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生活化的培智课堂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uliang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智障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与感性经历相联系,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常常借助于直观感受。他们需要的是实用性很强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不应是单纯的文化和知识传授,而应是创设生活化的培智课堂,以生活知识为中心,融入一些读写、动手、康复等学科知识的生活能力训练,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实用生存教育。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培智教育的对象是智力有障碍的孩子,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较差,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有的甚至十多岁了,还不能平稳地走路、跑跳和抓握等。因此,对他们进行教学训练必须源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必须服务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在运动与保健课《保龄球比赛》中,我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收集了几个饮料瓶,瓶里灌了大半瓶水,把这些灌了水的饮料瓶子当作保龄球,并把这些“球”在操场上摆成倒三角形,拉开一定距离让学生手抓实心球来击打。通过本节课的比赛和训练,学生掌握了投掷保龄球的要领,还培养了抓握能力、投掷能力等,初步养成了遵守秩序、珍惜荣誉的习惯。如此寓习得生活技能于教学全过程,建立起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桥梁,满足了智障学生的真正需要。
  二、积累生活经验,增强学习主动性
  我们培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现代课程观也强调“教育即生成、生成在活动”。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上我们需要以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使他们能吸收知识、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参与生活。在生活语文课《花生》中,我利用实物花生和丰富的花生食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剥一剥、尝一尝,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并将语文知识的识字教学和说话教学融入其中,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知“花生”这个词。
  三、运用游戏与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
  游戏与比赛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勇敢果断等品质。例如在“大鱼小鱼”游戏中,“大鱼(教师)”对“小鱼(学生)”说:“那边有个大鱼塘,我们一起游过去吧!”于是“小鱼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跟着“大鱼”一起组成一路或二路纵队,两臂前后划动,迈着碎步向前走,按弯曲的路线游到“鱼塘”(规定场地)里。此时,在“鱼塘”的边上出现一位扮演渔翁的同学,手里拿着鱼竿,鱼竿上用绳子吊着一个圆套。这时,“大鱼”说:“我们要快点游,要注意躲闪,不要被渔翁套住。”大家扑腾扑腾跳进鱼塘。游戏中,教师还可以加入比赛,让大家看看哪一组被渔翁套住的人数少。在游戏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组给予表扬,失败的组给予适当的鼓励。学生们在游戏和比赛中,情绪高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技巧,锻炼了身体。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活力与灵气,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教学因生活而精彩!
其他文献
计算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考验教师教学的关键。根据我的课堂经验和对教学方法的把握,在此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锻炼计算能力的目的。一个西方教育学家拿着一个写着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治疗组30例,在主穴治疗的基础上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25例,在主穴治疗的基础
对主机遥控气动装置在故障树分析(FTA)和故障效应分析(FEA)基础上,从系统化角度建立镜像对称故障矩阵模型,从而实现计算机故障信息流分析与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