人的炮火为受伤战士做手术的图片,史沫特莱、斯诺等人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等。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应注重其实效性,还应强化其实效性,达到效果最优。为此在运用电教手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实施的目的性,周密设计安排,充分运用多媒体既是最佳选择,又是最好组合。同时要突出其科学性、准确性、思想性,更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应该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达到视听与思考结合。通过教师的操作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深刻理解掌握知识。
总之,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运用原则:
1、1、明确目的,讲求实效;
2、2、选择与组合最优化;
3、3、思想性、科学性相结合;
4、4、视听与思考相结合;
5、5、教师双边活动及时反馈。
只有从最基本的内容、目的着眼,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原则,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向着精深高效发展。
、三、求精——提高设计技能、应用技能,使多媒体教学更具艺术性,更精深、更高效。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过简、过单,材料制作粗糙,是现在存在的普遍现象。设计不精细,制作不精良,操作不准确,不仅会冲斥多媒体教学效果,而且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从设计、制作到使用,要求精、求细,而且要达到准确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整统一。
就课件制作而言,首先制作一定要规范。精细的制作,比随意地摆在幻灯上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严谨的态度与作风;其次制作要新颖。教师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应用美丽的文字、图画,会给给学生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会促进审美观的发展,寥寥草草的文字、图片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冲斥教学效果;再次,材料制作要新。制作要注意色彩的运用,动静的结合,使多媒体以新颖的色调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趣味性、艺术性,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收效超出了一般。
由此可见,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材料的选择,课件的制作上,只有求精、求细、力求艺术性,才会增进其运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的普及,多媒体课件应用日益提高,求深、求实、求精已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最起码的要求。
如果说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教育工作的最优化,那么多媒体应用便是这最优化的有效手段、方法,而如何发挥多媒体功效,促进素质教育工作,便应成为每位教师的思考课题。尤其是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所处的地位不高,但成绩还要提高的情况下,历史教师更应思考这个问题。原苏联当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巴理斯基认为:“最优是指现有的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以及从一定的准则来看是最好的”,最优是根据校情、学情,在可能的范围内提高和发展素质水平,只要每位教师依据学校条件,多媒体教学条件,深刻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能动性,充分挖掘教材,务实、有效地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一定会促进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