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决定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元性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下面就应用题教学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 小学;数学教学 ; 应用题;
  
  一、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已多年,教材在变,教法也在变。现在的教材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应用题的教学,图多文字少,过去教材只有一个问题,而现在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导学习动机,从而完成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名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启发学生开拓他们的思路而不要和盘托出。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更要注意放开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的发挥,是学习应用题的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怎样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关键在于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认知内驱力产生的先导。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二、审题的培养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
  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这个过程就是审题。不会审题是学生存在的严重现象。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读准题、找准已知和问题。要让学生搞清楚题里说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了一些什么条件,要让我们干什么?其次,可以借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课件、画示意图等辅助手段帮助理解题意。使应用题的教学更生动、丰富,使数量关系更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减缓思维坡度,为分析作好铺垫。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
  三、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條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一班植85棵,二班比一班多植30棵,可以求出二班植树多少棵85+3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115+85=20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四、大量的练习必不可少
  (一)练习目标要明确。
  设计练习要有一定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引入练习要起桥梁作用;新授后的练习要起巩固作用;拓展练习要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练习内容要适度。
  在设计练习时,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提高。所以练习设计要有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练习的设计应分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同时习题既要有一定的量,又要避免机械重复和过量的现象。
  (三)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口答、板演、书面练习和动手操作等多种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注意“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使练习收到实效。比如:既要设计一些选择、改编、补充条件或问题等基本形式的练习,又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如答案不唯一,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余条件、条件不够,学生自编题等。
  实践证明,运用“激兴趣、抓审题、重分析、多练习”的教学思路进行应用题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全面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以后,大量先进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将数学理论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敢于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理念和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对数学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最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而努力。本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想和方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如语言的抽象化,思维的多样化,逻辑的严谨化等,使进入高一的新生无所适从,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影响后继内容的学习,导致学习逐渐落伍。因此,本文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并提出有利于学生提高成绩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函数语言;文氏图;描述法 ; 列举法; 整体集装;    不少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进入高中以后,觉得数学一下子变得很难学,成绩下降很大。正如一位同
期刊
摘要: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内在的、深刻的东西,笔者探讨了对小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方式和内容。  关键词:数学;探讨 ; 培养;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  培养小学生怎样的数学素质?怎样来培养这些数学素质?正是我们作为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是: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唤醒、引导和体验,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品味﹑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简言之,即陶冶情感、完善个性、升华境界。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期刊
摘要:中学数学教育涉及数学理论和数学应用,两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呈现出信息化、高科技等特征,社会对数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受益终生的是数学应用。本文通过对数学应用意识的理解,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结合教学实践。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成因 ; 培养 ; 教学方法;探究性;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期刊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提倡在生活中找教育,将生活和教育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我国新课程标准也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此,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现阶段,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也逐渐
期刊
摘要: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从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然后再运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数学现象。它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好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期望能给大家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摘要 :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情境教学成为数学教学重点发展的对象。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举例说明了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总结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为今后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教学示范作用。  关键词 : 数学教学 ; 情境教学 ; 数学课堂;生活数学;    情景教学是近年来教学研究的重点,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有身
期刊
摘要 :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必然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一个亮点和重点。本文从联系生活实践进行质疑,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校本实验和创建个性展示舞台,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三个方面探讨物理实验中的探究性学习谈一点看法,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学习;质疑探究;    物理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手段,更是教学的亮点和重点。新课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 ; 教学有效性;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
期刊